老百姓有這種想法無可厚非, 但是政府可不能為了選票或者討好老百姓就隨手撒錢, 或者舉債建設, 要不然可能又會出現一個當初自誇是德政但是使用率不到1%的屏東機場, 或者像是喊口號的"一鄉鎮一停車場"建設的下場, 花二百四十七億元蓋了三百零八座停車場,有廿二處經營不善,七處從未使用、甚至得再花預算拆除;為了討好老百姓, 文建會花費數十億元打造二百多座地方文物館,但有些必須自行開燈、開冷氣,參觀者一切得「自助」;有些依賴感應燈光,有人來才開燈, 利用率偏低, 在地方上成為情侶野戰, 不良分子吸毒, 青少年夜間探險的地方鬼屋還有打著改善漁民生活費近百億興建的興達遠洋漁港,興建完工即荒廢無用,當初的理由多麼偉大, 結果興建後從來沒有用過, 官方的說法是國際漁業環境改變所致, 台灣政府如果還在走前朝的老路, 早晚被財政拖垮OAK ! wrote:捷運屬基礎建設 基礎...(恕刪)
工作機會零零落落,看大家說要增加搭乘量我就想笑,沒工作機會永遠都不可能。連國營企業都想把他搞走,高雄市政府還會幹嘛,我也不知道了。至少一些國營企業駐在高雄還會有臨時或是約聘工作機會,你什麼都趕走,你是要民眾吃啥。說好的郭台銘要來,到最後還不是不來,市政府還去問說為什麼不來,鴻海可是重重賞了政府一巴掌啊!!要來也是可以,條件一一開出來了。最可憐還是捷運內部員工和大眾,前者沒前途了,後者是要繳稅補無底洞。當初陳市長要中鋼在資助,中鋼硬是不肯,對方質接說我是民營公司,不幹這種損人損己的事。這就是民營化缺點,民營化之後誰聽你政府啊,一堆人還想要國營企業民營化到最後只是害死自己。講一個最簡單例子,現在中油漲價還是要看政府臉色,到時民營化後和台朔一樣,大家就知道自食其果了。不過,高捷確實有它的便利性,真的,我也很享受搭乘高捷1.寬敞明亮2.不會很擁擠3.有接到高鐵
高捷問題在於產業人口不足,連新竹都近年蓬勃發展帶動週邊開發,新竹也都還沒有看到捷運的影子,當初高捷哪來的自信可以塞滿人進車廂,況且政府光只內鬥就20餘年,這段時間高雄營運航運與加工出口區早就被廣東、上海、香港、新加坡瓜分,高雄又不能像香港、新加坡自由港賺航運財,除非高雄產業能轉型並升級,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吸引力,否則要趕上十年前的北捷盛況還是癡人說夢,開板大和回覆的幾位都是北上台北工作了,就已經明白點出問題所在,ECFA只會有改善效應但是想要高速增加就業人口還得想出辦法,台中有光學與太陽能產業,新竹是半導體及資訊硬體零組件產業,台北是營運中心與軟體硬體服務產業發達,高雄機會在哪呢?石化這種高污染損人不利己產業就別想了,還未成氣候的生技、醫療、綠能等等都可以考慮,高雄又不是宜蘭花蓮有山有水,想靠觀光算了吧,這是落後國家僅剩的賺錢方式,先找到產業定位,高捷問題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個人是覺得 他不會變好想一想台北的捷運出口站 跟高雄的捷運出口站 就好了假設 一千坪的土地台北可以塞下好幾千人(因為大樓容積率)高雄呢 一千坪 可能 好看的話 五百人吧現有的高雄捷運 是不可能會賺錢的 持平 偷笑而且 高雄的大路 都是正十字 直線形的 綠燈 整排的高雄以工業居多 台北以商業居多光是產業型態不同 就差距大了..個人觀點..
我也住高雄我個人覺得高雄捷運蓋得很大也很舒適但就是車廂太少了,才三節巔峰時間,有時候覺得人好多好擠但那是假象,如果將拆掉的三節車廂裝回去,其實真的也沒啥人樓上很多人說,高雄路大又好騎路大我承認,但根本就不好騎,因為不少道路凹凸不平,騎到屁股都很痛之所以開車騎車的人多,是因為方便高雄公車幾乎要等很久才有一班,而且公車不一定有到得了你要的目的地,還得徒步之類的倒不如直接騎機車還要來得快多了十年後高雄捷運會變如何其中也要取決於工作機會如果十年後,高雄的工作機會變很多很多人都到高雄工作,那勢必車流量會變多車一多就容易塞車,開車騎車就會不方便那麼一來,大眾交通工具勢必會起來而捷運的需求多更多,就會多開幾條捷運線公車作為捷運轉乘接駁,就會加開更多班次那麼高雄捷運分佈就會很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