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特區 帝之匯:15F,29~35W/P,41~68P.???美術館區 双城匯:24F,35~42W/P,52~80P.???農16區 裕誠路:22F,38~40W/P,60~100P.???開價反映建商對地區認知心態,成交價反映消費者認同度,讓我們拭目以待.....
據我所知:較資深、小孩已經長大的,傾向移向澄清湖特區;較資淺、小孩還小的,傾向入住文山重劃區;而希望接送方便的,可能選擇東光、陽明學區附近;或許最終會離開醫學中心的,或重視資產保值的,則自然移往市區。其實影響較大的,相對要的是:長庚有充足的宿舍群:<圖片取自長庚醫院網站>急症科系的,生活相對單純保守的,有許多都留下來了,不知不覺在宿舍過了二、三十年。所以也常想,其實平抑房價,最好的方法其實是廣建社會住宅,依社會繁榮與經濟條件決定租金,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提高利率與提高房屋稅,有時候反而害死擁有自住房屋的中產階級。所以說:leon650325 wrote:漲這樣長庚的醫生要負一半的責任 可能有些言過其實,責任大概百分之一吧。只是在南部很特別,去看房子,建案的的銷售人員會告訴你,你未來的鄰居不是醫生,就是教授,不然就是退休老師...等等。
yu0556 wrote:所以想賣高價就要塑造...(恕刪) 美術館較大型聯合醫院、生安婦產小兒科醫院,及各私人診所成立最長時間僅約7~10年,醫師的工作時間普遍遠高於一般職業,很高的比率需on call半個小時內回醫院、診所,故工作穩定後依工作地點就近購屋置產比率很高,若非較成功的開業醫師,平均薪資只能算中上水準,且面臨醫療糾紛時的訴訟賠償機率也比其他正常職業高很多,我認識的醫師朋友中通常坪數需求也不會太大
alumee wrote:美術館較大型聯合醫院...(恕刪) 我理性分析身邊的教師與醫師的落腳處。甚至還分析了竟然是河隄區域最多的可能原因。這樣的,竟被以非理性為由檢舉。若說有較激烈字眼,是說我自己是粗魯工人,說自己也沒說別人。這樣也能檢舉成立,怪哉。重點就是,醫師教師搬遷率低,我認識的沒有人搬家過。別塑造很容易與之為鄰的形象。要與我為鄰還比較可能,我都搬家N次了。文山附近也許有長庚,但大多住宿舍或文湖街尖美那邊。外籍的也在文湖街那邊。
leon650325 wrote:重點就是,醫師教師搬遷率低,我認識的沒有人搬家過。不搬不代表不買(恕刪) 會買不代表能與之為鄰.可能會跟他的租客為鄰.不過更爽的是空著.空著就是賺到了.我認識的醫師租屋出去收不到房租,還白繳管理費水費電費,還趕不走,後來走了還破壞門窗衛浴等.想跟那種租客為鄰嗎?那種租客大多知道誰懶得理他,沒空告他.想賣高價就要塑造教師醫師也愛的形象.不過代銷這麼說都是騙人的.親戚共:3醫生,一個住科工館附近騎樓透天,一個在國王1號院往南方向的大樓,一個在明倫路大樓.6教師,3個在河堤的大樓,1個近文化中心的大樓,一個高鐵區域的大樓,一個東光國小附近大樓.我這樣算一下,2文化中心,3河堤,1個農16附近,1個高鐵,1個科工館,一個其他.沒有文山~早在意料中.沒有美術館~倒是意外.河堤最多~也有點意外,不過可能因為早買,當時其他區相對荒涼.醫師教師搬遷率很低!上述9戶,都是住了就沒搬過.至於貧窮落後區有沒有所謂的醫師教師人士?我住過的公寓及窄巷透天,其實鄰居都有教師或退休教師或退休校長,不過沒醫師.而那些教師鄰居也都是住了就不搬了,我來時他早已在,我換屋後他還是沒動.如果搬遷率都這麼低,別指望新建案有太多教師醫師鄰居.(買而已,不是當鄰居).像我這種低收入無法一次到位的,才要藉由一再換屋來升級,若是低總價物件,遇到我的機會超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