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現在不買房的17個理由

gelinma wrote:
= = 我剛好跟你相...(恕刪)

只有qe
08年以後的台灣房市不會漲那麼多
遺贈稅調降 差很多
部份台灣人在國外的錢都匯回來了
做實業不賺錢 股票那時又不好
不動產可以節稅
國稅局對不動產又比較不會囉唆
很多都去了不動產

才一天沒上來,已經"炒"成這樣啦?
大家冷靜阿~ 我們都是小老百姓,其實房仲也是辛苦
房仲業已經關很多家了,賺錢賺最多的,可能還是一些大建商、大公司
如果大建商、大公司也是憑"公平公正"來賺錢,也不能說他們錯,
只是我們要更辛苦賺錢給他們。
(我想樓主就是為我們著想,才先列出17點,以樓主的用心,要列出170點應該也沒問題,光是這點,小弟就非常感謝)



流浪旅人 wrote:
我是雲淡風輕啊~
我已經在這區買了房子,有沒有價值自己心裡有把尺
起碼親戚朋友家人長輩來過都覺得很不錯
自己住起來也覺交通便利 生活品質佳

我是自住,是漲是跌根本也不關我事
只是不覺得這一區有那麼差而已
您要看跌看漲 想要今年就起跌 那也祝您順心愉快



今天去高雄美術館附近一趟,其實對於那裡的環境,真的還蠻不錯的。
也看到一些大樓蓋的真的很棒,雖然我對高雄的建商不太熟,只聽朋友說,一家有小瓢蟲標誌的還不錯。
我今天有看到幾棟,上面有寫"全誠建設",另外還有幾家也蓋的很華麗的,像鼎宇、皇苑。剛剛爬了一下文,好像都是美術館那區比較高價,品質也比較優的。

我今天再次看完高雄美術館的感想,也同時針對樓主提出的17點提醒,我覺得可以分成幾種類型:

1. 喜歡美術館這區,想自住,就算高價也值得的消費者,只要有能力,<喊空>還是會進場
有些真的蓋的很好的建案,不論是現在自住或先買了以後再搬(不一定是投資客或炒房),有可能先放著,因為就算幾年後,真的跌價了,有些"地點"和"案場"也沒得選了。所以,建商也抓到這樣的心態。但說真的,建商就是蓋好房子,給有需要的消費者,然後賺錢後,再蓋其他的,應該也不是罪過吧。畢竟也是有這些好建商,也能有漂亮安全堅固的房子可以住阿。而且有時"美"的建築,會讓人多掏一點錢,也覺得甘心。不是用市場一坪幾萬可以衡量的。

2. 不喜歡美術館區,就算低價也覺的不值得的消費者,就不會進場
我每次在高速公路從台南開往左營的路上,遠遠都會看到"工廠"的白煙升上天,我就很好奇,這樣的環境,真的是大家爭搶的豪宅區嗎? 空氣不會不好嗎? 美術館就算了,怎麼連楠梓也漲? 所以,我想應該也有一些人是不論多便宜,都不會想買美術館特區的房子。這是我的"觀察",但不確定這樣的人是否多嗎?


3. 喜歡美術館區,但現在價位有點高,能力沒有辦法 (不論現在是否有房子或正在租屋),想但沒辦法進場
隨便在美術館區繞一下,從地下停車場開出來的車,幾乎都是高級車,所以要買美術館區,都要有一些不錯的收入才有可能。

4. 喜歡美術館區,能力也有辦法,但覺得現在價位有點偏高,不想現在進場。
這2,3年很多地方都漲很多,美術館區每幾個月去看,就又多了幾棟"新大樓",還蠻驚人的速度,所以應該是有"市場",不然怎麼可能建商會還沒賣完就一直砸錢蓋新的。現在進場的,大多是第1型的。至於有沒有一些是"投資客",資金很多,且名下房子很多,買來等將來賣給來不及買的1型和3型的消費者呢? 當然有。怎麼辦? 房價跌一半有用嗎? 他們資金雄厚阿。只是有"損失",但不會賠光。股票也是投資,但有可能會賠光或腰斬。高美館要腰斬,我覺得比鴻海腰斬還困難。(鴻海現在可以買喔,60塊真的便宜,現在600萬放˙下去,幾年內會上1000萬的機會很大,比買房還好)


樓主李大是第4型嗎? 還是是第2型呢?
樓主覺得美術館區未來會跌嗎? 跌多少才合理?

我覺得我是第3型,除非我賣了房子去買,再貸款20~30年,不然應該沒辦法。
我覺得現在第3型和第1型的居多,要跌的話,除非第1型和有資金的投資客都消化完了,才有機會跌。而且應該只會小跌10%~20%
目前的高美館,很像高鐵票價,回不去了。(但我真的很希望能跌到一半的價格) 北高高鐵賣 600元,高美館小瓢蟲賣600萬,那我想沒有建商會蓋的,因為這樣的價格,連土地成本都不能回收 (對嗎?)



TainanTransformation大:

美術館區整體環境應該算是"優閒",但和高雄其他區域比起來,生活機能就差一點了,個人是比較不喜歡,但確實比較喜歡清靜的人滿適合的,記得前年曾有市議員在諮詢市長時提到,高美館發展這麼多年,為什麼還是失敗?我也納悶高美館房價高,為什麼在市議員眼中是算失敗?我想可能就是整體生活機能未提升,另外就是很多人炒作,前幾年青海路一間透天在賣,開1千多,而且賣了一年多,又半年後再看,已變2千多,應該也是被投資客買來炒房,
一直覺得高雄人比較厚道,舉例來說,大部份北部人有錢會先買車,但南部人會先買房,北部人比較注重外出時可以體面,南部人就比較務實,所以前幾年台北房價炒翻天,但高雄還沒動靜,因為炒房不是大部份高雄人會做的事,
還是強調PO 17點是希望想買房的朋友多想一下,現在風險大了,

李智聰 wrote:
TainanTran...(恕刪)


攢啦~~你的想法跟我一樣.炒房.炒地皮.雖然可賺大錢.但是所犯的因果.將報應在自己跟子孫身上.
有人炒房.賺大錢.兒子郤做大少爺.泡夜店.吸毒.酒後駕車..不孝.老了被兒女送到安養院.
這都是現世報..奉勸投資客.有賺就好.不要太過份...
李老先生:
我也是主張不要留太多錢給小孩,試想,老爸留這麼多錢給我,我還那麼努力幹嘛?留錢給小孩,反而害他,我也跟小犬講,只要他還能念書,我就養,這是做家長的義務,否則他以後人生不順利,會怪家長,他可以念,但家長沒有辦法提供他念,但畢業就看他自己,以後不會留錢給他,
我這位投資魯蛇來談談第18個理由(前言請看126樓)
:中國經濟房市是軟著陸還是硬著陸?
沒錯,QE是影響金融很大
但我認為由資金的習慣或地域性
大陸的資金才是影響2岸3地最大的因素
雖然高雄地產不是直接因大陸的資金炒作而起飛
但有其重要關聯性
中國自2007年起大放銀根
投資氾濫和房地產暴漲
現在騎虎難下
緊縮太過會有很大的泡沫破滅危機
讓金融泡沫澎脹將來更危險
但因大陸成長快
且是人為控制市場
將來如何很難說(這就是之前我認為很難猜的理由)
因為中國金融最近有不少壞消息
所以這個理由是觀望的意思
而不是絕對看壞
下一篇我會談談我心中投資買房的唯一理由

TainanTransformation wrote:
2. 不喜歡美術館區,就算低價也覺的不值得的消費者,就不會進場
...(恕刪)


謝謝T大分析...

我是您剛好沒舉例到的第5型人...

5. 不喜歡美術館區,也不想住在美術館區,但已最低價而開始反轉緩漲覺得很值得的消費者,就會進場

因為喜歡美術館區的部份特性,喜歡的特性您已說很多了...不累述

也不喜歡美術館區的部份特性,現在貴是第1原因...人煙算是稀少...尤其是很晚的時候...我現住在老區域三民區...購物生活便利性很高很熱鬧...老婆小孩不愛寧靜遠離塵囂...因為會怕...而美術館區???

我住的這個部份區域...走路的人多...但車沒那麼多...農16那幾乎是車多走路少...

透天多...一般店就多...消費很方便...又便宜...臨時想買10種不同店家在賣的東西類型...路走不多就能完成...而美術館區與農16???

還有個人因素...我不想住北高雄...喜歡南高雄和東高雄...雖然我常跑北高...但我不想長住北高...

話說回來...其實人人都是投資客...只是大與小之分...職業與業餘之分...短期與長期之分...等等...

我也是小小投資客...在等房價回檔...但不能回檔就大買...要等回檔完後的緩漲才能大買...舉例:2000年開始跌...跌到2003年為底...2004年才能進場...所以我會進場買美術館區...但要等...

美術館區的新成屋為例...若遇到金融風暴...天災人禍(希望不要遇到)...世界股災...會跌個5~10%吧???...10~15%也有可能吧???(但也有可能跌到底...還比現在進場還高價...但我不敢拼...不能賭)

美術館區將來10年中古屋為例...遇到回檔...會跌個20~30%吧???(但也有可能跌到底...還比現在進場還高價...但我不敢拼...不能賭)

美術館區將來20年中古屋為例...遇到回檔...會跌個30~50%吧???(但也有可能跌到底...還比現在進場還高價...但我不敢拼...不能賭)

世事無絕對...美術館區也可能一帆風順...50年都不會回檔...因為人越來越多...人和錢把美術館區撐住了...跌不了!!!
我以我周遭的朋友和我家來說,雖然我還沒買房(最近是一直在找)
我家在鼓山區正德路,清泉山莊那,九如路上最近都有新大樓,有我之前問的山水硯(這一带算內惟吧)
民國88年購入1000萬,SARS期間跌到剩600萬,然後就慢慢升到約700~800萬左右,結果在金融海嘯期間又跌到剩600多,現在漲到1480萬哦~雖然這是賣價,當然我也不可能賣掉目前這棟房子啦,還有九如路外頭一些老舊房屋二樓還是三樓30~40年的開價1500萬,那應該是算賣地而已吧才20幾坪地坪(以上都在591能看到)

所以如在SARS期間敢入手買房的人真的一定是賺最多,之前還有一次所謂的台海危機,好像房價也慘跌,但我就沒研究到那麼遠了~

接下來我同學在金融海嘯期間買了一間二手別墅,當時屋主因受影響賠售開550萬,五年屋,建坪有100多坪
房子真的不錯,大又新,結果我同學居然能殺到440萬元成交,貸300萬利率是1.8%,雖然是位在湖內啦但出來就有市場過橋就是嘉藥科大,現在那社區目前都是住老闆級的人物哦,之前看到該家一家在裝潢要轉手,現在也賣掉了

七年前我另一同學在農16區購買一戶棋琴六重奏,然後在前一陣子看到有一戶15樓的法拍,底價500多(印象中應該是)我問我同學那戶得標價是多少阿,他打聽說是900多成交@@
注意七年前還沒金融海嘯哦,所以我朋友是買了才遇到金融海嘯,但海嘯期間他那房子才小跌可以說根本沒傷到

綜觀以上是我對高雄房子的看法...
1.高雄房價目前真的很高,但是我覺得撐起房價的因素並非是高雄捷運咧~好像是新大樓,以我家附近三棟新大樓,好像都有20層,飯店式管理,大門看起來也很氣派,外觀時尚,所以附近房價才會飆漲

2.想便宜點,危機入手買房是對的,但以金融海笑納年來講好了,外頭一堆無薪假和被裁員的,不管是股票基金債券全澇塞,誰還有多餘的能力買房阿,當時大家都說現金為王,管他利率只有0.5%,這情形入場買房的也是要有勇氣和之前留有一筆積畜能當頭期款,但當時房價跌時很多人都看衰房市,認為買了不就會繼續跌不然就是房價不會起色(當時我沒買房一方面是沒迫切需要一方面資金也不夠,股票基金就虧了6.7成)

3.現在高雄房價蛋黃區想跌個20%購入似乎不太可能,連中古老舊的房屋也是哦,除非老共真的打了一顆飛彈過來,蛋黃區的房價才會大鬆動,我朋友買的農16那區塊,遇到金融海嘯又怎樣,現在房價不是越來越高

4.想便宜買到房子的不外就是買外圍區塊,搭配到一影響房市的因素出現,如我那買在湖內的同學440萬買到四樓別墅100多坪住得又舒適,還不是20~30年的老屋,至於想買在市區的就只能找公寓或大樓的中古屋才有可能在500萬內

5.我覺得奇怪的是,就以我看到目前的經濟消費情況而言,經濟真的很不好,客人買個東西考慮很久,殺價或嫌貴,還是我位在嘉義縣鄉下地方的關係,因為現在什麼都在漲的情況下,就算月薪三萬的人也很難想能結婚買房吧,更何況很多月薪不到二萬的頂多二萬出,三萬在南部薪水算不錯了,但奇怪的就在房價反而是越來越高,真的那麼多人在買房嗎?
另外說明一下炒房過頭的並非只有高雄,連嘉義縣這也是,好多老舊房屋動不動就要800~1000多萬,想買500萬內的透天去買在周圍全是農田的農村吧,所以那些透天都是賣給附近在種田的農民,我還發現另一現象是很多新蓋的店面幾乎全是北部投資客下來購買的,然後再出租給在地人做生意,難怪建商不怕開太高賣不出去,1500萬店面這裡人買不下,但外地人會買就沒差了

6.本想回去高雄買個能當店面的透天厝做個小生意,跟朋友去看屋結果被代銷消遣說現在高雄沒1000萬以下的房子了不管你多會殺,小港區開1400萬,1400萬對北部人可能真的很便宜,但對我們來講算高了,所以再次驗證建商又不怕在地人不買單,因為外來的投資客或外地人要來置產認為OK還是會購買~

7.本人是認為如有迫切需求要購屋的,不管是中古屋還是新建屋找自己能負擔的最重要,沒急迫性想便宜購入就等一影響因子出現吧(但何時會出現誰知道呢)但說真的出現了真的就敢入場買房嗎?有時候反而又不敢了
例如在一次金融海嘯,被放無薪假或被裁員,敢買房嗎?老共真的打了一顆飛彈過來炸了某建物,那時敢買嗎?

8.搞到最後情況是有一小筆的頭期款買時房價飆很高,房價大跌時自己沒銀彈能當頭期款.......

對我而言
買房只有一個理由:
人性
大家都覺得美術館好
它偏偏炒高了等你
台灣經濟成長了
先把台北炒高
把你趕到外圍的新北
現在新北也高了
再把你趕到桃園
房價是製造階級和貧富差距的好手段
這種方法很好收穫經濟成長的果實
從日本到香港台灣
中國也很快學會了這個作法
所以房價再怎麼回檔
就是不會讓你輕易買的起大安信義區
高雄的房價應該會有不小的回落空間(若會回落的話)
因為它不是台北新北
可是回落後,很好的地段只會再炒高
讓資本市場贏家擁有你認為好的一切
似乎是鐵則
例外呢?
不就是前面談到的日本!(被老美修理)
現在兩岸三地會往那個方向走?
這是我現在唯一好奇的事
贏家就是懂得人性但知道去除人性弱點
輸家就是屈從人性
我不是贏家(住高雄,哈哈)
但是這整個討論就我看來
沒什麼歧見阿!!


推薦兩本書,值得一看,能吸收的,一生受用,物超所值。

1. 張金鶚的新書,房地產是一輩子的事。對房市中性且理性的看待,分析透徹,很多內容是說張自身的經驗,而且年輕人更應該拜讀。

2. 今週刊最新雜誌,房仲建商不願公開的房價公式。現在7-11就買得到,原價才99元,非常划算,要買房或要投資的人,都可讀,重點是這本雜誌沒有新聞,沒有時事,沒有時空性,內容只有教育,方法,買賣房地產的知識,只有些許廣告,學起來一生受惠。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