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高捷年虧40億民眾反彈為何要蓋!台鐵年虧100億要立即停駛嗎?


johnny7410 wrote:
這是因為高雄很特別
早期市區道路規劃的好
路很大條又大氣
而且主要幹道中正中山兩側尚有許多空地可供運用
不像台中台南
舊市區的路都太小了
無法承受新的運量
所以只好移到重劃區

那是因為高雄市是一個軍事與工業都市,
你現在看到的寬廣道路,
很多在日據時代是中間有鐵軌或台車軌的,
通往各個不一樣的兵工廠之類,
並不是原來就是那麼寬的。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這張美軍空拍地圖:
http://www.lib.utexas.edu/maps/ams/formosa_city_plans/txu-oclc-6565573.jpg

正常日本人的都市計畫路都很小條,
台中市是一個全新的都市,
日本人還是把路畫得小小的,
比如說鹽埕區那樣的道路規格,才是正常的日本人住宅區規劃。

其實去過東京就知道,一般道路並不寬也不整齊,
台灣是殖民地,所以可以讓日本官員實現理想隨便劃。
捷運邊不用有大型停車場啦!都要去搭捷運了還開車去?是有病喔!
腳踏車位多個幾倍才是需要的!
不過,市區到處都要設停車場是真的,那些路邊停車格應該通通取消,路邊停的車應該全部拖吊!
還有樓上的,高捷年虧20億是沒算平準基金的
平準基金似乎最近才有領到的吧?
cckm wrote:
捷運站一定要有接駁車...(恕刪)
RVP100F wrote:
捷運邊不用有大型停車...(恕刪)

要不然要如何搭捷運?只准走路和騎腳踏車?
捷運站是個轉運站,不是端點站,乘客或開車,或騎機車,或搭公車...
到達捷運站搭捷運.
捷運無法取代自用車,兩者要互相搭配.
不准開車去搭捷運的想法,最後導至開車者恆開車.
反正搭捷運有病,就繼續開車吧!
高捷每年大約領到9億的平準基金,有列進去才會年虧20億,不然帳面會虧更多。
不過這是帳面上的,不重要,只要現金進出平衡就不會倒。

前年大約每年現金淨流出約8~10億,所以平準基金才會給9億補缺口,
去年有改善一些,可能只流出6億左右,
所以說今年高市府說不定不會給那麼多。
lulalla wrote:
高捷每年大約領到9億...(恕刪)


感謝您指正,高捷累計虧損應該不止60多億,所以小弟特地去找了監察院的報告

以下與您分享

97年底累計虧損為 32.4 億元;98 年度營運虧損為24.9 億元,如計入平準基金挹注 9.08 億元,營運虧損為 15.9 億元,99 年 6 月該公司自結累計虧損逾 61 億元

平準基金挹注高捷公司營運虧損前基金金額為67.59億元(98 年 9 月),經高市府分別於 98 年 10 月 30 日(3 億元)、99年1月29日(3 億元)及同年 4 月 21 日(3.08 億元)撥付高捷公司挹注 97 年度虧損之 9.08 億元,99 年4月底之餘額為 58.87 億餘元。

由監察院報告得知
1. 平準基金不是每年9億,到99年4月底只提撥一次9.08億
2. 高捷每年虧損20多億,應該是不計平準基金

跟您提供的資料似乎有點差距,特地與您分享

補充,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公布,100年5月26日召開「平準基金專案小組」會議,同意提撥9.54億

另外,比較好奇的是,您提到
「問題在於高雄市政府不想要買回,想叫中央吞下去。兩邊擺爛的結果,讓高捷繼續以民間公司身份bot下去」
消息是從哪邊來的呢?
監察院報告是99年(2010)做的,所以100年(2011)那一筆9億多並沒有被算進去。
這告訴我們,高捷一年的現金缺口很可能在9億左右。

至於說高市府不想買回的事,
印象中在高捷虧最慘的99年前後有議員提過,
高市府說「不可能買回高捷」,
現在我google不到新聞,所以就當作謠言好了。

現在高捷運量大增,實在是好現象,希望不要是過年曇花一現就好了。
捷運要成密集網路才能賺錢
在高雄像西瓜一樣劃二刀
就要高捷賺錢,,這本就是天方夜譚
台北剛開始開闢捷運時就賺錢嗎?
如果把台北相對的捷運網路數放在高雄
我相信未必會賺得比台北少
建設一開始本就是會負債
台灣經濟要不是昔日蔣總統經國先生舉債在台推動十大建設
那來今天的富庶繁榮
而高速公路又己經做了幾條了
至此足以證明其"今日不做明天會後悔"的致理名言
而地方建設本就會有先後
昔日的台北捷運.今日的高雄捷運
明日可能就是台中,台南.......
短視只會讓國家退步,讓百姓更貧窮
重點是全世界沒有一家地鐵或捷運公司敢說賺錢的,頂多有盈餘但賺大錢根本不可能,就算運量高於高雄幾十倍的東京地鐵(韓JR,東京都營,東京地鐵公司),也不敢說賺錢,會賺錢大多是周邊的收入,如地下街租金,廣告收益等等。
opelisc2000 wrote:
重點是全世界沒有一家地鐵或捷運公司敢說賺錢的,頂多有盈餘但賺大錢根本不可能,就算運量高於高雄幾十倍的東京地鐵(韓JR,東京都營,東京地鐵公司),也不敢說賺錢,會賺錢大多是周邊的收入,如地下街租金,廣告收益等等。

事實的確是這樣,香港就是這樣做的,每個出口都和商場連結
商場才是賺錢主力

所以交通部要各縣市蓋捷運都要求自償率要多少才能蓋
是根本沒有考慮外部效益
政府應該是要考慮全體人民的利益
而不是捷運本業賺錢就好
就算本業不賺,外部利益還是可能賺
整體來說還是賺的

所以要你自償率高才能蓋
是表明了你不可能本業達到賺錢
所以別想了

wered wrote:
事實的確是這樣,香港...(恕刪)
還有東京地鐵不少公司還結合公車經營,便利乘客轉乘,反觀台灣呢?各做各的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