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持續追蹤>環狀輕軌,高市擬修正採OT(第一個挑戰,原中央核定預算年底即將面臨被收回)

原本的路線未經過漢神
過了新光路靠港岸走

看現在新的路線
成功路直到五福才轉到雄女門口
再沿愛河左岸北去

水岸線應該會從原本被刪除的路線跑出一條沿港邊的線
最後到高雄港站那邊吧
(這是我的邏輯,我想市府會這樣玩...)
還是一句話,看那邊有新的、大片的空地、沒人住的那裡....好發揮

還有這路線一定會分工期
倒看看是有人的地方先拉(大順環線)
還是沒住宅區的路線先蓋(凱旋、成功、前金...喔,那裡也有地要賣...)

大眾運輸、捷運不能靠觀客來撐
而且是自助背包客
團體的都有大車在載
所以
完全看不懂市府的明白...

PS
還有市府宣稱的會增加8000個就業機會
可以想見...
靠三年一聘的外勞拼佣金的民代大人們
上帝再一次應允了您
輕軌環狀線的西側從c3至c16,這段路線大約都分佈在捷運紅線、橘線以及台鐵500公尺左右的範圍內。它的服務範圍與紅橘線及台鐵重疊滿多的,可以先不要興建。

先興建東側與北側,這樣可以用比較少的經費,而早一點把輕軌建起來,初步構成更綿密的路網,使紅、橘兩線捷運系統的投資早日發揮其效益。
水岸輕軌先蓋=拼觀光
還有跟未來的港灣四大建設+高軟連成一線=促進產業發展

說炒地皮也可以
61期重劃區最近才重畫好
大遠百商圈+水岸輕軌+4大建設+面海景觀
市府土地標售價格一定很好
市府賺錢+建商賺錢+附近民眾滿意+有政績(產業+觀光)
何樂而不為
要我是市長也這樣幹
先蓋三民區除了通勤運輸量可能會較多一點外
有啥好處?
有產業嗎?有觀光嗎?有市地可標售嗎?

捷運輕軌現在已不只是單純大眾工具了
它好像變相成為一種帶動區域繁榮跟房地價的工具
在單純運輸量跟繁榮印像的比較
政府的考量在那裡已經很清楚了

再說在台灣五都裡
高雄開車的爽度應該是最高
高雄捷運跟本不是為了運輸
而是為了製造繁榮(假像?)



如果蓋一個公共工程
是市民無法用的
那蓋來~~玩的嗎?

知道真相的
就會笑不起來
就算聖公媽那邊
狀似重大公設一堆
但如果你賣掉自己現居的房子
你可能只能買半間那附近新建的房子
這樣的發展模式
大家覺得想按個讚嗎?

那裡的年輕人還是得到市郊去買新房了
除非是舊換舊
蓋下去就對了啦
我是對高雄未來的大眾運輸抱持樂觀看法

1. 高雄路大 反而讓捷運輕軌規劃不綁手綁腳
2. 高油價時代 大眾運輸勢必成為未來主力
3. 以觀光代動城市發展 歐洲很多城市都是此模式
4. 對照中南部其它城市沒有捷運 高雄擁有捷運對南部人的就業讀書產生很大吸引力
5. 水岸輕軌之後 就是未來的紅線延伸 輕軌環狀二期 路網漸成形
6. 包含鐵路地下化之後的通勤站 高雄軌道路網結合
7. 高捷運量這幾個月有明顯的提升 表示通勤習慣逐漸改變
8. 捷運可以完整留住18歲以下的使用族群 比照台北就可瞭解
9. 現在不習慣搭捷運的 通常是18歲以上或中年人 就是當初大眾運輸不發達時期 超過18歲改騎車開車
10. 水岸輕軌即使虧損也是個位數的億 加上有十字路網加持 運量很快就可以衝上來
昨天開車載父母去高鐵站,,,我心理想.坐捷運比較方便也比較快
之前幾次出國..都是坐捷運到高鐵站..才短短不過20分鐘就可以到
果真...真是塞車塞到爆...比正常時間多塞了20分鐘

原因..父母年邁..不喜歡坐捷運.也不想學著做....這樣的習慣是逼不來的
但..就由我這一代坐起..將來我老了.我也不會害怕坐捷運
搭大眾運需工具的習慣..是要培養的

不是說今天蓋..明天立即見效的...希望大家參考
坐捷運真的要學習
除了輕軌.水岸之外
現在縣市合併了
輕軌的路線應該可以再規劃新路線
往榮總.長庚.澄清湖都是可以考慮進去的路線
沒有捷運網絡
捷運的運動也不容易提升
老年人會對新的事物排拒
就必須親自帶他們坐個兩三次
以後頂多偶爾問他們卡片剩多少錢要不要加值

還有捷運的標示通常是給懂的人看的
候車的方位總是簡單帶過
兩個方向長得都一樣
那些不熟的人就是搞不清楚
為何兩個方向的重要目標就不能多標一點
而不是只標"往小港"及"往岡山"

在看大家對公共投資都有很不好的觀念
只求有,不求實用、效率、合理...
難怪我們的公共建設總是浪費的多
這債可都是我們自己背
錢是進別人口袋
拿去救急救窮還好
偏偏都是給那些腸肥的人...
wafture wrote:
坐捷運真的要學習除了...(恕刪)


這些路網的規劃都有
但只是擺樣子的
都是後後後期工程...

市府"用不到"
他那管市民用不用得到

還有人暢言炒地皮是好事
今天有帶腦子出門嗎?
一個城市如果只想靠新的建築物拼觀光
還真的笑掉世界人的大牙
表示我們的土地倫理及生活美學與產業經濟都還在未開發國家的等級
我個人也覺得應該先考量人口數多的運載優先建設,
而非觀光性質的先蓋...

就從簡單的現有紅橘線來看...
紅線經過的都是居住人口數較多,交通轉承站為主
橘線則偏觀光多些...
但明顯的,紅線的搭乘數就是比橘線高.

其實輕軌線各線早蓋晚蓋都會蓋...但若不先考量市民的使用優先性,
是無法獲得支持的...畢竟交通建設用意主要是給每天搭乘的市民方便,
而不是給觀光人口方便...再說,來高雄很多背包客來嗎?
(又不是阿里山小火車...)

再者...要吸引觀光客不是靠捷運及輕軌,高雄的路寬及停車不算困難,
來高雄的觀光的...若是團體一定是搭遊覽車,家庭一定是開車,
學生...有可能是騎車或是搭火車再租(機+酒)"機車+飯店.
吸引觀光客是要靠治安,市容,文化,美食及市民熱情

現在選擇先蓋這幾條線,講白的...都是政商優先,而不是百姓優先.
小瑞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