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很多 住高雄(看似)的朋友也感覺說初了高雄其實不需要捷運 因為路大車少
也攻擊了台北人 說車子很多 不得不去坐.
也有一位仁兄 提出了台北 流動人口三倍於高雄 所以捷運流動高於三倍人口.
妳們可以來看看台北捷運上面的人 大概不只超過三倍以上的人口.
捷運起初開始 在台北的時候 也是很貴的 那時候公車才學生八塊 成人十二塊 一段捷運就要15塊了 每隔四戰多五塊.
有些地方坐出去可能都要三五十塊. 所以剛剛講的價錢 其實就不是問題了 當初的捷運淡水線 開通定價的時候 票價比拆掉的北淡線還貴很多倍 當年的尤清縣長有出來砲轟 後來有降價了 但還是比之前的貨車票貴.
我也很希望高雄有捷運(或是輕軌) 有很便捷的公共交通 真的對大家都很好 方便省事 又不用騎車開車風吹日曬.
但我看了好久的分析都好偏頗.
重點是高雄市政府有了捷運. 要如何積極的經營? 促進更多的使用人口. 我覺得公共建設虧錢 是必要的.要評估的是效力.
我從小住台北內湖 內湖一直到前一陣子才開通了捷運. 之前在內湖要坐捷運 要到圓山 或是東區.
四處可以看到的都是捷運接駁公車 紅. 藍 棕 後面都是號碼 也是路線. 這種捷運公車非常多.
還有坐捷運 下一段公車可以打對折 (從以前非感應卡的時候就開始 那時候還是磁卡 要特別先弄進去讀卡機 處理過)
這些都是捷運局跟公車公司的互相配合的計畫和企劃 而且配合的都是民營的公車公司 還不是台北市公車. 現在也沒有台北市公營的公車了.
捷運說真的不是蓋了之後 或是人口多了 就會自己長出來 公共運輸也不會. 靠的是市長的智慧.
法國兩個第二大城 里昂 跟 馬賽. 人口數相似 商業活動也差不多( 所以才會兩個都宣稱自己是第二大城)
里昂 非常的乾淨 優雅 舒服.路很漂亮 也很大條 還有很漂亮的河景. 有很棒的地鐵 4條(總長25公里) . 兩條輕軌 還有公車系統 (還有上山纜車) 全部都是交給一個交通公司管理. 使用人口很多. 上下班時間更多 一堆人企圖逃票 (因為進門刷票自由心證 沒有閘門) 人口一百六十萬人 市區人口只有四十四萬人 (WIKI資料)
馬賽 是第一大港口 人口 也是一百六十萬人 陸上交通非常的擁擠 但一堆人騎車 開車亂按喇叭.車子前面非常多凹洞 也不好停車 電影 TAXI就是在那邊拍攝 沒有誇張. 用路狀況很差 但 地鐵 只有兩條. 使用人口非常少 晚上十點不到就結束了.
說到商業活動 馬賽還比 里昂多 因為馬賽是地中海最大的港口.
但城市規劃出來的光景卻大不相同. 或許高雄的居民不需要捷運 其實也沒關係. 因為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
但捷運不是會自己繁殖 或是說蓋多了就會很多人去用. 鼓勵養成使用習慣也是很重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