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太空時代了,跟農業社會天差地遠。
老人的見識跟學識,比起我們可能還差遠了,他們的社會經驗拿來今天不見得適用。
老人家那個年代,跟銀行貸款好像借高利貸一樣,動輒十趴利息,所以他們認為跟銀行貸款是種罪惡。
還有台灣很多老人因為年輕時都吃過苦,所以他們對生活品質不太講究,有個地方能吃飯睡覺就好了。
更有些迷信的老人,相信起家厝那套,他們對買房換房是打從心裡反對。
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被耽誤了,
十幾年前他賺了點小錢,當時賣掉自己住的舊公寓可以湊到一千萬現金,
那時候一千萬現金加貸款可以在台北縣挑到不錯的房子,最起碼蛋黃區的三房車沒問題。
但是他老杯老木堅持認為,
生活好好有地方住的幹嘛貸款給自己找麻煩。而且那間公寓給他帶來了好運,算是起家厝,所以堅決反對他賣也反對他搬家。
就這樣一直拖一直拖。
到今天他那間公寓已經不行了,四樓,五十多年的老房子了,而且漏水壁癌問題很嚴重。買了台車停在一公里外的公園地下停車場,每年還得排隊抽籤。很痛苦!
他現在後悔死了,公寓脫手不了,想在新北市找個新一點三房車,沒兩千萬都很難。
買新北蛋殼他又不甘願。
手上那幾百萬現金還是幾百萬。所以不上不下就只能繼續這麼下去。
個人去年剛買人生第一間房子是一個新手,覺得初入房市會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
剛看的時候每間覺得都還不錯,好像都可以買
大概是經驗還不夠沒什麼準則可以給自己判斷
我在這時期差點就有點想買了,還好沒有
這個時期千萬不要衝動,因為你的判斷力還不夠
第二階段
看了很多間,感覺看起來都差不多,漸漸看膩了
發現現在房子都好爛,亂蓋(指都是投資取向,都不符合自住的需求),根本就不想買
陷入不知道該怎麼辦的階段
第三階段
已經能夠知道什麼是好房子,什麼是爛房子
自己的需求也越來越清晰,這個時候就真的是等緣分了
可能一直都找不到好房子,也可能下一間就中了
不疾不徐,隨遇而安,有就有,沒有就下一間。
切勿急躁而下降了判斷能力。
--
我感覺樓主還在第一階段,看的物件還不夠多,所以很容易心動
也很容易被牽著走,房仲隨便說說被投資客買走,你就真相信了
還為此感到可惜,這樣的心態買房很容易吃大虧的~~~
建議看多一點物件,抱持著能買到就買,不能就下一間的心態,才是上策
看越多你想法會一直在提升,才會越接近真正的需求,真的不用急於一時。
--
當初我初看房時,還想說不要貸太多買兩房就好
後來覺得買3房低樓省錢就好,最後想說高一些好了,就買了一間10F 3房
這間我一看到,當場就領10萬下訂
因為已經看過太多亂蓋的爛房子,這間一看就特別突出。
一層三戶兩電梯,現在小坪數的新建案我是找不到這種條件的了
沒高雄厝、無用泳池、永久棟距、三面採光、雙衛浴開窗、離上班近等等
瞬間好幾個自己在意的點都通過,下訂後,過一星期就簽約了
--
不過買了之後,想想其實自己是買得起4房的,又有點想買4房才對
所以其實隨著時間的推進,你的想法會一直改變,最終才會到你真正的想法
真的不用急,緣分到了就有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