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ling wrote:那拿不同年度同樣12月的紅橘兩線呢?...(恕刪) 如果拿10月呢?2008年10月紅橘兩線通車單日運量141,310,2012年10月單日運量是153,505這樣5年來成長多少?要拿全年單日運量來算,用月變數太多,因為..2008年12月無連續假期2012年12月29、30、31是連續假期還包含跨年人潮,2013年一月人數又回到常態,我相信2月農曆年9天連假又會上升。
重點還是要想辦法讓人口移入增加,人口才能造就及支撐城市發展,為什麼高雄的淨人口一直無法有效增加甚至流失,代表你的城市無法吸引人口流入定居,宜居城市不是得個名,美化市容就叫宜居,重點還是就業機會,沒有工作機會,在多交通建設也吸引不了人口移入,不然的話高雄人口早就超越300萬人以上,為什麼沒有?還快被台中超越了,仔細思考吧。
對軌道工程不是很熟,高雄的運量平均每日約15萬人確實是不高,但是我覺得要給高雄時間畢竟是增長了~我找荷蘭的第二大地鐵系統(阿姆斯特丹),第一大是鹿特丹軌道長度為42.5km車站52個日乘客數約21萬成立日期為1977年高雄軌道長度42.7km車站37個日乘客數15.4萬成立日期為2008年我覺得高雄經過4年的努力,在表現已經在水準上面了~你不能拿中國或是日本那種更密集的人口誇張多的都市還是加油吧~~
Skywalker7大桃園只是正在走高雄過去的路 不需抱怨基礎建設 也不是一步登天 現在的台北市花了多少錢 多少時間建成的除了表面 還有地面下的建設 高雄也是日據時代就建設的我所知道的桃園 也很多重劃區 中正 青埔 八德 南崁 為何你不搬到這些地方青埔的路不大嗎 未來性不夠嗎??高雄也不是每個地方都很好 人口最密集的東三民區 路一樣亂 還會淹水草衙 四周圍都被貨櫃車包圍 國道七號也才計畫我也想問 服務全台灣的高雄港 為何貨櫃車 還要走市區 才可以上國道看北部 國道 快速公路一直蓋 我也很不滿 國道 快速公路建設費很貴看到台北港更不爽 浪費仁武 大林埔 林園 被石化工廠包圍 尤其下游石化工廠的林園 你去聞聞看空氣桃園也要注意 過去高雄也為台灣賺很多錢 中央很多計畫 資金都要投資高雄到現在也都只是計畫 因為桃園太好 會對台北不好對於台灣 松山機場可廢掉 那塊地值多少??我個人估一兆 把這些錢建設桃園機場不就好了
給時間吧商人又不是笨蛋,以前沒建設沒遠景誰會來投資高雄經過十年建設規劃,現在已頗具雛形加上這幾年重大建設會陸續完工..中央南北平衡的政策也確定要落實..一個同時擁有空港..海港..工業..商業..農業..的城市鴻海高軟案一期工程已完工近期又簽了第二期工程,預計2015完工屆時光工程師(不含其他雜職人員)需求就有2000人....高雄真的在轉大人了但看衰的還是會繼續看衰到現在還有人認為鴻海是玩假的...呵呵
紹興師爺 wrote:可以理解台北人的心情...(恕刪) 有點離題了...從頭到尾,哪裡有台北市人?其他縣市基礎建設並沒有比高雄好,別睜眼說瞎話~高雄相較台北市以外的縣市已經是得天獨厚了,都已經2013年了,官員還漠視現實,為了自己的政治資源,想方設法地去討好催眠民眾,不斷拿重北輕南的口號在要錢,卻不知道高雄其實缺的不是捷運,而是就業機會.當然我也知道這是政治現實,一般的老百姓都喜歡政客做那些看得到的政績,如公園,捷運...對於看不到的,如提升就業機會,改善空氣品質,往往就較為無感...但是往往就是這些看不到的東西才是民眾最需要的.今天你同意忽視他,去支持你認為看得到的比較重要,明天恐怕你就會深受其害,最悲哀的情景就是失業者搭著捷運去找工作卻還找不到!小孩坐捷運上學,他到站的小學校,建築陳舊到你以為是震災過後;捷運在高架上跑,底下機車族比捷運車上人還多,捷運上的公共廁所比自家的廁所還先進,自己卻還沒錢換?最近又看到市府在蓋環狀輕軌,其實不是看衰而已,而是事實擺在眼前,這捷運再蓋下去,未來別說50年,我看不用10年,新聞就要報導高雄財政會被這捷運負擔給壓得喘不過氣,甚至對其他應有的市政建設產生排擠,到頭來倒楣的還是高雄市民,真的覺得高雄市是舉債花錢花上癮了...檢視一下:"營運多年42km長的高雄捷運",每天的平均運量只有約15多萬人次,平均每公里的運量只有約3600人,這是當初中央(約7成多)+市府(約2成多)合計投入1800多億成本興建的捷運,每天卻只有約500多萬的票務收入,連小學生都會算,這要幾年才能損益兩平?估計要100年吧?這如果是一般民營公司,原始股東早就撤資落跑了,偏偏這是公共財,市府一句話說不能倒,就是要拿你我納稅的錢去補貼才有辦法撐下去,去滿足這15萬人的搭乘需求!所以我們這些長一輩的人是打算要債留子孫,圖利少數人?反正就是呆呆的認為我們高雄有捷運就好,不去監督市府官員營運效能,反正就認為我們作古後是小孩子的事,我們有生之年有看到高雄捷運爽就好?我們民眾一定要隨政治人物這麼不負責任嗎?或許有人會說大眾運輸工具屬公共財,不能用經營獲利的角度來看,問題是:營運績效是可以比較出來的.如果營運績效不好,就應該被檢討,當初的主事者就應該為政策負責,如果捷運只是為了滿足某些人的私利(炒地皮,蓋豪宅...),卻忽略了絕大多數人的權益,這就已經失去這公共建設當初投入的本意與精神!這就有被討論檢討的空間!事實上,連中國大陸對於每公里運量少於1萬人的地鐵計劃,都已經不再批覆新線興建,反觀台灣竟然還背道而馳,這樣浪費公帑修建輕軌,罔顧台灣整體財政困境...難道高雄是打算要把政府財政玩垮才罷休嗎?繼續討論...
Skywalker7 wrote:有點離題了...從頭...(恕刪) 我不懂輕軌的興建有什麼好抱怨的,捷運路網這種東西本來就是要有一定的網絡人數才會更倍數成長,當年的北捷也不是一開始蓋就有人坐的,你想住到桃園,那是你的選擇,說穿了,桃園的發展還不是因為成為了大台北的衛星城市,不然他的廠商投資會多嗎?南部的城市的狀況確實是因為南北的差異,好處都被北部佔盡了,你光比創稅,你知道高雄有多少公司都是廠區設在高雄稅收報給台北嗎,更不用說高雄港豐厚的營收了,這些都是高雄對中央的價值,可不只是單單帳面上看到的數據,這也是最不公平的地方,好處都給北部拿光了還說啥高雄資源拿的多,高雄港的收入以及中油等等這些廠設高雄稅報台北中央的,要是全公平的報給高雄,高雄的價值算起來,拿這些錢一點都不為過,合併了高雄縣,幅員遼闊,有很多地方在山區偏遠處,更會耗費許多的財政負擔,結果現在冒出五都甚至六都來分錢,已經比之前拿的少很多了,升格的那些少得了便宜還賣乖,不能怪南部縣市首長會叫會吵,因為不叫不吵,不公平就會被掩蓋,憑什麼稅報台北,污染留給高雄,還敢在那邊比帳面稅收,你想住到桃園是你的選擇, 不代表高雄不值得居住或是繼續發展.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