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優化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R57mSb91mc&feature=emb_logo
首先我表明立場,我高雄市民住在捷運紅線,很清楚明白交通公共建設必要性。
更清楚的捷運不管地下化或是高架化,完全優於平面輕軌建設,除了預算
(但是市政府就能去爭取黃線捷運地下化總經費約1440.79億元)。
1.美術館路及大順路段交通環境優化影片,除了限制轉向跟禁止左轉。
並沒有實質優化建設改善方案,如:最少部份路口高架化。
像是博愛大順路口,叫C24愛河之心站(跟本不符合時宜)農十六、凹仔底可能更好。
重點這個路口:C24愛河之心體站放在路中間,
光行人要進出站除了等紅綠燈時間,還有過班馬線右轉車的威脅,高架化最少有空橋不是更好。
2.這個第二階段優化影片,完全只是優化美術館路及大順路段,但是完全沒有顧及垂直交會其它更重大路口,
像是:中華路、博愛路、自由路、民族路、建工路、九如路、中正路的各種交通用路人。
他可能只想到大順路塞不塞車,完全沒有優化測試這些交會路口因為輕軌經過禁止左轉或停等管制造成用路人塞車跟安全。
在高雄為了鐵路地下化,花了將近10年,總經費新臺幣998.69億元
來陸橋拆除、地下道及涵洞回填、平交道取消。
為了是什麼?就是要,對於促進都市整體發展、改善市區交通延滯等均有顯著效益。
然而今天美術館路及大順路段規劃15分鐘一班輕軌經過,效益跟本不足!
未來如果要加開班次,要有捷運水準,最少要7分鐘一班吧!
這樣市區交通一定會造成中華路、博愛路、自由路、民族路、建工路、九如路、中正路市區交通延滯。
3.系統優化模擬應該把輕軌車次、人流、路口交會的交通工具加入數據化模擬。
我有跑過模擬系統,這是能做到的,優化模擬影片只看到轉向管制跟禁止左轉。








最後身為市民,輕軌是很好的交通工具,但是二階蓋的地點,已經不符合適宜與時宜。
今天的美術館路及大順路段、中華路、博愛路、自由路、民族路、建工路、九如路、中正路的週邊發展。
已經不是當年2001年,開始規劃的C24愛河之心站體那麼簡易,不符合名稱與建設了。
基隆輕軌升級成中運量捷運、基隆捷運台北端地下延伸至南港。難道我們就這樣繼續看著高雄從第二大城變第三大城,連旁邊的台南都急起直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