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去年開始看離捷運站走路約10~15分鐘內的中古房子,發現每坪開價越來越高
另外也從各位討論新屋的價位,也發現新成屋開價也一路向上
(中古屋也學著把價錢往上加)
回到中古屋話題~~
不少房子已經拿出來賣很久(地段不是很好,離捷運遠),都沒賣出去,硬是不降價,
也有少部分賣不出去,反而價錢還往上加了一點 = =
去看房子,房仲都會說,高雄漲很多,尤其是今年,你要買就要趕緊,不然很快就賣出了。就像我上禮拜帶一組客人看屋,他們過兩天就出斡旋了,現在已經差不多要簽約了。而且幾乎都會說,高雄房子相對台北便宜,很多北部人甚至陸客都會來高雄買房子。
另外也發現~~
有些房仲,當天看房回來,晚上就馬上打來問有考慮嗎? (我都會回~和家人討論中)
結果隔天或是後天,又會再打來問狀況,雖然這是很正常的房仲詢問買方意見的流程。但是發現,去年幾乎都不會打,今年七月過後,看屋後的詢問意見電話,10個房仲有6~7個都會打。
這是意味,房子不好賣,房仲業機降很多,所以要積極搶客嗎??
高雄房子越蓋越多,建坪也越蓋越大,每坪價錢越來越高,到底是何方神聖有如此強大的購買力,但是每每經過新成屋,感覺入住的人似乎不多。
高雄的房價還是會越來越高嗎??
還是會慢慢往下修正至合理價位~~各位的看法如何呢??
我這一年多以來看房子仲介也是連絡得很勤啊
仲介的話說真的真的......千萬別認真啊~認真你就先輸一半了
小弟看房子以來也過了一年半了
但因為本身已有房只是要買第二棟所以不趕
就我這一年半不斷看房的經驗看來
目前真的是多空雙方的角力戰
賣方,投資客及建商還在撐~~死守價格不放
買方由於實價登錄以來多採取保守觀望比較多
但實價登錄在我們這些看房子看很久的人來說
參考價值真的.......不高
因為揭露的資訊真的太少太少了
光是同一棟大樓就有可能因為座向,樓層,採光,通風,廁所有無開窗等...因素而產生價差
更何況同一區域的大樓也有可能因建商品質,公設,管理狀況,建材產生更大的落差
舉個我看過的新大樓為例子來說:
一棟有VIEW新大樓的頂樓跟4樓(通常是廣告戶)
價差每坪最多我看過30%的
也就是1P/平均價20萬的大樓~
頂樓賣23萬,4樓可能只有17萬
再來說真的
會下修或緩漲我認為中北部機會比較大
我們高雄就目前的狀況有點類似股市的盤整階段
但是說真的~我是希望股市的"盤久必跌"理論也能發生在高雄的房市上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