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高雄房地產亂象之我見

看到這個網站很多發言都懷有目的性的投資客或仲介似是而非的言論,當然打嘴砲的最多,所有才會發這篇文章,歡迎與大家交流。

小弟出生在台北市,親戚90%以上都是台北人,小時候住台北,後來舉家搬到高雄就都待到現在,每當過年回台北,高速公路都一路順暢;相較北高兩都市,我還是比較喜歡高雄(不論是人還是氣候),台北人看不是台北的地區都叫下港,所以我不太喜歡從台北看天下的台北俗,就像住高雄市中心的人看住小港楠梓的人,我想住東京紐約的人看台北抑或是台灣人看菲律賓人也差不多是那樣的想法吧,人類的劣根性舉世皆然。

可能是求學背景跟工作性質,這幾年特別喜歡上01的討論區,尤其是居家房事版,雖然房子已經買了好幾年了(其實也沒幾年),只有換屋的想法但沒有換屋的需要,可是我還是喜歡逛各大新建案或是請房仲帶我去看房子,只要有新建案我都會去看,高雄市這幾5,6年來的建案幾乎都看過了,算是一個很無聊的嗜好吧!
基於此,同事朋友都知道,所以同事要買房子都會與我討論,我若有空也會陪他們去看房子,先談談幾個同事買房子經驗吧!
1. 一個同事94年結婚,他也去看了很多新建案,從南高雄的31期看到河堤社區再看到農16跟美術館,最後我建議他買31期的夢*或農16的克**,他都嫌太貴,最後他選擇農16龍*路上的建案,面學校高樓層50幾快60坪+平面車位,當初一坪<10萬,總價600多萬。
2. 另一個也是結婚購屋(97年)買在南高雄和平路的建案60坪左右也是高樓層+平面車位,一坪<9萬,總價500多萬。
3. 另一個同事今年要結婚,去年(99年)買在美術館的全*蓋的,40多坪也是高樓層+平面車位,一坪<13萬,總價600多萬。
4. 另一個買前年底(98年)買在河堤社區40 多坪,屋齡比較久10年左右,20幾樓+平面車位,一坪<8萬,總價400多萬。
5. 還有一個同事更幸運,農16面第一排高樓層,建案名稱:大*,預售屋就買了,一坪<14萬,一次買兩戶都是>60坪,3個平面車位,一間自住,一間給兒子媳婦住,原來的透天給女兒女婿住。
前3個都是跟建商買,第4位我幫他查屋主後再了解仲介是不是簽專任,若不是直接談,若是先談到期後再買,剛好他看中這間是一般約,我想如果我的同事現在想脫手,每個都應該會賺,賺多賺少罷了,我看了現在他們這些社區目前的開價,他們除了感謝大趨勢外,還真的要感謝投資客拉抬跟仲介的哄抬,讓他們享有買房子增值的快感(雖然自住不賣),但也為現在或是想買房子的人感到嘆氣啊!

通常一個新建案,開始賣的初期我會先去看,賣一陣子後,再去調土地及建物登記謄本,看一下真正過戶有多少再對照建商小姐的講法是否有誠信,再檢視謄本上的他項權利設定,當然有錢的不貸款,多一點錢的貸少一點,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貸到滿,看哪家銀行貸的,再查每間銀行的可貸款成數(公營比較嚴謹,私人的比較寬鬆(貸款成數看貸款標的及信用狀況,貸款%數看職業),抓相對多數人的貸款,扣掉車位價,回推就可以知道現在成交的人一坪買多少,殺價就要一次到位,讓代銷或建商覺得不賣可惜賣了咬牙,無欲則剛,買不到便宜就算了,但至少不要買的比鄰居貴。

高雄房子看了這幾年下來,我發覺最近1年不論是新建案還是仲介網開價都【沒臭沒小】,房屋仲介開店密度不輸便利商店,連我家隔壁的阿桑本來在市場賣花跟薏仁漿,現在也跑去當仲介,電視上一堆BC咖藝人做啥生意都失敗但都說得一口買屋投資經,這些很明顯都是房市過熱的感覺,台北我不瞭解,所以無法判斷,但高雄我可以很了解一定是相對高點,等房市多頭的一個轉折,到時投資客退卻或斷頭,快則1,2年內,慢則5年內,我斷定房價一定會下跌,到那時,現在5,6年內的新大樓除了面臨市場房價的修正外再加上房屋折舊的價格修正,跌幅應該蠻可觀,短中期( 10年內)或許會有增值空間,長期(15年以上)高雄的大樓絕對沒有保值空間,除非總統府遷到高雄來,尤其看到報章雜誌近年來【北部投資客陸資來高雄買房…】之類的新聞,真是讓人為之氣結,這跟外資熱錢買股沒啥兩樣,最後接手的還是本地人,買盤要支撐的還是要靠在地的啊!

因為我住南高雄,有一點戀地情節,加上爸媽也都住這,老婆也在這工作,他們都不喜歡住大樓也不想離開這個區域,所以我買房子的選擇就只有【中山路以東,凱旋路以西,六合路以南,一心路以北】這個框框內,從小住的,現在買的,以至於老婆娘家都是透天,(我家是在三多新光附近,老婆娘家在富國明誠路附近,都是店面型的),但我真的很嚮往那種住高樓層坐在客廳看出去的那種感覺,心中的理性要我買透天,感性叫我要買大樓,最後我屈服於理性,以結果論來說,我是輸了,同一時期同事買農16大樓的,已經增值 2,300萬了,我買的頂多保值,只能阿Q的說反正都自住沒差,其實是真的沒差,不過心裡還是有股挫折感,再怎麼專業的判斷還是比不上入場時機的偶然。

其實這些內容是每天等小孩入睡後一點一點慢慢打的,這段時間比較沒空,本來這段文章準備在2月初PO的,這陣子忙倒也就忘了,最近在整理電腦發現這個WORD檔,打開一看,呵~這個時間點台灣房市那麼剛好碰到【奢侈稅】,回頭看見自己的文章再比照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心中不禁莞爾。
原本PO這篇的結論是:【希望建商多倒幾間,房仲也多倒幾間,年輕人可以務實一點,不要參與買空賣空的金錢遊戲,可以踏實一點賺錢住負擔的起的房子。】
看樣子希望好像快成事實了,呵~歡迎交流。
2011-04-04 0:49 發佈
在我看來
奢侈稅要打房是有困難的
打房仲比較實際

以目前的環境而言
除非大環境改變
否則這種人為的政策,目標並不是要房市崩盤
而且隨時會變

政府已經放出風向球了,請看多的小心再小心!
千萬小心

ting1700 wrote:
看到這個網站很多發言...(恕刪)


大大的觀點精辟, 值得拜讀.

ting1700 wrote:
通常一個新建案,開始賣的初期我會先去看,賣一陣子後,再去調土地及建物登記謄本,看一下真正過戶有多少再對照建商小姐的講法是否有誠信,再檢視謄本上的他項權利設定,當然有錢的不貸款,多一點錢的貸少一點,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貸到滿,看哪家銀行貸的,再查每間銀行的可貸款成數...(恕刪)



大大您好

請問您關於這一段的不動產登記簿謄本是怎麼調的啊?調謄本不是都要先知道地號跟建號才能調嗎?要如何一次調閱該建案已出售所有房屋的謄本呢?

感謝
現在一般人經仲介購屋過程確是如此
版主內行的!苦口婆心,難得佳文

我也提自己的一個觀察,
居家版有些特定建商的代打,捧己貶人,
只為製造輿論的偏見,也是亂源。
好一句 沒臭沒小 ............

最近這一年幾乎北高雄較熱門的地方,開價起碼比去年每坪都多了3萬,3萬還算客氣了.......

cat1234566 wrote:
好一句 沒臭沒...(恕刪)

何只北高雄
南高雄更誇張
開價25萬以上算正常的
先進您的見解與小弟很雷同,
價格與供需必須配合,
必須與當地消費能力相符,
我不必去思考都廳苑.文化高峰會.農16第一排
售價多少,因為那不屬於我的範圍,
但是一些如巨蛋.河堤附近的大樓,
生活機能符合一般人需求,
只要含車位40坪以上,屋齡10年內
皆需600萬以上,知名建商.靠捷運近點的更甚,
新房子更是別碰了,
我看過的新光線上.聯上美學館.城市光宴都讓我很自卑,
哈哈哈哈哈......
像我在高雄工作5年的年輕人,
工作尚稱穩定,收入也在南部算不低,
扣除生活.醫療.失業緊急預備金,
不靠家人,我最多也僅能拿200萬頭期款,
貸款400萬,
月繳20000多元,已經超出我月薪1/3,
(能儲蓄是因為年終還不賴,但不敢把年終當常態)
我都是想,高雄薪資普遍偏低,
那到底是誰在買?
除非家人幫忙,
還是我只能怨嘆家理沒能力幫我...
供.需,難道不是失衡,只是我太窮?
但經過工作歷練,
我相信,只要高雄持續無法改善就業問題,
那會有修正的,我繼續存就對了!

感謝版大分享,
看的這種有料的內容才覺得01值得上來。
我也很好奇要怎麼調土地及建物登記謄本?
希望版大分享一下。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