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難料,想不到當初覺得是天大的笑話,現在卻越來越有這麼一回事。
三年半前,在捷運還在施工、漢神巨蛋還沒有開幕、整個博愛路還到處圍籬的時候,剛好有個週末上午,我到三民家商附近找朋友,在一間小小的早餐店吃早點,巧遇一位六十幾歲的先生,我們也與他聊了好一會。他是高雄人,在士林住了三十幾年。這次來高雄,是因為兒子剛拿到博士,即將到中山當講師,所以想要買一間房子給兒子住。以後要是兒子到別處任教,就留著當自己的退休居所。我的朋友在當時剛買了附近的新房子,屋齡不到一年,一坪約10.7W,立刻被身邊的親戚朋友傳為笑柄,當時楠梓高速公路旁的新透天高掛著出清價365W的布條,我是少數認同這個選擇的,因為總價接近500才買三房+平車,對大部分(估計超過70%)的高雄在地人應該都無法認同。
接著就聊到這位長輩的看屋經歷,大概情況如下:(請勿筆戰,這只是討論而已)
1. 高雄以後的商業發展一定會沿著捷運走,不用超過十年,就可以有明顯的改變。
2. 高雄的市區規劃好,舊市區也是街道整齊,相對台北的街道混亂,所以在高雄,新的重劃區不像在台北那麼有吸引力。
3. 因為高雄的建物銷售慢,相對也拉長重劃區的開發時間,所以不要期待生活機能會很快建立起來。
4. 高雄的就業機會改善的話,房地產漲的速度會讓人嚇一跳。
5. 看好的區域包括衛武營(藝文中心)、文化中心、美術館、捷運沿線、與河堤。
6. 北高雄有高鐵與國道的優勢,以及比較新的市容,對台北客會有吸引力。雖然不喜歡台北客到處炒作,但是不可否認,台北客炒作的地區確實是有賣點的區域。
講了這麼多,現在才要切入主題。這位先生選擇的是明誠四路第一排的建案,一坪買在28左右。不過他也看好R13、R14,這邊的房子有一天(沒說要等多久)會漲到30W一坪。他在考慮,是不是要買一間,要是自己兒子以後在高雄定居,這裡的環境與交通便利會更適合年輕人。至於他與老伴,還是住美術館附近,坐計程車到商圈來回花個兩三百塊也還好,畢竟不會天天逛街,大部分在家的時間會過得比較舒服。
等這位先生離開以後,我跟朋友笑了好久,朋友還說漲到20就要在阿榮擺流水席。
現在回頭看,大概只有我朋友繼續笑,我是笑不出來了。他笑,是因為他的社區賣價越來越高,周邊建案與土地價格也漲個不停;我笑不出來,是因為當時沒有向這位長輩留下聯絡方式,因為我欠他一聲道歉,當時報我賺錢,沒聽進去就算了,還在背後偷笑,難怪這幾年都沒有遇到這種先知。
以後我聽到任何評論與預測,都會先想一想再反應,否則那天財神爺被我給笑跑了,可能怎麼求也求不回來。
二年前選舉的時候馬英九說會633,當初覺得是天大的笑話,現在卻越來越有這麼一回事,金融海嘯的時候,立刻被身邊的親戚朋友傳為笑柄,現在失業人口已經超過63.3萬人了,眼看著目標愈來愈近,我欠他一聲道歉,當時沒聽進去就算了,還在背後偷笑,難怪這幾年都沒有遇到這種先知。
colorlife wrote:
老實說我看得很混亂。...(恕刪)
他應該是說,週邊會出現一坪30萬的建案
而當時的建案都以9~15的小戶為主力
若以中古屋來看,三年來其實有漲,但是沒那麼多...
三年前看的房子到現在約漲2萬左右,還在忍受範圍內
只能說高雄還是會慢慢漲,但是不會像台北這樣...
高雄是可以狂推30萬的建案,但農16蓋七八成滿了,若沒好地點,推高價建案誰買?
沒農16的點,還賣那麼貴....要同時拉抬那邊的中古屋?有困難...投資客一堆,現在都不是很好賣了,再漲看看
高雄有錢的是很有錢,問題中產以下的藍領還是很多,北高已經把小坪數的案子推飽了
現在都在比大坪數,高總價的,但對於小坪數的~我是不認為影響會多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