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座建築,都是有生命,有靈魂的。
在高雄市中心內一處美麗淨土,這個建案不僅獲得第二屆「台灣住宅建築獎首獎」的最高榮譽,更向世人證明,台灣住宅建築的極致典範所在,以及設計者的創意與用心。筆者因擔任該建案的攝影師,並細心地深入建築物內逐一發掘各項設計特色,才能透過以下珍貴的畫面,與各位讀者分享它的藝術靈魂面貌。

凌晨五點零一分,夜幕逐漸褪去,大地夢醒,只餘紫藍色的光線遲遲不肯離去,似乎這建築物有著一股魔力,讓大自然的光線也不忍離去。為了目睹最美光線停留在最美建築上的這一刻,凌晨四點,我便在此守候,只因一天之中最美的光線莫過於此,調整好拍攝畫面,只待陽光乍現。

突然,我耳邊響起一天之中的第一聲鳥鳴,清脆動人,不絕於耳,接著第二聲、第三聲、更多數不清的鳥鳴此起彼落,這是獨有的天籟交響樂團。這些樂團成員在樹梢上的身影,投射在我的腳下,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或遠或近,更明亮更燦爛卻不刺目的天光已然來到。

外觀極富藝術氣質,在陽光照射下,整齊劃一的建築群中,卻又不見相同重複的光線層次,每一座建築物的受光面均有巧妙處,光線層次也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出自設計名門下的藝術氣質。

我聽見光與影正在對話,看似一面黑,黑中實則有著深黑淺黑淡淡的黑,豐富迷人的光影層次,一分鐘前與一分鐘後,風貌迥異,單是這光影之間的對話,我便為此著迷不已。

外觀可見「金屬流蘇格柵」,獨特的外細內寬設計,從屋內看出去,視野完全不受阻隔,然而從屋外望進來,卻只能看到流蘇格柵,無法看清屋內,同時兼顧隱私與視野,只有天光完全不受拘束,可恣意地流入屋內,提供大自然最棒的光線照明。

「金屬流蘇格柵」尚有一獨特之處,那就是當您從外面往屋內看時,流蘇格柵彷若一面流動之牆,精心設計的間隔,隨著您的移動而產生流動般的錯覺,而在屋內,可恣意欣賞流蘇格柵在光影下的各種變化。



輕輕地走入屋內,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寬敞的日式榻榻米格局,輕閉雙眼,榻榻米獨有的清香,輕拂過我的全身、我的每一處細胞,這是在其他地方享受不到的空氣與味道,在這裡,連空氣也不一樣了。


在這裡,一個人,一張椅,一杯香茶,一簾美景,可以策劃商場佈局、思索設計方向、回憶兒時童趣,或者規劃週休二日的渡假地點。

在一樓除了日式榻榻米格局外,另一個強烈的特色便是「一線天」。寬約二米的「一線天」設計,透過大片高規格強化玻璃,引進大量的自然採光,並可在玻璃上放逐流動的水籟,這些水流經過天光所映射而下的流動陰影,提供絕無僅有的生命律動感,建築,是有生命的。

拾級而上,二樓是客廳,這裡沒有一般豪宅的奢華之氣,取而代之的是設計感十足而強烈的視覺享受,我看到電漿電視被真空管音響取代,心裡想,電視媒體是擾人紅塵,菩提本無樹,塵埃在這進不來。

另一個特色是,不管身在屋內何處,一定都可以看到不同的自然庭院,這裡也不例外,推開大片落地窗,走出客廳之外,這裡是個怡情天地,或作畫,或賞景,或沉思,都是絕佳地點。

同是二樓的餐廳與廚房,是我看過前所未有的藝術造詣,日式的白色氣質加上獨特的藝術美感,若非所見,難以想像用餐與下廚之處,竟然可以提升到如此藝術的境界。



從廚房的右邊看出去,便是「一線天」的頂端,由於採用的是高規格強化玻璃,走踏在上面安全無虞,或者也可以選擇走過左邊的原木,直達客廳外的庭院。

令人心曠神怡的陽光就在我頭上,仰首而望,只見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藍天,最高級的建材、巧奪天工的設計,以及最美麗的自然風光,盡在我眼底。

在「一線天」之上,蘊藏綠意,而更高樓層的自然光影,與綠意進行著對話,不同的時間可欣賞不同的光影變化,前一刻,光影是綠葉,後一刻,光影如流水,隨處可見的光影變化,亦是強烈特色。

三樓主臥室,主色系依然是令人舒服的日式白,其實我自己最愛的顏色也是白色,所以光在顏色上就已經是我拍攝過許多豪宅中的第一名最愛。

「沒有例外」這四個字,在這裡的定義是:「不管你在哪一層樓,一定都可以看到自然庭院的美景,沒有例外」。在三樓主臥室中,寬敞而明亮,試想在這樣的臥室入眠,每天早晨醒來都是這樣的陽光綠意,誰還會想到這是在都市之中?

是的,沒有例外,即使是淨身沐浴,你依然可以同時欣賞著光、影、綠、白之間如何起光合作用,享受到自然的美景,卻又保持最高度的隱私。

同是三樓,主臥室的對面,這裡是兒童房,採用與一樓同樣的日式榻榻米設計,筆者自己有二個小孩,深覺最安全的室內格局,其實就是榻榻米,不僅柔軟,不怕小朋友摔倒跌跤,又身兼冬暖夏涼之效,這樣的思維格局,足見設計者細心的程度。


從三樓拾級到四樓之間,是另一個設計特色,那就是白色旋轉梯,這樣的設計突破一般建築美學的窠臼,讓設計風格在藝術感上提升到更高樓層,而當我在思索如何拍攝這白色旋轉梯,內心中反而想到的是,人生不也經常在一個自我世界的旋轉中打轉?最好的人生,應該就是簡單的人生吧! 如同這旋轉梯,簡化到最簡單的基本幾何圖形。



循著旋轉梯的幾何圖形而上,在四樓,是客房,客房的另一頭空間可作為更衣間或工作室皆很合適,而這身處在這客房中,放眼所及依然是自然庭院,即使是已經來到四樓,依然是被樓層的自然庭院所環抱圍繞,像這樣綠意盎然的客房環境,只怕想來訪的貴賓絡繹不絕。


到了五樓,這裡的空間規劃為精緻的SPA區、空中花園,以及藝術級的洗衣室,在這個洗衣室中,設計者巧妙地利用天花板圓形天窗,引進自然光籟,而隨著不同的時間,天空投射在地板上的光影會逐漸移動到牆壁,就連洗衣間都可以見到設計者如何引導光線、控制光影上的巧思與用心,實在令人讚嘆。

我拍攝該案的這一天,恰巧是2009年7月22日發生世紀日全食(台灣日偏食)天文奇景的那天,然而當我在拍攝時,卻無心去觀賞或拍攝大家爭睹的天文奇像,因為該案的設計特色讓我持續不斷地有新的發現,從裡到外,又從外到裡,就在我以為這個房間已經拍攝完畢,準備離去之際,卻往往又有了新的發現,這也是有別於過去我拍攝豪宅的特別之處。
本文作者
邱泓璋
建築攝影師、攝影作家
著作:「抓住愛 拍出感動」(2009.8 果禾文化出版)
本文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