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聯合報今天的一篇報導
十年翻轉…六都人口漂移 北高褪光環 裡有關台南的部份:
『 . . . . . . 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則在這十年間成為各地居民熱愛的新興移居城市。
台北人不只漂到鄰近的桃園市、新北市,也有愈來愈多台北人選擇「南漂」。以台南市為例,過去多是台南人往台北移動,現在反而是台北人愛上台南的生活感,兩地人口流動趨勢在二○一六年翻轉,從台北市淨遷入到台南市的人數由負轉正。
「台南是一個讓我覺得可以好好生活的地方」。在台北生活十年、定居台南六年的「兜府」老屋民宿老闆娘Cina說,台北的生活節奏太快,對她來說台南充滿人情味,很喜歡這裡的生活。. . . . . . 』
mx3000 wrote:
南漂有一大原因是因為南科
南科帶來新的人口自然是一大原因,正如台中有中科以及桃園有較多就業機會,是一樣的道理。
台南的都市規劃藍圖我覺得有點可惜的是,倘若當年的高鐵台南站能設在南科附近,例如就在現在的台鐵南科站那裡(如果新市站不易取得用地的話),城市的發展性會更高。實務上這麼做應該也不難,只要把當年高鐵在善化的路廊往東移一些就可以了。這一帶有很多原本台糖的地,要將所謂的綠能科學城整合進大南科基地並不困難,甚至還可以多一些綜效。
如果能這樣規劃,南科也將成為台南舊市區的科技衛星城以及交通門戶,兩者將互補共榮。這有點接近舊金山與矽谷兩者的角色關係,主城市是生活、歷史、文化、觀光與購物的取向,而副城市則是產業、科技、交通、會展的功能。配合未來的台南捷運網,南科站將可如左營或板橋般的三鐵共構,發揮最大的效益。
這樣規劃的好處太多了。除了不需要並不方便的台鐵沙崙線之外,也不用未來再蓋一條捷運線去連結高鐵與南科。更重要的是,住在台南舊市區的居民可以坐捷運通勤南科或搭高鐵到外地,住在衛星城的也可以方便進城購物與參加活動,更不用說提供大量遊客進出舊市區更快捷便利的交通網了。尤其這會是一條黃金路線,當捷運網的利用率拉高後,捷運也就更有機會不會成為台南的財政負擔,完整捷運網的可行性提高不少。
當然,如今這已經是不可逆的了,就看後續的發展了。
6都10年來人口變化如下:
縣市 99年12月 109年12月 變化 成長率
新 北 市 3,897,367 4,030,954 133,587 0.03
臺 北 市 2,618,772 2,602,418 -16,354 -0.01
桃 園 市 2,002,060 2,268,807 266,747 0.13
臺 中 市 2,648,419 2,820,787 172,368 0.07
臺 南 市 1,873,794 1,874,917 1,123 0.00
高 雄 市 2,773,483 2,765,932 -7,551 -0.00
台南人口只有近乎零成長, 我的周遭還是大多數台南年輕人北漂, 很少遇到北部遷移過來的(大多是軍公教及南科被派駐到台南或是娶了台南老婆) .
台北的人口減少是因房價太貴的人口擴散效果.桃園及新北就是接收台北的遷移人口.
人口真正大幅成長的是桃園及台中, 其實人口成長最快速的是新竹縣市.台中在所得不如新竹及雙北的情況下,人口仍能大幅成長, 就是因為它是宜居且移居城市.去年我又有許多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的朋友的兒女舉家遷往台中及新竹.留下兩老在南部守著一棟透天厝.
不過, 拜南科所賜,台南至少比高雄好,人口至少不致於減少,天佑台南,至少有南科維持台南不致於沒落.
從人口增減角度來看,台南房價真不合理,高雄房價更不合理.
gjhuang1110 wrote:
當時高鐵的震動,晶圓廠避之維恐不及,
政府當時花了將近百億才將這問題解決,
我認為當時的廠商覺得高鐵離我越遠越好,怎麼還會想讓高鐵在南科設站。
其實正好相反。
目前的高鐵路線就在南科的東界上,離南科晶圓廠的距離很近,振動的問題自然比較大。如果當初高鐵往東移個兩公里左右,高鐵台南站就設在目前的台鐵南科站上,振動的問題反而可以大幅降低(振波大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更不用說,高鐵列車進站與出站的低速行駛,反而使得振動又更小,而列車起動增速與入站減速的振動也很容易在站內解決。
現在看來南科所碰到的高鐵振動問題早已不是問題,否則台積電先進的五奈米與三奈米的南科18廠也不會蓋在離高鐵不到兩公里的地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