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台南的發展再不放下本位主義而有新思維,跟桃園差距只會越來越遠?

***台南房市偏內需市場,價位選擇性及多元性較少,保值以高端市場為佳,中產買屋需注意。***

前言
觀察台灣北中南區域發展趨勢不難看出有以下的發展:

>北部:北基+桃園(直轄),往東宜蘭的交流
>南部:高屏+台南,往東台東的交流
>中部:中彰投區域
>嘉雲跟竹苗兩個區塊做北中南發展的銜接與一部分的區塊獨立性
>東部發展中心:花蓮

其中,屏東跟基隆,台灣南北兩端最後的發展一定會依附在台北跟高雄,這沒有選擇(時間點在北基合併一起談),看屏東及基隆的民意就很清楚,必須尊重,沒人想要有被遺棄的感覺。

而桃園跟台南最終都會了解,兩個也都會需要台北跟高雄的發展加上自己的條件(桃園有北部空港,台南有府城文化),桃園如果目前佔優勢,很簡單就是台北的發展對比高雄發展的結果,再簡單的道理也不過。

以上。

回到主題,觀察近期一篇地方新聞,我們台南大家長為了台南要發展成為低碳城市及經費,居然說出:

臺南不好高騖遠,不爭取昂貴的捷運系統(也似乎意有所指,很難再抱怨台南後續捷運需求問題)
加上之前的木馬屠城說,再再顯示台南的發展無法放下地方本位主義思考,用本位主義代替合作(不管是跟對岸或與其他周邊的縣市),之前的針對陸客觀光,或是在南部跟高雄,嘉義的合作關係,每天吵著爭取國際機場甚至港口議題等等,陸客就來?都讓人看不出台南要發展的定位與方向。

台南找尋定位不是要讓人沉浸在歷史與過往光輝,這是個人來南部五年多的觀察,所謂在地的,本土的等等意識,都不是阻礙發展的理由,但有些的想法確實應該更往前看,不只台南,許多其他的區域亦同。

台南喜歡自己講是台灣的京都,重點是定位,弄個電子代工廠房就是科技古都了?

多多參考如日本京都的發展政策,別人是如何認真的看待思考這件事情。

舉例:
台南市長指出中央分配地方政府一般性補助款預算的指標包括人口數、地方稅稽徵努力度、罰鍰及賠償收入、工程收益費、營業盈餘及事業收入等,適用於都會型的直轄市,相較之下,其分配指標對台南市而言非常不利。

所以台南是??農業型直轄市? 鄉村型直轄市?

台灣已經把"科技"及"直轄市"的光環及定位都消費玩完了,下一個"國際"機場??

如何讓人才願意下來南部或可以留住人才,我想這是南部區域求發展目前最重要的課題,也不能是空談而要有更多實際的作為才能成功吸引人才,扭轉現有一些外界對南部的觀點。

(mobile 01應該也算是台南起家網路事業經營成功的範例)
******************************************************************************

補充:

距離與地形往往是阻礙城市溝通與人民移動的最大因素(其實就那麼簡單),南部不只是發展面必須有很大程度依賴或說"利用"已經現有的高雄硬體資源而有南北平衡,展覽活動舉辦,交通樞紐及門戶等等皆是,這不是單以大高雄主義,而是台灣發展過程中很早就看出這個問題而有南北直轄市,只是想到問題沒有面對問題以致讓南北失衡,最後阻礙了台灣整體發展進步。

如果當初南北發展落差不那麼大,現在大家要談的應該是輪到中部發展台中的部分才是,不應該再談南北問題。

再來,說距離與交通確實是人才交流的阻礙,以個人下來南部定居後,上去台北的次數一個月頂多兩三次,這是在還有經濟基礎,自有房產及家人在台北的前提下,一般大眾??
光是旅費不管是高鐵,或是自行開車(油錢,回數票,時間,住宿)通通要算進來。

相同的,如果有一場想看的展覽,藝文表演,或重要會議在台灣台北,居住在北部的不談,光從高雄台南上去跟台中上去相比,油錢回數票及個人時間花費就有差了。

我以前也說過目前有部分的人才能先下來或願意下來南部服務,都有通盤考慮過所有的點,利弊,下一代的教育,資訊流通等等,最重要的是個人有這意願還必須有這條件,有比一般人佳的經濟基礎,不然人才為何不能現在就馬上回流南部?大家為何暫時還不願下來?南部如高雄,台南環境這麼好硬體也有,這是台灣的資產,大家都應該有機會享受的到,有機會來這裡居住就業才是。

台灣始終必須面對南北問題,而南部高雄領頭的發展其實不必擔心定位問題也是根本上比台中佔發展優勢的根源點,因為有了南部的發展對國家及人民的利益最大,有了南北的發展才能面對後續中部而生的台中發展優勢。

再舉一個最簡單的觀念,台灣如果沒有台北高雄運輸通勤需求,或假設台灣只有到台中的距離,何必有高鐵??高鐵為何經營不易問題點在哪?大家可以去思考,高鐵不是短程城市間運輸工具或南北假日的旅遊花車,如果這樣經營永遠不會有起色。

相同的道理,國內北高航線經營不下去,則台灣西部其他航線更沒有營運的可能性。

那對人民來說,又舉例您是一位棒球迷,上次道奇來台原本只有兩場,台北高雄各一場,高雄的場次造福的是所有南部的球迷,試問如果有安排高雄的場次機會,台南,嘉義,屏東甚至台東的球迷不會需要花時間花金錢上台北看球~更何況南部高雄有更佳的球場。

從上來看,人民也獲得最大的利益,不光是生活上的便利與依賴,高雄後續的發展包含以後相關藝文活動的提振對於整個南部,台灣整體發展及廠商都很重要也符合利益。

那有人說中部目前吃虧?如果把最簡單數學機率放進來,假設各場次活動,展覽或重要會議,在南北發表的機率是一半一半,大家都有可能必須從南部上去或北部下來,北中南最後大家的通勤距離是一樣的喔! 更何況台灣目前單一場次活動在台北機率高達九成,這也是為何人才目前願意到桃園到新竹最遠到台中,這些城市都有多或少受益於台北的發展,而要再跨過去越往南部就困難了,台中上台北其實很快喔~台中不算是真的在台灣的中部。

以上,很多的東西是可以從簡單的你我生活去觀察,高雄發展對於南部發展,台灣發展重要性都可以從簡單的例子去體會,不用去想很高深的道理。
今天有了南部的發展,對於廠商辦活動而言也是樂見願意下來,對於台灣經濟都是雙贏。

台南必須放棄本位思考用合作來取代,跟高雄或嘉義的合作都是如此,知道如何"利用"鄰近縣市高雄現成的硬體資源來發展(求本位思考的人只會認為是依賴)。

2011-08-05 20:38 發佈
台南這樣還不好?
我覺得很好呀,該有的都有(除了出國不方便應,該比桃園好很多),
台南是一個很有趣的城市,你應該用心去體會,不是光用眼睛看
台南不錯的說,說真的賴市長講的也沒錯阿!有捷運沒有捷運有差嗎?那乾脆把高捷連接到台南好了,看是否會衝破在在高雄載客率阿!小弟也蠻欣賞你們的大家長,如果他出線高雄選,小弟一定支持他,
看地圖說故事的不會了解南北差異性,有空可以來個田野調查比較有說服力。
您的問題:
桃園有北部空港,台南有府城文化),桃園如果目前佔優勢,很簡單就是台北的發展對比高雄發展的結果,再簡單的道理也不過。
拿現代化的空港和古都比,你教我怎麼比。


臺南不好高騖遠,不爭取昂貴的捷運系統(也似乎意有所指)
加上之前的木馬屠城說,再再顯示台南的發展無法放下地方本位主義思考,用對抗代替合作(不管是對岸或與其他周邊的縣市),不管是之前的針對陸客觀光,還有在南部跟高雄,嘉義的合作關係,爭取國際機場甚至港口議題等等,都讓人看不出台南要發展的定位與方向。

台南找尋定位不是要讓人沉浸在歷史與過往光輝,這是個人來南部五年多的觀察,所謂在地的,本土的等等意識,都不是阻礙發展的理由,但有些的想法確實應該更往前看,不只台南,許多其他的區域亦同。

你是在寫論文嗎?如果我是指導教授,直接退回,延畢。

補充:

距離與地形往往是阻礙城市溝通與人民移動的最簡單因素,這也是我一在再強調的,南部不只是經濟必須有很大程度依賴高雄而有南北平衡,展覽活動舉辦,交通樞紐及門戶等等都是,這不是單以大高雄主義,而是台灣發展很早就看出這個問題而有南北直轄市,只是想到問題沒有面對問題以致讓南北失衡,最後阻礙了台灣整體發展進步。

如果當初南北發展落差不那麼大,現在大家要談的應該是輪到中部發展台中的部分才是,不應該再談南北問題。

再來,說距離與交通確實是人才交流的阻礙,以個人下來南部定居後,上去台北的次數一個月頂多兩三次,這是在還有經濟基礎及自有房產及家人在台北的前提下,一般大眾??
光是旅費不管是高鐵,或是自行開車(油錢,回數票,時間,住宿)通通要算進來。

相同的,如果有一場想看的展覽,藝文表演,或重要會議在台灣台北,居住北部的不談,光從高雄台南上去跟台中上去比,油錢回數票及個人時間花費就有差了。

我以前也說過目前部分人才能下來或願意下來南部服務,都有通盤考慮過所有的點,利弊,下一代的教育,資訊流通等等,最重要的是個人有這意願還必須有這條件,有比一般人佳的經濟基礎,不然人才為何不能現在就馬上回流南部?大家為何暫時還不願下來?南部如高雄,台南環境這麼好硬體也有,這是台灣的資產,大家都應該有機會享受的到,有機會來這裡居住就業才是。

台灣始終必須面對南北問題,而南部高雄發展其實不必擔心定位問題也是根本上比台中佔發展優勢的根源點,因為有了南部的發展對國家人民的利益最大,有了南北的發展才能面對後續中部而生的台中發展優勢。

再舉一個最簡單的觀念,台灣如果沒有台北高雄運輸通勤需求,或假設台灣只有到台中的距離,何必有高鐵??高鐵為何經營不易問題點在哪?大家可以去思考,高鐵不是短程城市間運輸工具或南北假日的旅遊花車,如果這樣經營永遠不會有起色。

那對人民來說,又舉例您是一位棒球迷,上次道奇來台原本只有兩場,台北高雄各一場,高雄的場次造福的是所有南部的球迷,試問如果有安排高雄的場次機會,台南嘉義屏東等球迷不會需要花時間花金錢上台北看球~更何況南部高雄有更佳的球場。

從上來看,人民也獲得最大的利益,不光是生活上的便利與依賴,高雄後續的發展包含以後相關藝文活動的提振對於整個南部,台灣整體發展及廠商都很重要也符合利益。

那有人說中部目前吃虧?如果把最簡單數學機率放進來,假設各場次活動,展覽或重要會議,在南北發表的機率是一半一半,大家都有可能必須從南部上去或北部下來,北中南最後大家的通勤距離是一樣的喔! 更何況台灣目前單一場次活動在台北機率高達九成,這也是為何人才目前願意到桃園到新竹最遠到台中,這些城市都有多或少受益於台北的發展,而要再跨過去越往南部就困難了,台中上台北其實很快喔~台中不算是真的在台灣的中部。

以上,很多的東西是可以從簡單的你我生活去觀察,高雄發展對於南部發展,台灣發展重要性都可以從簡單的例子去體會,不用去想很高深的道理。
今天有了南部的發展,對於廠商辦活動而言也是樂見願意下來,對於台灣經濟都是雙贏。

而台南必須放棄對抗用合作來取代,跟高雄或嘉義的合作都是如此。

邏輯完全錯誤,直接當掉重修
老虎不會在乎綿羊的態度。 世上沒有完美的時機,但是 有準備的人可以讓時機變得 完美
.... 看了兩遍還是有看沒有懂!!!

.... 怎麼感覺是閒聊版的政治文也漫延到居家版了呢?



1. 台南要是蓋捷運 市府財政肯定會垮台 跟黨派無關


2. 以前是台南人到高雄工作 現在是高雄人到台南工作 沒有所謂好不好的問題

...每個城市的市長都想爭取到更多就業機會 所以各個縣市長之間本來就是競爭關係

...但這不止是地方首長的事 很多是需要中央政府的政策與預算配合的


3. 早先要是沒有出面爭取 南部恐怕還是會被中央政府當成農業區域與高污染工業區域

...南北區隔這本來就是很離譜又蛋頭的想法了

...要是你家鄉被蓋了一座24小時不斷污染空氣與水的大工廠

...不會火大才怪


4. [桃園跟台南最終都會了解,兩個也都會需要台北跟高雄的發展加上自己的條件]

...以我認識的桃園人來說 從沒有人認為桃園是附屬於北北的縣市

...相對的 也沒有一個台南人會說 [台南要與跟隨著高雄開發...]

...台南人都很自豪的介紹自己是台南人

...桃園人也是很一樣的 都很自豪的說我是桃園人 絕無矮人一截的思考方式

...所以樓主的論點實在很奇怪!!!



5 還是有看沒有懂樓主的意思 可否請網友幫忙翻譯成白話文呢? 感恩 !!

teabox wrote:
前言觀察台灣北中南區...(恕刪)

你到底想說什麼,直接了當的說比較快
打了一堆卻沒啥重點,你到底想說啥?
人才當然首要的是工作機會,台北工作的多元性遠高於台南很多
更有某些產業只在台北設點,你指的"人才"又是哪些
又講台南又講中部又論台北,台南在我看來該有的都有了
只差素質還有細節的提升,這樣才有發展的價值
不過請明講,你究竟想要說啥?
你真的認為台南有條件談本位主義嗎?
其實我也不贊成台南市發展捷運系統,但是台南市可以往輕軌系統發展,輕軌系統可以依時間掛載不同數量的車廂,也很節省成本,例如法國的斯特拉斯堡 (Strasbourg)、里昂(Lyon)輕軌系統都是很有名的...台南市長如果有宏光的眼光,應該會造福更多的台南市民。一起為台南加油!!





斯特拉斯堡輕軌列車


斯特拉斯堡輕軌地面車站月台邊緣


里昂輕軌列車
這是之前高雄市區中央公園設置的輕軌電車

地面跑的 施作起來難度,預算及時程上 都比捷運來得容易

原本是設計來輔助高雄的捷運系統的

(捷運是十字型路線 搭配外圍環狀的輕軌電車)






kunkj wrote:
台南市可以往輕軌系統發展


台南市區不適合發展地面輕軌,因受限路幅不大。

非建在地面的輕軌可貴囉! 台南千萬不要好高鶩遠才是。

其實台南一直吵著要國際機場及航線,才是真正的好高騖遠。
鄰近縣市有的資源不懂得運用,小港機場就這麼近,搞觀光也不懂得跟鄰近縣市合作,現在聽說連港口也要玩自己的。

甚麼都玩,台南自己的市場就那麼一丁點,整個南部區域合作都不一定贏的過北部的磁吸,至於古都府城,台灣的京都,有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講一講
台南比桃園 真是雞腿比xx
大台南本身就是一個區域中心
高雄有的 台南多半也會有
台南人要去高雄的機會比 桃園人要去台北的機會小得多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