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蓋高架道路/捷運,會有巿長/文化工作者/ 考古學家跳出來說,舊台南巿的天際線變醜、都巿長城等因素將它擋下,(奇怪,舊台南巿是五都裡唯一沒有高架道路的,去年台86延到灣裡才被終結)
蓋地下化捷運,經費高要得到中央的支持是當然的,但如果真拿到中央的經費,除非不經過舊台南巿區(中華東西南北路內),不然又會有挖到古蹟或地基下陷古蹟受損被迫停工、挖到一半居民不爽噪音及房屋受損,甚至遇到"不缺錢"或"不想祖產被徵收"的地主。這些問題北高不見得會遇得到。
在外地多年看到別人有什麼,就有為什麼台南沒有的不平想法,但多年看下來,除了中央不夠關愛以外,其實台南當地的想法也是為什麼沒有這些建設的因素之一。
又要都巿外觀不能改變又要有條捷運,真的不可能,地下化也要挖排水道啊,不見得範圍小什麼都不會影響。
最符合不做大幅開挖就有條捷運的做法就是路面輕軌捷運,但配套是該條道路"不可臨停",可是真那麼做,到時又有民眾找立委出來開記者會。
有一得必有一失。當所有巿民接受有捷運後,就不能亂停車,不能搶黃、紅燈,內車道要被讓出來作輕軌後,捷運還會遠嗎?
楓‧宗一郎 wrote:
在外地多年看到別人有什麼,就有為什麼台南沒有的不平想法,但多年看下來,除了中央不夠關愛以外,其實台南當地的想法也是為什麼沒有這些建設的因素之一。
又要都巿外觀不能改變又要有條捷運,真的不可能,地下化也要挖排水道啊,不見得範圍小什麼都不會影響。
最符合不做大幅開挖就有條捷運的做法就是路面輕軌捷運,但配套是該條道路"不可臨停",可是真那麼做,到時又有民眾找立委出來開記者會。
有一得必有一失。當所有巿民接受有捷運後,就不能亂停車,不能搶黃、紅燈,內車道要被讓出來作輕軌後,捷運還會遠嗎?
---------------------------------------------------------------------
台南人算是比較特殊現象,一方面台南地區上班族上班時間多在外地上班,不是南科就是在高雄上班,近一點在東區,遠一點的早已離鄉在台北發展,留下來的大多是老人,對於建設根本漠不關心,再來就是交通動線問題,例如:新市永康到高雄的我相信比到台南還要多。
另外選線也是很重要,像台南市公車最大詬病就是忽略東區和永康一環,路線還停留在早期時代,也欠缺轉成效率;例如現在西門路有需要塞三條路線公車嗎?現在西門路已經不是二十年前的西門路,人潮早已退散許多,其實一號公車就已經夠用了,五號公車可以火車站銜接北門路~大同路直行到嘉藥或市立醫院,二號公車根本不需要繞這一大圈,畢竟西門路人潮已經不如以往。
還有轉乘上也有問題,例如五號公車到嘉藥班次完全銜接不上高雄客運8039往高雄時刻,除非走到湖內的湖內國中站牌才有捷運接駁車可搭到高雄(還須轉乘捷運)。
還有很多人喜歡拿台南人喜歡騎機車來說嘴,又不是只有台南人騎機車,台北市機車族也是不少;還有很多人喜歡說蓋捷運會花錢,會有國債,台灣建設不比其他國家好,還會有國債,還真是笑話。
小頻果大頻果 wrote:
台南要做自己,不是跟...(恕刪)
台灣就是很多像你這種人,難怪要進步也進步不起來
當外國人或外地人來台南或是台灣,難道要租車嗎?
還說悠閒哩,外國人來台灣看到如此亂象,也優閒不起來了。
家家都有一定數量的機車與汽車,應該說人人皆有!
加上住宅分散,現在再回頭談要以大眾交具為主,
潑出去的水,收回難啦!
要興建捷運、要公車路線多,全面換低底盤公車,
我覺得既然要這樣推,不如國債再多借一點,
西部沿線人口綢密的城市一次規劃,
基隆~桃園~新竹~臺中~彰化~雲林~嘉義~屏東
~臺北人享用的,我們又沒有比較小漢,當然也要有。
喊建設人人都會,
喊國外有多好,有多好,那也很簡單。
網路一查,資料一堆,
每個人都變成是交通專家,
但也請順便搜尋,"國債"這兩個字。
13.8兆的國債,擺在眼前,
是否真得要玩到一起"完"。
臺灣不是日本、不是德國,不是北歐...這些進步國家國民享權利,也盡了不少義務。
比方說德國汽油錢約一公升60元,你要嗎??
北歐所得稅率平均40%,薪水不加然而為因應這些暫沒有急迫性的建設加稅??你要嗎??
民族性、地理條件、公民素養、守法性、國民所得,所得稅率不一樣嗎!!!!
難道周董買保時捷,我們想買也會去訂車?????
臺灣小小一塊島,蓋得密密麻麻,活像一座大工地,
現連山上也不放過(要蓋纜車)~
專業留給專業,但可惜專業從來不是臺灣建設裡的選項。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