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落葉歸根回台南

昕昕1122 wrote:
因為目前永康區和安平(恕刪)

別人怎麼認為,那是別人的看法。你想要什麼樣的環境,只有自己最清楚。只怕自己不知道要什麼,或是不知道未來的自己要什麼。

當然,如果你考慮的是未來的增值性,那就有比較大的客觀討論空間。
just truth wrote:
至於能搬到台南住的理由
多多少少也是受到文學作家葉石濤的名言
(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所深深地影響...

葉石濤這段話我有印像,好像是以前在台灣文學館旁的葉石濤紀念館看到的,只是不曉得為何他在晚年時卻住到高雄去了。


能悠然的閒晃吃小吃
也能自在遊走狹窄彎曲巷弄內 探究古舊的房舍廟宇
甚至是發現到老屋文創小店的驚喜
還有清晨夜晚的愜意運動...
住越久~
就越能體會融入當地一種獨有的慢活跟慵懶的步調

這正是我想像中的退休生活寫照。年輕的時候只想逃離台南,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沒想到現在年紀大了卻想回去了。以後的自己大概會很像小時候常看到的台南在地歐吉桑,沒事在台南市區到處閒晃,起床吃個菜粽或鹹粥,中午吃個福泰飯桌,逛累了就隨意找家小吃店坐下來嗑些點心。在這之間就到處遊走拍街頭,希望能一直走得動,持續攝影這個興趣。

在大半生住過的地方裡,包括台南、台北、中壢、洛杉磯、新竹與花蓮,吃的部份還是台南的最合胃口。我對高檔的美食沒什麼興趣,反倒對小吃情有獨鍾。這幾個城市裡,台南的小吃不只最好吃,同時也是最便宜的。

台南的東西會好吃大概跟她最早開發,以及當年有許多商人從福建移民而來有關,尤其是泉州的三邑商人(晉江、南安、惠安)。所謂的「富過三代才懂吃穿」,多少是有點道理的。我的中小學時期是在五條港一帶的信義街度過的,當時不覺得,後來才知道原來以前隨便一家巷口小攤都不含糊,在外地很難吃到那樣的美味食物。

事實上,不少在地風味的台南小吃正是源自於清領時期的五條港,像是擔仔麵、台南碗粿等。當年台灣主要的港口城市郊商盛行,府城三郊的主要場域五條港更是人來人往,到處是酒肆青樓,尤其是最熱鬧的神農街(以前叫北勢街)。當年船隻下午入港後,靠岸的船工肚子也餓了,於是就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小吃。

這些靠著與大陸對口通商賺貿易財的商人最重視的就是航海安全,因此五條港最繁華的南勢港盡頭處有座水仙宮,而大禹正是水仙宮祭拜的主神。另外,水仙宮也是三家主要郊商的總部之所在,而在水仙宮附近的國華街如今也成了觀光客雲集的台南美食街代表了。
留言者的文筆都很好,把台南古色古香的韻味意境都寫出來了…越來越多人喜歡台南這都市了
土地的部分只是單純的供需原則
當房價好>建商搶買>土地變貴(地主當然想賣高)
最大的癥結點在於政府太漠視房價的連動

上面有人說了,狂漲或狂跌都是政府不樂見的
對於房價的管控,政府實在是做得太少

我是15年前從台南縣來台南市這買房的
那時候鄭仔寮這有問到一坪12-13萬的土地(花園夜市附近)
現在早就飛天了,當年買不起,
叫家人買那塊我看中的土地放著,家人沒人想買
當年買塊地,現在我大概可以當大爺了

距離海越近,鹽分的問題就得考慮好
不過我以前是曾在海邊工作了幾年(距離海只有一條馬路的距離)
東西超容易生鏽,我機車排氣管大約2-3年就得換一隻
至於距離幾公里遠的,大概得看一下戶外的公共建築看看
例如欄杆的生鏽情況,
鹽分太重真的會很困擾。


我是台南人,不過是這20年來才在市區(老家台南縣)
台南的確有很多小巷弄蠻有意思的
北區中西區這一帶,空閒的時候騎腳踏車晃晃也挺有意思的
有些小店、小舖、小吃,就算默默無名的
都可以嘗試看看,或是迷你菜市場,或者就直接擺在自己門口包水餃賣的

但是,蠻多整修過的文青小店,
我自己是很少進去,覺得價格都墊高了
台南的小吃、夜市也是如此,一堆價格都貴好多,
假日也盡量不往觀光客多的地方去了。
a24976440 wrote:
我是台南人,不過是這20年來才在市區(老家台南縣)
台南的確有很多小巷弄蠻有意思的
北區中西區這一帶,空閒的時候騎腳踏車晃晃也挺有意思的
有些小店、小舖、小吃,就算默默無名的
都可以嘗試看看,或是迷你菜市場,或者就直接擺在自己門口包水餃賣的

但是,蠻多整修過的文青小店,
我自己是很少進去,覺得價格都墊高了
台南的小吃、夜市也是如此,一堆價格都貴好多,
假日也盡量不往觀光客多的地方去了。

由於這幾年觀光熱潮的推波助瀾,許多小吃店確實比以前要貴了些,例如像國華街永樂市場附近的店家也不便宜了。不過如果避開觀光客的熱點,還是可以找到不少平價的在地小店。比如說,最近幾次回台南,常會去吃海安路上的一家汕頭意麵,乾麵 35 元、麻醬麵 40 元,真的不貴。同樣的東西在花蓮市區大概要五、六十塊,而且味道還差一大截。

對台南的歷史有興趣或者喜歡台南小吃的人來說,五條港區加上跨過西門圓環的赤崁樓這一帶是台南很好逛的區域,只是很難停車就是,所以我通常喜歡用走路的方式。不過好逛不一定宜居,這裡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廟宇,廟會活動特別多,對於怕吵的人來說,是否適合住在這裡還需多加斟酌。
locuscc wrote:
全台首學的地點沒話說,生活機能與四周綠意都很夠,公共設施既多,吃東西也方便。以前聽說偶爾有人要賣時,很快就被先得知的同大樓住户買走了,不知是真是假。


我有聽說大樓內有一住戶在收購.
於是外面的買者就不容易了.
isaac.chen wrote:
我有聽說大樓內有一住戶在收購.
於是外面的買者就不容易了.

鄰近孔廟的,除了富立的「全台首學」之外,府前路往上一點還有麗莊的「府前大學士」,不過一樣很難見到釋出的物件。目前數字網站上有兩間在附近的開山路上的永大福「開山首府」中古屋,大樓是一層兩戶,不過要到現場才能確定是否可以看到孔廟。地點不錯,但格局我不太喜歡,而且車子必須搭電梯出入。
locuscc wrote:
要到現場才能確定是否可以看到孔廟

一般的廟宇都是嫌惡設施
唯獨孔廟例外...
和正東區的平均律一樣
算是獨特的秒殺物件
locuscc wrote:
這個視野雖然很美,但仍然有可以再好的地方。最主要是大海在眼裡還是不夠開闊,成了狹長帶狀的藍色海域,而這自然是因為中間隔了鯤鯓潟湖與漁光島的關係,使得大樓離海岸線稍遠了點。
要能看到壯闊的大海有兩個重點,一個是要「近」,另一個是要「高」。「近」或是說「很近」已不可得,畢竟不是蓋在漁光島上,那就只能走「高」。在有點距離的定點上,要從高處遠望而有開闊的海洋視野,關鍵在視線投向正前方海平線的這條切線,與視線投向正下方海岸線的這條直線,兩者之間的夾角。這個夾角越大,你看到的海洋視野上下幅度就越大,海洋景觀就越開闊壯觀。(恕刪)


高與近確實是讓海洋充滿視覺的訣竅. 台南海岸線屬於平坦地形. 沒有高地沒有峭壁, 依靠樓層高度來建立俯視角度. 是有些力有未逮吧...
近期騎著小綿羊機車, 逆時針繞了台灣島一圈. 北台東花蓮蘇澳這部位, 常有高地俯瞰海濱. 粉鳥林漁港附近的公路甚高,路邊,停下來欣賞,也是好美. 滿滿的海景. 買休閒農地的人. 常批評兩百米,三百米, 高度偏低,蚊蟲多, 不買. 以高度200米濱海高地來說. 這高度已經約當60樓高了. 蘇花粉鳥林路段也許有200米,但這200米對國平重劃區的高樓, 是難以承受的期許.
這趟旅行, 經過台東花蓮蘇澳礁溪. 景色秀麗壯美. 每個歇腳地都想LONG STAY. 經貨櫃屋星巴克,到七星潭戲水. 一下子冒出去看看信義房屋網站的想法. 哈哈. 久居東岸的LOCUS 先生. 可能東岸當地美好的海景.已經養了您的胃口. 這樣的需求,在台南市的海岸線上,並不容易滿足.
讀這篇文我特別有共鳴. 中學大學時騎單車經過幾次聯勤工廠門口. 這地方我有印象的. 現在人也在外地求個溫飽. 隔幾周回去, 都會出門逛逛.看看市街也看看房地產, 很有物換星移的感覺.


isaac.chen wrote:
可能東岸當地美好的海景.已經養了您的胃口. 這樣的需求,在台南市的海岸線上,並不容易滿足.

我說「安平的海景在我的心目中大概只能算是 B 的等級」,其實也是一方面在催眠自己,以稍微舒緩買不起、住不到優質海景大樓的鬱卒,哈哈!平心而論,台灣的海岸線確實有不少更美的景觀,不過我也曾說過,安平海景的優勢在於離市區不遠,這樣的「易及性」是有它的價值的。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