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爸老媽為了他們小孩的"競爭力", 小弟國小五年級從仁德的上崙
搬到東門圓環富仁屋那條巷弄內. 每當要全家(小家庭共五人)要回老家
看爺爺奶奶時, 就得走約七八分鐘到博愛路信用文具店斜對面附近的公車
站牌開始傻傻的等公車, 站牌上的班表通常是參考用的, 所以基本上半小
時一班的等個半小時車子來了是幸運中獎(不論何時去等), 不小心可能等
一個小時姍姍來遲, 甚至一次來兩班, 然後上車被搖搖晃晃加緊急煞車訓練
平衡感約 40-50 分鐘後總算到達上崙. 要回台南市區時, 繼續這個迴
圈, 只是有可能脫班的原因是這班車客人太少不轉進來這小村落了, 直
接往後壁厝去.(So 去或回一趟的時間約 1.5-2 hrs)
後來長大可以合法騎機車了, 才發現騎一趟回上崙頂多頂多25-30 分鐘.
也許例子舉的不算很好, 但我會記得這該死的台南客運的!!
Terrencesylphy wrote:
我個人倒是很懷念從前...(恕刪)
免責聲明:本文資料言論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本人對使用本文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台南找窩 wrote:
所以基本上半小
時一班的等個半小時車子來了是幸運中獎(不論何時去等), 不小心可能等
一個小時姍姍來遲, 甚至一次來兩班,
後來自有交通工具多了,公車少了,我就不懷念了。
我懷念從公車總站,坐車到旗山,再轉車到杉林的日子。也懷念坐車到玉井,再轉車到大埔或玉山(寶光聖堂)的日子。
我現在駕車經常遭到逼車、經常無法休息、或是經常不知兩旁有哪些商家,就很懷念從前有公車可以休息睡覺、或是可以仔細觀察道路兩旁微細變化的日子。
這樣的狀況應該要歸功於市郊發展的比五期的好吧~(記得小時候住崑山,四周都是草,現在勒,都是房子)
小時候五期是草,現在還是草。
然而連接是中心與市郊的主要幹道沒幾條小東路、裕農路、東門路尾、砲校那一條,算一算只有四條,要負荷高速公路的族群,又要兼顧市區與郊區的上班族,東南西北的用路人通通塞近這四條,我都很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泥就繼續堅持泥的信念吧...。
泥就繼續堅持泥的信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