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樣滴小P wrote:
鋼?是指鋼筋?鋼筋從...(恕刪)
我開始覺得你是在針對我
只針對我 是我說它賺很大是黑心才針對我嗎
省下不少成本 應該回饋給消費者 但我沒看到
我只看到 府城想和富立席悅一拼高下 府都買到的鋼價應該便宜不少
但是開價沒有那麼高的理由 感覺上是因為富立席悅賣的好 府都也想撈
真的是想要為大家好 蓋平價的房子 大家住進去 但是我看不到富立和府都到目前有這樣的建案
只有越來越貴的趨勢 富立的新大樓案 和鄉曲 也是貴
這其中的成本外人不清楚 但開價那樣 讓人懷疑是貴在哪裡 品質好在哪裡
而我認為是C/P值不好 怎麼老是覺得您認為這樣價格是對的 (不少人覺得貴) 難道有拿好處嗎 為何針對我呢
PS:我認為不少企業都是黑心的 壓榨勞工不說 放無薪假很多 無冤無故資遣很多老員工 不讓他們領退休金
是好企業嗎 這題本來和主題無干 是您要將牽扯進來的
自我感覺良好是阻礙國家的進步~~不是愛國的表現~~
(就像北部某建商,也很喜歡炒,一天到晚在喊太便宜還會漲,明明一般人的所得就買不起)
房價得跟著國民所得等比例成長,
可是如果一年漲了快一倍的每坪價格,
國民平均所得卻下跌的,
這只是增加購屋痛苦指數
試想,,如果我們的後代子孫,薪水沒漲,
房子卻一年一年被建商炒高,
他們以後要怎麼買的起房子來住?
會蓋高貴房子的,不見得會有高貴品德,臭錢還是至上啦...
他們不會蓋只賺微薄利潤的房子給你,
所以如果你不想被賺太多的話,策略就是避過那些,
市場還是有很多低利潤高品質的建案~
小風 wrote:
我開始覺得你是在針對...(恕刪)
這位朋友,我確實是針對您的黑心言論!
因為在你的理論裡,賺很多錢就是"黑心"!所以說很多企業是黑心不也跟您的理論不謀而合嘛!?
我有拿好處?拿甚麼好處?拿誰的好處?有證據歡迎提出來!
這裡不是一言堂,不會只有一種聲音!不管是對或錯!
我從頭到尾沒有覺得價格高是正確的,我不知道您有沒有確實看完別人的文章!
我一直強調"市場機制",需要我把這幾個字再放大讓您檢視嗎?
消費者永遠想買c/p值高的東西,這個心態是人之常情!
但是不能要求有賺錢的公司就必須回饋,必須降價來符合您所謂的成本!
尤其是當一個產品您連看都還沒看就直接否定價格,這才是不理性的行為吧!
所有產品在市場上為了具備競爭力,都必須具備創造性及價值性,後者是可以用金錢衡量,但是前者呢?
造就一個讓大家認同的產品需要許多環節及時間的配合,而不是您眼中的錢錢錢!!!
在台南,我至少看到幾家建商努力經營這一塊,不能因為你的一廂情願就否定產品存在的價值吧!
買得起就擁有它,買不起就欣賞它!這道裡有很艱深嗎!?
台南大樓看了很久...低單價高品質...有這種東西嗎...有人可以推薦嗎...
千金買屋,萬金買鄰....要買品質好,建材好,服務好,負責任的大樓建商,除了府都,富立,以及後起之秀麗莊,大家還會推薦那幾家...
景氣會循環,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除了獨占事業之外,沒有人可以長期享有超額利潤........
我想大家比較介意的是..以上建商近來都不興建千萬以下的大樓產品...搞得大家很火大...要想買好的大樓..預算又追不上建商的腳步......
大家在這裡說...有用嗎...直接跟府都說啊...人多了,搞不好建商會覺得有須要蓋一些合乎預算價位的房子..不是嗎..
還有另外一點..........
還沒買房子的...總希望自己買的越便宜越好...這是基本的人性...........
如果您是已買了房子.....您是希望建商越來越好..已經買了的房子不但要保值,還會因為建商的商譽的提升,還讓您的房子升值吧........還是希望建商的的每坪單價越蓋越跌....跌到您吐血呢...
電視有人買SONY.........有人買國產...市場本來就是品質區分出來的.............
但一直都很迷惑
就北縣三個建案來說
皇翔凱旋門 在板橋中山路上 預售時有喊到28萬 所以有人買屋買在24~28萬間吧 可能還有人買更低
凱旋門對面的案子 早幾年蓋 預售時20.3萬 有人買20.3萬 有人買地主保留戶17-18萬 sars期間聽說社區成交價到15萬,之前景氣好 價錢由回到20萬以上,我想最近應該是持平
這兩個案子離台北縣政府 用走路的 20分鐘應該都可以到達 而縣政府附近的便利性就不用介紹了
往埔墘方向10分鐘內有家樂福、麥當勞、肯德雞等
另一個案子"康和新賞"預售時18萬,因為在新埔捷運站出口不用5分鐘內可到達,房價之前飆高到20幾萬,就算回檔也無法回到當初的價格
在台南並沒有看到這樣的案子,但是確看到"價格",還有好建設公司都蓋『大坪數』
雖然南北不能比,但是來台南工作,老闆就說薪水一定比台北低
可是房價的相對性來說,似乎沒有台北低
這是一個市場行銷案子 沒有對錯 只是買與不買而已 請大家別傷了和氣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 這是個市場供給與需求的問題
經濟不景氣 建商不蓋小坪數的房子 都蓋約百坪起跳的房子 就是將產品做了市場區隔
只蓋110戶 不管景氣好不好 建商只要在一兩年找到買單他訴求的客戶群即可
它的目標客戶群並非所有大眾
所以大家常討論的建材成本 土地成本 景氣因素 都不會是建商定價之最主要因素
它只要有把握賣掉他那一百多戶即可
建商肯定想賺錢 建商精明得很 建商不是慈善事業 対建商也不需有太多的憧憬與期待
建商如果賣完房子 還能夠提供好的售後服務 長時間經營自己的品牌與口碑
対買他房子的人就是幸福了 現實如此
他賣得掉嗎? 光看大家那麼熱烈討論 可能很多人想買 只是不認同他的價格
市場上有不同定位 不同價格的產品 大家可以多看看
如果您是名牌的追隨者 C/P值的迷失可是在各個產業都一樣的啊
看看另外一個市場的例子
現在一台M-Benz C/E/S訂價約200/250/500起跳 比一樣可以開的國產車貴上幾倍
經濟不景氣 材料成本 匯率等不管甚麼因素 都不影響他每年涨價的行銷策略
一個名牌包動嘎數萬甚至數十萬
它應該不是要賣給大部分剛畢業的年輕人
可他們也賣得起 因為有人買
品牌魅力之大 追隨者之眾 如是也!
天崖何處無芳草 何必單戀一枝花
如果非那朵花不可 納表示您已被他深深吸引 再多的成本您也會掏出來吧
我也想買好房子 対開高價也無奈 可當地看的喜歡就那幾家 沒太多選擇
最終就只有買或不買而已
天崖還很大 哈哈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