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台南縣市合併對縣民來說是以小併大,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贊成新市政中心計畫)


Richard Chou wrote:
麻豆不錯? 冒昧一問...(恕刪)


你這樣說~~88中獎的都可以先排除了~
話說~~我家這還都沒淹水過....台南市就不會淹水了!!?

stran000 wrote:
你這樣說~~88中獎...(恕刪)

新市南科廠區還不是淹過
這都要包含在造鎮計畫裡面才是
順便處理排洪工程

s6977101 wrote:
國賓對面不是說好要改...(恕刪)


夢時代的位置是在原台南紡織那塊地
由中華東路、東寧路、凱旋路跟東光路圍起來的那一塊地
我說的國賓對面是指平實營區(?)跟已拆除的舊眷村那一塊
由中華東路、小東路、裕農路跟復興路圍起來的這一塊地

造鎮的風險很大
少子化導致人口不太可能呈現爆炸性成長
台南產業不夠強勢
要在台南造鎮成功可能得要30~50年
這段期間你還要應付舊市區的衰敗問題
台南市的財政根本負擔不起

遷移市政府對於造鎮市沒有效果的
反而對於舊市區核心再造的成果比較明顯
資源豐富的台北也遷過市政府
但你看他從開始遷建到信義計畫區總共花了多少時間才帶動周邊發展
回頭看看台南有這等資源可以揮霍嗎?
好笑的是,合併前一直說統籌分配款會增加多少多少的,但有人算了一下,再扣掉一些原本中央有補助款的業務必需直轄市自籌的,結果也才增加沒多少錢,而且合併還有一大筆錢還萬花的,例如住址、身份證、路名牌這些,現在又來了一個新市政中心計畫不知道要花多少錢,這樣是在合併什麼,就為了直轄市這個名稱嗎?

arslen wrote:
遷移市政府對於造鎮市沒有效果的
反而對於舊市區核心再造的成果比較明顯
資源豐富的台北也遷過市政府
但你看他從開始遷建到信義計畫區總共花了多少時間才帶動周邊發展
回頭看看台南有這等資源可以揮霍嗎?

重點是市政府遷移也不見得帶來人潮。

台北市政府遷移到新義計畫區時候那時還沒發展,高雄市政府所在的四維路也變沒有發展起來。

而且目前台南市政中心已經夠用,民治行政中心其實可以裁撤,台北市政府樓層和面積也沒有永華行政中心大,也用的好好的。

opelisc2000 wrote:
重點是市政府遷移也不...(恕刪)


是阿
市政府遷移真的不可能帶動多少人潮
但隨著市政府遷移一定會有基礎設施的改善
這也是為何我會說市政府遷移對舊市區更新的效果遠大於造鎮效果
但雙行政中心發展並非良久之計
我個人是比較認同從這一任開始就要認真思考未來的市政中心要在哪裡
我認為方案只有維持在永華市政中心現址與遷移到永康東區一帶兩個
無論哪一個的重點都在於強化交通建設
差別只在於永華現址必須強化橫跨整個台南舊市區的交通問題
永康東區一帶則是必須紓解原本就不低的車流
但交通建設從設計徵收到開拓完成也都必須五年以上

另外
我記得台北市政府是因為其一級機關許多都有獨立辦公廳舍
因此市政府本身的辦公空間才可以這麼小
而永華市政中心本身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但是當初設計實在是非常的爛
就建築物本體而言是重蓋還比現有的來的便宜
為何要推縣市合併為台南市?
這是因為馬總統的政見是3都15縣,來精簡行政區域。
如果不趁這一波,合併台南市變為直轄市的話,
那馬總統下一任就是推15縣,台南縣市合併就變台南縣了。

這樣的困境從嘉義市很容易了解。
嘉義市政府可能會精簡成"嘉義市公所",
變成嘉義縣的縣轄市。
如同彰化縣的彰化市,桃園縣的桃園市等。
因為嘉義市太小,可能將近25-30萬人。
鳳山、永康、中壢、桃園市、板橋都可以只有市公所來經營,
嘉義市沒必要再設一個市政府。
所以會推台南市會推直轄市,是囿於時勢所趨。

回過頭來,既然要蓋新市政中心。
因為大台南是趨近於圓形,
蓋在中心點的位置比較適合,
最好有國道或快速道路經過,方便民眾洽公。
腹地也要夠大。
建議蓋在官田附近,
附近都是農田,地理位置也趨於中間。
也離善化、新市等南科基地不遠。
又是阿扁祖厝所在地,具有精神指標意義。

嘉義購屋 wrote:
為何要推縣市合併為台南市?
這是因為馬總統的政見是3都15縣,來精簡行政區域。
如果不趁這一波,合併台南市變為直轄市的話,
那馬總統下一任就是推15縣,台南縣市合併就變台南縣了。

這樣的困境從嘉義市很容易了解。
嘉義市政府可能會精簡成"嘉義市公所",
變成嘉義縣的縣轄市。
如同彰化縣的彰化市,桃園縣的桃園市等。
因為嘉義市太小,可能將近25-30萬人。
鳳山、永康、中壢、桃園市、板橋都可以只有市公所來經營,
嘉義市沒必要再設一個市政府。
所以會推台南市會推直轄市,是囿於時勢所趨。

回過頭來,既然要蓋新市政中心。
因為大台南是趨近於圓形,
蓋在中心點的位置比較適合,
最好有國道或快速道路經過,方便民眾洽公。
腹地也要夠大。
建議蓋在官田附近,
附近都是農田,地理位置也趨於中間。
也離善化、新市等南科基地不遠。
又是阿扁祖厝所在地,具有精神指標意義。

其實政府原本政策只要讓台北縣市(含基隆),台中縣市,高雄縣市合併,而新竹縣市合併新竹縣,嘉義縣市合併嘉義縣,台南縣市合併台南縣,三都十五縣,不過這樣問題又來了

一來,人口平均分不很不均,光是三都,台北都有將近600多萬人口,台中和高雄人口加起來也不及台北都人口;而15縣部分,新竹市,嘉義市人口較少,併入新竹縣,嘉義縣反彈較小;但是原台南市人口達76萬,人口76萬城市倂入台南縣變成縣轄市,將變成縣轄市人口最大,原台南市民當然更不願意

這也是後來採折衷方式,台北縣升格但不跟台北合併,更名為新北市;台中,高雄這原定計畫,台南合併升格

當然,合併升格缺點也不是沒有,例如湖內,茄萣其實應該併入台南市(畢竟和台南比較密切),至於台南縣溪北地區其實可併入嘉義縣(和嘉義比較密切)
opelisc2000 wrote:
其實政府原本政策只要...(恕刪)


我對縣市合併粗略的看法:
合併的理論是台灣縣市的轄區太小, 整併鄰近縣市, 利於整體規劃, 可提升競爭力:
例如: 台北市錢太多, 捷運做到沒地方做, 房子蓋到沒地方蓋, 有必要做到台北縣(舊), 甚至桃園縣, 這些地方合併確實比較方便,真正需要合併的只有台北市, 台北縣, 基隆, (桃園)
整個台灣的資源只夠造就台北(縣)市形成大都會區, 擴大行政區有競爭力

中南部沒錢, 原本轄區就沒能發展, 擴大行政區, 沒用
例如, 高雄的市區不太大, 楠梓, 左營, 鼓山, 小港, 旗津看起來滿鄉下 , 原本的轄區就沒完全發展, 加了高雄縣(舊)又如何?
台南同樣情形的安南區, 喜樹, 灣裡, 落後得什麼似的, 加了台南縣(舊)又如何?
茄萣, 湖內確實是依附台南市的, 劃到高雄市很不合適

除非合併後會有更多錢, 可擴大區域發展, 否則合併只是白忙一場,只算是以台北觀點看台灣


abcpanadol wrote:
例如, 高雄的市區不太大, 楠梓, 左營, 鼓山, 小港, 旗津看起來滿鄉下 , 原本的轄區就沒完全發展, 加了高雄縣(舊)又如何?
台南同樣情形的安南區, 喜樹, 灣裡, 落後得什麼似的, 加了台南縣(舊)又如何?
茄萣, 湖內確實是依附台南市的, 劃到高雄市很不合適


南部地區(台南,高雄,屏東),都有市中心不連貫的問題

例如高雄市的CBD三多商圈附近,差不多過捷運獅甲站後,又是空地一堆,而前鎮草衙五甲又是一個聚落,整個聚落又無法連貫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