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ngDavid520 wrote:
2017,門庭若市、...(恕刪)
果然是一個睜眼說瞎話的...還數據咧... 實價登錄和國泰房價指數都有。你說的根本不成立。量價背離的情況也是有的。上一波是先拉北部,後來政策壓制。只能說這波中南部只是補漲,價差偏離過大。你說盤整的那幾年根本還在緩漲,指數最低最高38到67,之前所謂豪宅等級單價10出頭,到後來已經2 30,現在4 50。因為之前那段南部沒有大漲過或劇烈波動。房價不是不會跌,但有其時空背景因素,要嘛就是網路泡沫整個經濟掛好幾年,不然就是非理性暴漲好幾倍,再被政策打壓。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可是股市房市大暴漲(幾十倍跟數倍),後來政策壓制才回檔,而且當時利率環境和貸款條件跟現在天差地遠,這也能扯... 你投資應該賠蠻慘的吧... 之後盤整很久(因為之前一次漲完),但利率逐漸下滑(以前最高接近10%,近10幾年約2%附近),貸款年數也慢慢放寬,加上自住或出租的租金。哪裡來的跌10幾年,你家嗎?? 那一定是你住偏鄉或物件類型太差啊。憑感覺不重視數據的是你吧。時空背景差太多,根本無法直接套用過往的經驗。該不會你是那種看到股市回檔就覺得金融海嘯要來的那種韭菜吧?
以現在利率利息和租金的差距,大部分物件還是租不如買,更不用說土地增值部分(精華區長期還是會略勝通膨或一般薪資漲幅),能賠代表你選地段和物件能力太差,或根本搞不清楚行情。政策給你5倍槓桿也不用...對一般人而言,銀行能給出最好條件的抵押貸款(創業、投資、換新)就是房貸。我是以股市投資為主的,但實業和各種金融商品比較過,現實就是如此。
開價3888

是台南的永康

還是
台北的永康街

點我~點我
"引用自台視新聞網" 報導
Kinkedo Pan wrote:
我記得東區人口從沒到20萬過...最多到19萬初而已..上不去了
k8 2021撞爛報廢 ; VW vento 1.8CL 01M原汁未改 2024已拖走報廢了
房價不會跌 wrote:
我比較好奇為何炒得起...(恕刪)
你到雙北、新竹、台中不就嚇到掉下巴... 鄉下人沒見識,少見多怪... 台北市蛋黃區也是150~300單價,是台南最高房價幾倍?? 它連破爛古蹟公寓都可破100。是台北市的人比較會賺,比較盤,還是機能環境好棒棒?? 可能每一項都是PR90跟 7 80的差距,例如商圈、醫療、學區、藝文、交通、就業... 但台南或其他五都基本機能也都堪住,甚至某些地方你還覺得重劃區能屌打台北老社區(都破爛鐵皮屋違建)。主要差在土地供需和金融觀念差異。現在五都的精華區都在走台北市的老路。也就是沒有素地,無論你蓋電梯透天或大樓,設定的客群都是最頂尖的前幾%所得或資產。因為你沒得選擇,甚至精華區高檔建案變成一種身分地位象徵、奢侈品,住重劃區或富人區就是高人一等。起碼重劃區的道路、綠化、人行道設計比老舊市區好太多了吧,財力篩選出的居民素質也是如此。新一代已經不像老一輩求生存而已,而是追求生活品質的提升。重劃區可能還會有公共建設或新百貨購物中心的題材。越後期重劃區越外圍,條件越來越差,你還不懂的卡位??? 以前的偏僻外圍都變成新的市區中心了。
講難聽或直接一點,新屋供給這麼少,本來就不是給薪資一般的家庭買的。一般家庭應該考慮的是老、遠、小的物件。中古屋才是交易的大宗。你們一直著眼於精華區的新屋根本是認知失調... 難道你買車優先看法拉利、藍寶堅尼而不是toyota嗎... 更何況不動產相當部分是以屋換屋,老屋漲上來賣掉(或用增轉貸轉手、週轉金方式),現金買新屋,是不是要補的貸款就很少了??? 白手起家、首購族去跟這種換屋族競爭根本自不量力。更何況還有地主、股票債券、海外所得、地下經濟、黃賭毒詐騙... 你跟我提薪資XDDDD 你是地主或建商或屋主,會想便宜賣嗎??? 難道不是誰出價高就賣給誰??? 台南市屋齡僅次於台北市,也快接近40年,你猜換屋需求有多龐大?? 喜歡古蹟廢墟你自己去住... 多繞幾圈就知道大部分是小地坪無電梯連棟透天,改建困難只能拉皮整建,沒電梯難用,3F以上越偏無效供給。單層坪數太小難利用,面寬太窄且狹長格局,採光通風動線差。建材設備裝潢都還能補救,但結構和格局比較難,而且現在費用大幅提升了。另外早期道路和社區環境規劃惡劣(政府和人民都窮鬼,堪住就好),進出和停車都不便,根本不用提退縮、綠化。
金融環境的改變也講不知道多少次了。講個實例,1500全新大樓3房,貸款假設8成1200,30年,套入公式,月負擔4萬多,裡面大約利息20000,而且目前利率長期來看有偏高一點,之後可能降回1.6~1.8(這講下去就很麻煩)。租金可能28000~30000多。哪個划算?? 40年月負擔36000,又更輕鬆了,房東出租讓房客幫你繳房貸,最後房東房子增值,房客使用者付費但什麼也沒留下。本金或增值部分之後都能提出(增轉貸、周轉金、理財型透支型、以房養老反向貸款...工具太豐富了。),看是要投資還是消費,甚至轉賣也能拿回來。真正要比較的就是租金跟利息。可以去問長輩以前是不是幾百萬就要月繳3 4萬以上。所以根本原因就是金融環境條件的改變,包括年數、年齡屋齡放寬、利率等等。現在是銀行拜託你來借錢,信貸利率還比房貸低。頭期款取得方式很多,不懂的人被淘汰也是應該的。這些財商學校或現實中、媒體網路都不會教,甚至亂講一通。要自己去思考體悟和試錯。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