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落葉歸根回台南

kai-kai2 wrote:
海平面受全球暖化因素致昇高是確定的
但是蓬萊島造山運動仍然在進行中
台灣地表高度也因此正不斷上升
台南台地抬昇速率約11-18.5mm/yr

台南台地的抬升速率不等於安平平原的。台南台地在台南市區的東側,稜線在海拔 25 到 30 公尺左右,即使邊界也在 10 公尺以上,相對不在百年內擔憂的範圍。蓬萊造山運動從超過六百萬年前就開始了,迄今不輟,但是即使如此,根據歷史資料,台南仍在分別距今 6500 至 5000 年以及距今 4000 至 3500 年有過兩次大幅度的海平面上升時期。即使是規模較小的後者,也就是「大湖海侵時期」,海水都曾因氣候暖化的關係,入侵到了現在等高線 7 至 10 公尺處。所以,因氣候暖化所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是可能會壓過造山運動的。

氣候暖化致冰層融化
冰層融化的水一部份會轉成(蒸氣)雲霧
不盡然全都融化變成水
當水轉成蒸氣的速率極高
海平面不見得會繼續升高

問題是冰層融化的水轉成水蒸氣的比例有多少?而且,這些雲霧難道後來都不會轉成雨水落到大海,成為循環的一部份嗎?

氣候暖化會致地球大氣層溫度變高
大氣層溫度變高空氣壓力也就變高
空氣壓力高就會抑制海平面上升

以我有限的國高中物理知識,無法理解為何空氣壓力高會抑制海平面上升的說法,可以說一下哪裡看來的嗎?即使是浮在海上的冰山,當冰融化而進入海洋後,都會因海水體積增加而拉高海平面了(海水的密度大於 1),更不用說格陵蘭與南極大陸等陸地上的融冰。海水的體積增加就是增加,海平面自然會上升,能把它壓到哪裡去?一定質量下,難道高氣壓可以壓得液態的海水密度明顯提高嗎?
locuscc wrote:
台南台地的抬升速率不等於安平平原


附上台南台地範圍連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5%8D%97%E8%87%BA%E5%9C%B0
如果安平地區不屬於台南台地
那麼在安平地區的東邊將會有垂直斷崖
為何沒有???

一個新聞報導能夠讓你深信不已?
幾十年後海平面上升好幾公尺?
全球氣候暖化講了幾十年了,台灣
哪邊漁港的水溝平時會溢出海水?
(地層下陷不算)
https://e-info.org.tw/node/41945

臺灣周遭海域的海平面近 20 年期間
上升速度為每年 3.4 公釐
但是有區域間的差異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press/9206/%E5%85%A8%E7%90%83%E6%9A%96%E5%8C%96%E4%B8%8B%E8%87%BA%E7%81%A3%E6%B5%B7%E5%B9%B3%E9%9D%A2%E4%B8%8A%E5%8D%87%E8%A1%9D%E6%93%8A%E5%88%86%E6%9E%90/

台南台地抬昇速率約11-18.5mm/年
哪一個會長較高??

locuscc wrote:
雲霧難道後來都不會轉成雨水落到大海


大氣層高度超過十公里,可以容留因為
氣候暖化而由液相水氣化成的水氣

雲霧當然終會有落下大地的一天
當雲霧停留於空中夠久 , 海平面
要漲高是很艱難的

locuscc wrote:
為何空氣壓力高會抑制海平面上升


把海水想像成人的身體
如果我們把人由一大氣壓的地表
帶往外太空會發生什麼事?

因為外太空幾乎沒有壓力
所以人的身體在沒有壓力衣保護下
會膨脹 ,身體內的水份以及血液因為
壓力極低的影響而沸騰
不要小看大氣壓力變化對於水的物理
相位變化之影響

去洗車場以加壓氣槍往自己的手臂吹氣
手臂皮膚將會因為高壓氣體擠壓而凹陷
相同的道理
海水上方的大氣層壓力變大,海水就將
遭受到更強力的擠壓
這些被擠壓的海水也是會往海水下方
或旁邊的地層縫隙流竄

多一點想像 , 就會看到不一樣
kai-kai2 wrote:
附上台南台地範圍連結
如果安平地區不屬於台南台地
那麼在安平地區的東邊將會有垂直斷崖
為何沒有???

你所附的維基連結不是已經告訴你了「. . . . . 涵蓋的行政區包括臺南市永康區、仁德區、東區、中西區、南區、北區。. . . . .」?安平根本就不在台南台地裡,即使是上面的這些區也大都不是整個區全在台南台地的範圍中。為什麼沒有垂直斷崖?你應該很難找出台灣任何一個台地是周圍全是斷崖包圍起來的,即使是台南台地的東界也頂多是不怎麼陡的陡坡而已,西界則比東界的上升地勢和緩些。在台南市區從西邊沿著民族、民權、民生、中正、府前等幾條路向東走都是上升的坡道,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時就進入了台南台地。

一個新聞報導能夠讓你深信不已?
幾十年後海平面上升好幾公尺?
全球氣候暖化講了幾十年了,台灣
哪邊漁港的水溝平時會溢出海水?
(地層下陷不算)
臺灣周遭海域的海平面近 20 年期間
上升速度為每年 3.4 公釐
但是有區域間的差異
台南台地抬昇速率約11-18.5mm/年
哪一個會長較高??

我沒有深信不疑,所以我說是「隱憂」,而且這篇報導裡也沒說「幾十年後海平面上升好幾公尺」那麼快的速度。專家也是會出錯的,我們永遠要保持懷疑的空間,更何況這是對於未來的推估。但是想要駁斥專家的說法,就必須提出足以說服人的論證。在沒看到足以推翻專家說法的論證出現前,我寧可認為比我們擁有更多專業知識的人說的「比較可能是對的」。

事實上專家的說法也並不一致,尤其是對於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畢竟大氣的模型非常複雜,牽涉太多的因素。但是當全世界有那麼多科學家都提出暖化會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判斷時,這就是個嚴重的警訊,尤其這又是影響到我們的居家與財產的安全問題。

科技部在 2017 年說,台灣周遭海平面近廿年上升速度為每年 3.4mm。值得留意的是,這不代表往後都是平均每年 3.4mm,因為海平面上升的幅度並不是與氣溫上升的幅度成線性比例(linearly proportional)關係的。當南北極附近的氣溫擺盪曲線都還在零度以下離很遠時,即使氣溫升高也不會有多少融冰,但是一旦部分的擺盪值越過了零度不少時,融冰自然會加速,甚至大規模的發生。

中研院的地球科學研究所對這問題有深入的研究,他們不只研究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問題,台灣的造山運動也是屬於地球科學的領域,你想他們會輕率到不把造山運動列入整體的評估就提出估算的數據與警告嗎?

大氣層高度超過十公里,可以容留因為
氣候暖化而由液相水氣化成的水氣
雲霧當然終會有落下大地的一天
當雲霧停留於空中夠久 , 海平面
要漲高是很艱難的

融冰時的蒸發水氣能有多少?更何況融冰後不管是液態水或水蒸氣,一樣會進入「水蒸氣→雨/雪→海水→水蒸氣」的循環裡,總量終究是增加了,平衡狀態時的海水也因此勢必會增加。

把海水想像成人的身體
如果我們把人由一大氣壓的地表
帶往外太空會發生什麼事?
因為外太空幾乎沒有壓力
所以人的身體在沒有壓力衣保護下
會膨脹 ,身體內的水份以及血液因為
壓力極低的影響而沸騰
不要小看大氣壓力變化對於水的物理
相位變化之影響
海水上方的大氣層壓力變大,海水就將
遭受到更強力的擠壓
這些被擠壓的海水也是會往海水下方
或旁邊的地層縫隙流竄

外太空人體的反應已經扯遠了,我們討論的是暖化後的氣溫升高是否會抑制海平面上升的問題。先說我的結論:暖化後的氣溫升高不會抑制海平面上升!

一方面海水不是氣體,是非常難壓縮的,即使是深度在一萬公尺的海溝底部,水壓已達一千個大氣壓力下(每下沉 10 公尺就增加一個大氣壓力),海水的密度也不會增加多少。另一方面,因為溫度改變而造成氣壓的增幅,在底部也不會擠壓多少海水進入縫隙。以台灣海峽平均 50公尺深來說,水壓已有 5 個大氣壓力,水面上這麼小的氣壓增幅能對底部有什麼影響?

事實上,一開始你所說的「大氣層溫度變高空氣壓力也就變高」就有問題了,建議再去多讀一些相關的物理資訊。
locuscc wrote:
你所附的維基連結不是(恕刪)


看起來你我的討論是各說各話
就不跟你多談了
最近幾年如果有機會回台南,我經常會去逛安平。之所以想去安平走一走,主要是因為這裡有著國小一年級以前所有童年的回憶,只是小時候所住履鋒東村的早期建築已被拆得半點不剩。所幸村子旁的德記洋行還在,至少將幼時部份的記憶具體的串連了起來。當時最喜歡颱風過後在德記洋行的西側草地玩,因為大雨所形成的這灘天然的淺水池子有著許多魚塭溢出來的吳郭魚,抓得不亦樂乎。

村子做為聯勤橡膠廠(也就是開發出藍白拖的聯勤304廠)的雇員宿舍,每戶眷舍大概不到 8 坪大,連廁所都沒有,只能去村尾的長溝茅坑式的公廁解決。比起「高檔」的水交社空軍眷村被保存下來,簡陋的履鋒東村被拆倒也不意外。當年我家可能是唯一的一戶台籍家庭,也沒有什麼歷史連結,只是我難免會想,1949 年從廣州與青島合併搬遷來安平的橡膠廠,以及倉促蓋了的這座眷舍,也算是有著豐富歷史的安平的一個切片,難道不能像台北的四四南村那樣保留一小塊嗎?

簡陋的眷舍被拆除改建也就罷了,畢竟不是古蹟,為什麼連村子另一側的怡記洋行也被拆得一乾二淨?做為清朝時期安平五大洋行之首的怡記難道沒有歷史價值、不值得保存下來嗎?就算把這筆帳算在當年施治明主政的台南市政府頭上又能怎樣,歷史建築沒了就是沒了。上次回去看,好像那一帶已有建商要蓋透天房子了,為了土地開發的利益或者所謂的整頓市容,就一定要犧牲有著歷史價值的建築嗎?
原名為熱蘭遮城的安平古堡可以算是安平最重要的古蹟了,可是我對於許多年前市政府因為觀光因素而做的整理與加強很不以為然。

安平古堡上的瞭望台或許已成了古堡的標記影像,可是以前根本不是長這樣的。以前的瞭望台是日本人在城堡上加蓋上去的一座古樸的灰色高塔,小時候塔的入口是封住的,孩童之間甚至還謠傳裡面住著一個瘋子,不過這多半是捏造的訊息。後來是在觀光年時,台南市政府為了招徠觀光客,破壞了原有瞭望台的頂部並加上白漆紅頂才成了現在的樣子。

雖然瞭望台本來也不是荷蘭人在十七世紀蓋的,糯米蚵灰所做的古堡殘牆才是真正最早的原跡,可是地方政府主事者怎麼會想要為了吸引遊客而本末倒置,去破壞原有的舊建築,而且還是與周遭格格不入的新式高塔呢?連當年還只是個小孩的我都看得出來這樣做是不對的,為什麼地方官員會沒有這樣的識見?

我很喜歡自助旅行,過去也走過一些國家。以前去過幾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像是希臘、義大利、土耳其等,都有著豐沛的歷史遺跡,並且大賺其觀光財。這些國家早就非常重視與保護祖先留下來的資產,不會輕易去破壞它。這不只是為了增加來自觀光客的收入而已,也是一種對歷史的尊重與一種看待生活的哲學。

有些人會把台南稱為台灣的京都,這樣的稱呼見仁見智,不過日本人在當年明治維新的大幅西化下,仍不忘有方法的保存他們的歷史資產與傳統文化,這是我們所要學習對於一座有歷史的城市該有的態度。
locuscc wrote:
原名為熱蘭遮城的安平(恕刪)

10年前回台南找尋退休養老宅,
考慮生活機能,在大同路買了一戶老透天,又在東寧路成大旁買了中古大樓,
這幾年台南因為南科大爆發的關係,房價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可惜因為某些因素,遲至今日仍未能正式南遷
只偶而跟隨黑面琵鷺腳步南下度冬小住幾日











Sony A7(R2) + Leica 280/4 APO + Leica 2X APO
KingDavid520 wrote:
10年前回台南找尋退(恕刪)

你在十年前就買下準備回台南的養老宅邸是對的,我現在才開始找,付出的代價就高很多。喜歡拍鳥的話,台南是個不錯的地方,在退休後能有一兩樣熱愛的興趣是很棒的!
locuscc wrote:
台南是個不錯的地方,在退休後能有一兩樣熱愛的興趣是很棒的!

+1
先早您一步搬回來定居了
從清晨到深夜
慢慢領略這裡的自在悠閒
越住越喜歡...
just truth wrote:
+1先早您一步搬回來(恕刪)

恭喜

記得幾年前真實大都在關注安平附近的建案,後來是買在安平嗎?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