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覺得這個年代有被選擇的感覺現在不是我選擇透天或華廈是同樣的價錢要買市區新房 就只能買華夏 買不起透天 因為價差兩三倍以上 一千萬 跟兩千五到三千萬差非常多所以堅持買透天 一則買三四十年屋 一則買偏離市區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後者的
還是透天好,但最好有管理的社區型別墅,我之前也是住大樓,也是受不了噪音,住了幾年,把房子賣了,換有管理的社區型透天,也有中庭.健身房.KTV等,重點還是錢.....大樓公設比都20幾%,何必花錢買公設咧,現在住的透天公設比不到1%,管理費也比大樓便宜,增值性比大樓好太多了...
大樓好 大樓讚 豪宅大樓 大樓豪宅 帝寶一品苑.....這些觀念的炒作,不都是從台北來的嗎?媒體也是台北人不是嗎?為什麼台北的豪宅都是大樓?因為台北地狹人稠,已經沒有地可以讓你蓋透天了,也不允許建商這麼浪費,一塊地就蓋那幾戶給人住所以,要蓋房子只能蓋大樓,要蓋豪宅也只能蓋大樓,久而久之就變成豪宅=大樓的印象了但台南不一樣,台南還有很多地可以蓋透天透天的好處就是"頂天立地",其價值不是那種"不著天不著地"的空中樓閣可以比擬而且你買透天,連著底下的地皮都是你的,但是大樓呢?全棟住戶一起持分如果再次遇到921那種等級的地震的話,我房子倒了,地還是在,有土斯有財,再重蓋就好...但是大樓呢?你的家在空中瓦解了,你如何能原址重建?你的家復興的契機要著落在哪裡?
基本上個人的經驗是從老家透天1XX坪搬去大樓52坪再從大樓52坪換去透天92坪現在我還是買了預售的大樓97坪最後我得到的結論是"還是大樓比較適合我"請注意看上述"還是大樓<比較適合>我"其實大樓產品和透天產品各有優缺點但是最重要的是"適不適合"自己的理想生活型態我之前也是一直在找"優質的+有管理的+透天+電梯"但是還是發現這類產品還是有"我個人"無法接受的缺點就是每一戶面對面的距離太近夜裡二樓以上的窗簾一拉開 對面的鄰居很容易看到裡面想要吹個自然風都覺得沒有隱私才理解到我的生活型態不適合住"一般人買得起的"透天當然有的人不在乎 但是有的人在乎 每個人感受不同除非我可以在生活機能好的地方買個100坪土地種樹牆蓋透天但是不偏離市區光土地就無法負擔現階段就是"土地價格"已經不是一般人可以負擔大塊土地的時代了其實不用爭論真正有錢人住啥住啥的我知道的範圍 集團老闆有住透天也有住大樓其實那都取決於他們"個人的想法"並不是"有錢人一定就住什麼樣的物件"說管理費3萬/月 <<< 不管是說有管理的透天還是大樓這個在台南真的是非常少的少數願意付這個錢在管理費上都應該有能力可以另外請2~3個傭人了其實住大樓住透天都一樣如果直接區隔正常的透天和大樓1.管理機制: 大樓V 透天X (大樓倒垃圾時間隨意,包裹有櫃台人員代收,不用擔心花園花草爛掉)2.保全機制: 大樓V 透天X (透天另外支付)3.公共設備: 大樓V 透天X (很少能看到3000~4000萬的透天有健身房圖書室影視廳游泳池等完整設備)4.土地持分: 大樓X 透天V (這個真的看人了 說真的等到房子要重建 我可能都兩腳伸直了)5.鄰居素質: 無論大樓透天遇到惡鄰都一樣, 透天聲音一樣會傳導(只是樓上樓下自己人不計較而已), 用力點隔壁的聲音一樣會傳過來, 透天還要怕鄰居亂停車硬拗.6.生活約束: 大樓X 透天V (大樓要守的規矩比透天多很多 感受因人而異)7.其他: 我認為大樓最麻煩的是任何改變都需要透過管委會或區分權人大會決定, 有時候覺得立意良善的增設, 別人不見得會這樣認為, 但是住透天自己想增設保全攝影機就增設還是什麼的, 就不用管別人怎麼想(諸此之類). 透天這一點真的是完全的大大大加分, 自由度比起大樓好很多.8.其他:大樓不能在自己家門口烤肉洗車etc, 這點也是透天大大大加分. (不過部分大樓的陽台規畫是可以烤肉 做個戶外小Lounge 非常寬敞)至於居住空間我自己算過最後脫手的透天92坪登記建坪 扣除樓梯等空間(不算生活空間的部分)實際真正生活空間剩約61坪 中興保全費用$3000/月入手的預售大樓97坪登記建坪 扣除公設和附屬建物後實際真正生活空間剩約60坪 管理費約$5735/月 (含2車位)幾乎同樣的居家生活空間住大樓在保全/管理費上多付$2735 (一天約$91)未來有小朋友可以讓他們去游泳池遊戲池玩水 閱讀室看書自己也可以使用游泳池健身房 想到借用一下社區電影院有人收信收包裹 倒垃圾時間自由選出國3個月完全不用擔心會有壞人知道我不在家然後住5樓透天的時候總是掃那個樓梯掃到我快翻桌再想到我們家老佛爺要爬樓梯到頂樓晾衣服 我心都涼了然後前年不小心出國四個月雖然透天有有保全還算安全但是我拜託我鄰居幫我收信收到她很煩還因此帶去百貨公司買個東西回禮給人家門前的磚地車道還大長雜草這些生活型態對於我和我的家人來說透天是真的不太適合我們所以大樓透天的選擇是看"適不適合"該居住的人而不是用兩者在比拚好壞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