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台南鐵路地下化圖片新增

FLY224 wrote:
民族路的寬度有到30...(恕刪)


這裡指的是四維地下道這一段民族路
這一段正確來說有34米寬
FLY224 wrote:
台南鐵路地下化的計畫內容從來都沒說過原本的路線要改建高架橋啊....

說實在的
想光靠台鐵增設車站來提升台南市大眾運輸的使用率
那真的是阿婆生子~~
倒不如去好好研究如何改善公車路線讓公車行駛更有效率還比較實在點!
畢竟公車的可及性可是遠遠高於鐵路的!

至於輕軌...
你看看你照片中柏林的道路寬度再回頭看看台南市區的道路寬度
你大概就能了解台南市區如果蓋輕軌會發生什麼問題了!

說的沒錯,畢竟台鐵再台南市不到十公里,能夠提高台南是大眾運輸率根本是不可能,更何況台鐵本身都有脫班誤點情形。

反倒是台南市公車路線該改進

至於捷運,台南的路說真的蓋輕軌還不如蓋重軌地下鐵,但重點是班距,否則如果跟高雄一樣玩那套十分鐘才來一班捷運,相信沒有多少人想搭。
立體快巴
雖然好像造成某些交通問題,(這大概只能用時間慢慢改善)
但好像滿適合台南的,
這跟輕軌有點像,
但不會佔車道,(雖然對大車還是有影響)
而且經費應該不會太高,(這應該是主要原因,重軌太貴了)
而且大家似乎都覺得台南比較適合公車,
這應該滿適合的。

各位覺得呢?適合嗎?
languna wrote:
那是因為20年前原本...(恕刪)

這件事我也知道,那個早期規劃的計畫書是很早就做了
而他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用原始計畫去做,公務員心態就是多做多錯,照原計畫作絕對沒事

不解的是,這20年來,各方建議不斷,事實也已有很大出入
鐵工局它居然還是拿20年前的計畫路線來做..
現在奇美中華陸橋的車流量都已經是生產路的5倍10倍了
甚至將消失的開元,東門等任何一座陸橋都沒它的車流量高
為何20年來不去作實地勘查並修正計畫?
FLY224 wrote:
台南鐵路地下化的計畫...(恕刪)


規劃報告是沒有,不過之前就中央和地方攤提比例吵不可開交的時後,有提過要不然改高架好了,因為經費會便宜很多(差幾拾億吧)!

至於中華路奇美醫院的高架陸橋,之前看報紙有提過,有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台鐵覺得大橋站剛花幾千萬完成沒幾年,就這樣拆掉很可惜,所以就成了今日的局面。

我也覺得中華陸橋應該要拆掉,塞到爆的路段還不藉此機會改善,我不知到有何考量!
~~我愛寶馬~~

更扯的是,地下化起點就只差那170公尺,就到中華陸橋了,如果是差了好幾公里那也就算了
真是奇怪的鐵工局邏輯...

wa40951237 wrote:
立體快巴雖然好像造成...(恕刪)



概念不錯
可是號誌燈要真的好好設置才行的通


在興建所需的成本跟時間上,跟輕軌系統一樣,跟一般傳統的捷運相比,不僅快速(若採用軌道,根據設計者估計為一年鋪設 40 公里,一般要耗時三年)也較為低廉;承載方面,四節車廂的設計,最多可以容納 1,200 名乘客,行駛的最高時速為 40 公里。


阿六阿蓋捷運好快
不過1,200名也太多了吧 真有遠見
歐洲許多中小型的,有歷史的城市,道路也不寬,卻擁有輕軌運輸系統。輕軌系統最大坡度可以到8%,最小曲綫半徑只有20米,輕軌車輛通常較短、窄和輕,約大客車的規格,長一般不超過15米,寬則約2.5米。輕軌系統一般設在市區,以單節車廂或較小型的編組提供頻密的班次。輕軌系統本來就是像台南這樣的城市的交通運輸的最好選擇之一。

一般人站在台南街頭,很難想像如果加入輕軌會是怎麼的光景,一般的想法認為道路會更加擁塞。不只是輕軌,就算是公車也不獲一般人看好,他們認為再加上公車會讓行車更不順。其實交通工具是可以互相交換,雖然說由奢入儉難,由私人載具換成公有載具是困難的,但也絕非鐵板一塊。

民國60幾年時,台南的公車運輸十分蓬勃,火車站前的公車站,一次綠燈可以五、六輛公車進站,一線同時來兩班車載客的情形也不是沒發生過。台南市如果想建立包括輕軌在內的大眾運輸系統,關鍵在如何抑制或是減少私有載具的數目,如何減少民眾對私有載具的依賴,如何提供民眾便利可靠的大眾運輸系統,而不在街道的狹窄與否。
languna wrote:
那是因為20年前原本的計劃是 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
當時的台南縣永康鄉大橋社區
還是甘蔗園一大片

大橋重劃區民國60幾年就完成了,甘蔗園是更早的事了。南台南站附近到現在還是可以控窯悶番薯的甘蔗田。


這裡有比較詳盡的圖
不過那張模擬圖是有點扯啦
資料來源
以父之名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