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

台南航站半年後晉升國際機場 未來高鐵可直達台南站

交通建設..不是只看眼前可以回收多少...主要還是要便民!

就算要賠10年都要做!!但是便民的方案有很多種...

在台灣..高雄的地位就如同台北...為何沒有建高捷的理由???

高雄捷運...個人還是認為做地下化是明智的決定~!



""高雄人口不足..密度不夠..
主事者硬要蓋成本最高的重運量地下捷運!! 還想擴大加長!!""


地下化不但可以減少噪音汙染..可興建地上建築物...又可提升周遭人口密集度..((如果你家旁邊就是

高架捷運你會想住嗎???))...又如北市一上去就可逛百貨...等等..這些都需要考慮進去的!

如果要說賠錢..那最初的國道一號..現在的國道3號..和彎曲的國8.台86....當初興建時來講..那一條有賺錢的???

現在又有那一條已經回本了???

你再看看當初最沒有人口的台88那些交流道..當初也是人口密度不夠..現在不也是蓋了一堆住宅??



再說說現在的桃園國際機場.就是有人短視近利...現在那樣子可以看嗎?..早就該要廢掉!!

桃園國際機場..可以有曼谷..東京.香港..新加坡..那樣就好..但也慢了人家10幾20年了...











難道蓋捷運就是先進嗎?越來越失去自己的特色了!
我是覺得很多公共建設還是BOT比較好 (不是那種營運不佳政府買回的這種, 或者是講好BOT, 最後變成政府出資80%, 民間的資本卻可以承攬工程還有100%取得土地開發權),
首先是民營的成本和效能都會比較好, 同時間政府也可以把比較多的運算用做其他方面, 例如教育, 社會照顧, 其他交通設施的維護, 要不然每個縣市都搶蓋肯定虧本的交通建設, 到最後財政肯定被拖垮

一個高捷實收資本102億, 到了今年就虧了超過70億 (營運上虧損, 未計入工程款支出), 當初政府出資八成, 卻讓只出20幾億的民間股東去承攬幾百億的工程, 未來如果高捷破產了, 政府接手, 周邊土地已經都標售出去或者簽約合作開發, 高雄市政府最後只會拿到一個欠了幾百億的空殼子



To 猴子7-11
To Nelson5

問題在於高捷已變成無底洞...

只是維持營運就要每年虧幾十億..高雄市府每年都要拿數十億來填補虧損..

台灣人口幾年後已不會再增加.....高雄未來幾十年能再增加多少人口..

看看日本福岡的例子..
捷運長度只有28公里 高捷42公里 比他長1.5倍 大家同是X或十字型路網

每天乘客34萬人 是高捷3倍之多..

讓市區交通便利的方式很多..中運量 重運量 高架地下平面 輕軌 公共汽車皆可

高雄人口不夠 人口密度也不足..搭車人數在未來數十年也部會大量增加..
當時主事者一定要蓋重運量地下捷運就是犯了不可原諒的大錯....




小樓一夜聽春雨 wrote:
問題在於高捷已變成無底洞...

只是維持營運就要每年虧幾十億..高雄市府每年都要拿數十億來填補虧損..

台灣人口幾年後已不會再增加.....高雄未來幾十年能再增加多少人口..

看看日本福岡的例子..
捷運長度只有28公里 高捷42公里 比他長1.5倍 大家同是X或十字型路網

每天乘客34萬人 是高捷3倍之多..

讓市區交通便利的方式很多..中運量 重運量 高架地下平面 輕軌 公共汽車皆可

高雄人口不夠 人口密度也不足..搭車人數在未來數十年也部會大量增加..
當時主事者一定要蓋重運量地下捷運就是犯了不可原諒的大錯....


拜託,高雄市府拿錢補高雄捷運虧損,干我屁事,我納的稅不不是一樣多,而且台灣也只有北高才有捷運,國庫居然還會負債,表示政府用錢不當,該檢討了!而且是怪罪高雄捷運。

閣下說捷運系統可用中運量,低運量,平面,輕軌...,好抱歉,看來看去都不適合,中運量系統在台北已經算很失敗了,問題一堆,那種高架的捷運還真影響市容,如果蓋在台南,又被一堆人砲轟,[破壞古都氣息];至於平面的輕軌更不可行,台灣的汽機車可是不長眼睛,橫衝直況加上輕軌行駛其中,後果可想而知;至於公車或是BRT,別想了,除了臺北地區,其他地方的公車都已經臭名了,不要跟我說BRT,引進到台灣就變得很失敗,看看嘉義的BRT,只能算是類似台北或高雄的公車專用道升級版。

討論高捷時應將北捷一併討論,這些都是台灣經驗,如evaair2001 大
以下之數字分析,若如版上其他大大所言高捷不需興建...,北捷乾脆也
關門算了...北捷花了人民7千多億元 賠的比高捷還多!!


北捷一期路網花了4444億元 中央考量是國內第一條捷運
所以象徵性的向每條路線收取一元租金
2001開始以營業收入4%做為租金 預計30年列舉864億重置準備金
2001到2007 北捷交給北市府163.4億元租金
若是攤提30年每年要繳約28.8億元
但以現在的積效每年是23.3億元 達成率只81%
在來是北捷未來支出成本
現在北捷二期路網蘆洲 南港東延段 信義 松山線
4條合計3016億元的興建成本
北捷要連本帶利償還980億的成本和利息
若是把980億的本息加重置準備金的攤提項目
從今年起這2個項目每年支出要70億元
二期路線通車後 在攤提其間每年支出將達200億元
以現在平均每人25.3的營收來橫量
平均每日要220萬人次才能打平
以現在北捷每日約157萬人次
還要63萬人次才能打平
高雄捷運現在每日約12 3萬人次
要45萬人次才能打平
簡單的說北捷若以高捷的算法
早就是賠錢貨 而且賠的比高捷還多
全世界有賺錢的捷運 只有香港MTR
人家靠票卷收入和土地開發 就能自償興建
其他國家捷運 都要靠政府資助才能營運
所以請別用自私的心態看待高捷
北捷花了人民7千多億元 賠的比高捷還多
這些賠的錢是不是也要台北市政府付錢呢

mark4643 wrote:
討論高捷時應將北捷一...(恕刪)

說得實在太好啦,一堆台北人還一直認為只有他們需要捷運,因為蓋在
別的地方都了錢,只有台北捷運會賺錢,殊不知台北捷運才是最了錢的
,還想學香港建機場捷運,這樣花下去台灣真的不會倒嗎
還有一件事就是花錢要花在對的地方,大家說高雄捷運賠錢,但至少高雄捷運改變高雄地區運輸型態,值得鼓勵。

真正浪費錢的才是沙崙支線,當初設站如果設在新市和台鐵共構,就不用花錢蓋沙崙支線了。
opelisc2000 wrote:
還有一件事就是花錢要花在對的地方,大家說高雄捷運賠錢,但至少高雄捷運改變高雄地區運輸型態,值得鼓勵。
真正浪費錢的才是沙崙支線,當初設站如果設在新市和台鐵共構,就不用花錢蓋沙崙支線了。


可惜,主事者們(前任和現任)被其他的考量給左右,而把台南高鐵站蓋在全台各高鐵站離巿區最偏遠的距離。

地點太偏遠就算蓋了支線,對整個台南的發展並沒有太大的加分。雖然台南站還滿多人搭,但接駁上就一整個不便。

希望賴巿長能看穿及改善這個大問題。
高雄捷運公司公共事務處長張修齊指出,高捷公司去年的營運虧損大約是新台幣25億元,不過,扣除可以申領的「高雄捷運平準基金」約10億元挹注,高捷去年實際虧損約15億元。

高捷公司統計,去年的平均日運量約12萬7000人次,高於民國98年日均運量11萬8000人次;高捷計劃今年的運量要達到14萬1000人次的水準。

高捷設定每年要有7%至10%的運量成長,不過,這樣的成長率尚不足以達到營運損益平衡。張修齊說,營運要達到損益平衡的目標是日運量38萬人次,高捷計劃在8年的時間達成此目標。

這是1月2號中央社的報導 第一段高捷有捷運平準基金的挹注 所以去年虧15億
而去年平均運量較前年增長9000人次 雖然不多但是代表有更多人願意搭捷運
希望高捷能有越來越多人搭乘 而不是少數人在那唱衰    
  • 4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