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line7711 wrote:所以建商就有理由說:(恕刪) 110年底驗屋交屋,當時告知建商驗屋漏水,建商說先交屋再修繕處理還說這裡是管子位置漏水是正常,到目前還是沒處理,也不敢入住【因為漏水的狀況是用滴的,剛好位置在天花板冷氣插座位置】,同建案有其他户漏水,有些沒漏水
當初就是因為房價太貴,再加上不想住漏水壁癌屋嚴重影響健康,所以才會選擇自地自建!現在回頭看看,很慶幸當初選擇自地自建選擇的用料比較好不說價格也比現在天價的新建案便宜很多(少了開發公司及代銷公司的剝削)最重要的是可以規劃自己想要的格局例如:所有的強弱管路最少都要6分起跳每個空間都要有220V的電源家裡的每個空間的四面牆壁都要有插座每個天花板都要預留電源及弱電管線給無線AP或萬能紅外線遙控器使用所有的開關都一定要拉零線浴廁及廚房要有獨立110V及220V專用迴路(帶漏電保護)等等當然也有加強要求防水規劃所有的用水空間垂直集中降低管路複雜度,相對也減少漏水的機會所有的雨排管路都不做在樑柱中間,改用包樑包柱方式除了可以加強結構安全,也減少爾後維修的困擾浴廁的防水直接做到200CM高(超過一個人的高度)用水空間的排水洩水坡度盡量完整,避免積水冷縫在抹沙漿層前全部做內外層防水,外牆沙漿層也要加矽酸質防水所有的門檻(包含浴廁及頂樓落地窗)都有做止水墩,避免水滲透進室內所有的對外窗沿都做斜角,雨水不會積在窗戶外沿,大幅降低漏水的情況發生等等只要設計規劃得宜,再便宜的房屋都能避免漏水就算日積月累有一些小問題,處理解決也會很簡單像上述這些細節並不會增加太多建築成本但是一般的販厝都不會在這上面用心因為房子不是他們要住的,這些增加的成本一般消費者既看不到也不會關心注意當然也不會提高房子的銷售率長久下來,漏水屋自然就會大幅增加,反而變成常態!
很正常的不正常,上到建商技師檢討圖面不肯花心思,然後時程制定後就趕工,水電包從大底時就細漢到結構完成然後,每個城市都固定那幾包在做,然後,結論就是那樣。但也不是所有建案都那樣,也有一些比較用心管理的建商,但,唉,似乎可遇不可求,就是同一個建商,蓋出來的品質都不一定相同了,何況是不同的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