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里單獨是沒有辦法產生這種規模的地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nxPZaRpk&t=7732s
這是在討論1862台南地震的講座
地震、地質學家對1862 是哪一條斷層動的也有分歧
有人覺得是盲斷層?有人覺得是六甲?
影片1:53:50李錫堤教授有提到當時後甲里挖到棺木斜7度
骨頭用碳14定年大約在兩三百年以內
推測這次地震可能是盲斷層造成的,後甲里它的的次生斷層
地調所可能覺得槽溝挖到古棺斜7度可能是這次地震造成的證據吧
所以才用1862吧,不過哪一條動都有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規模用6.5我覺得是防災考量
6.5以上較有可能產生較大災害
但後甲里因為在市區
規模6就可能致災
表的上面那個研究不知道有什麼理由 才會6.5機率那麼高
以它的長度機率應該很低

台灣地震科學中心五年前也有做一張6.5的
後甲里小於1%
其實我也不懂,只是提出疑惑
"影片1:53:50李錫堤教授有提到當時後甲里挖到棺木斜7度
骨頭用碳14定年大約在兩三百年以內
推測這次地震可能是盲斷層造成的,後甲里它的的次生斷層
地調所可能覺得槽溝挖到古棺斜7度可能是這次地震造成的證據吧
所以才用1862吧,不過哪一條動都有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個人覺得這些結論不夠嚴謹,不過這可能是這個領域的技術瓶頸
1) 棺木傾斜7度是否就代表地層有被推擠過? 160年前的台南人在下葬時,墓穴會挖得很平嗎?有用水平儀? 一般人在墓穴內能感受到7度的差異?
2) 其次,用C14推算160年老的遺骸可能不夠精準,因為C14的半衰期是5730年(簡單的說,這個同位素每5730年會衰退一半,專家可藉由減少的量來估算有機物製造生成的年代).但是,測試品太新或是太老都會影響其準確度,尤其這個技術又有正負40年的誤差時.所以,用碳14來檢驗近代的古物,還有待商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