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交通局「臺南捷運(藍線、綠線、紅線)規劃作業」最新報告

Sophie8 wrote:
你喜歡雜亂的路面,...(恕刪)

沒蓋也不是不可以,
繼續放任三寶在馬路亂開,
亂象叢生的台南交通的結果就是台南市車禍死亡人數全台第一
路面早就雜亂不堪了。

已經年老體衰的阿公阿婆、孕婦、學生、國內外觀光客、新移民、外勞、不想買汽車的市民沒有多少交通工具的選擇,
全都被逼著要自力救濟騎機車、腳踏車上路,
車禍在台南到處都是,
還名列導航機廠商統計--世界第九大塞車都市(前3名分別是墨西哥市、泰國曼谷、印尼雅加達),
這表示公共交通建設跟不上實際需求

再說有錢的話誰不喜歡地下化?
就是需要軌道交通紓解但又沒那麼多錢才要高架化(地下化是高架化的三倍成本)
一直吵著要地下化是不切實際的

擎天神 wrote:
沒蓋也不是不可以,...(恕刪)


請問一下那公車是要幹嘛的.先改善公車不會嗎
狼0223 wrote:
請問一下那公車是要幹嘛的.先改善公車不會嗎

會問這個很好,
公車成本便宜、路線變換彈性高,但缺點是誤點率高,停等紅燈、塞車造成時間不準確,所以在不大量增加班次的狀況之下很難作為穩定可依靠的交通工具,這就是台南市公車搭乘率未盡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搭公車會常誤點遲到,誰敢搭? 除非公車班次多到像台北的307號公車,可以幾分鐘就來一台,有時一次來三、四台,網友說最多有一次就來七台,公車當場變成電聯車,那就另當別論。

捷運準點率高、穩定、搭乘容易,但缺點是成本高,無法將捷運路線布滿四處。

所以為了要取長補短,所以現代化的概念是高低配(High-low mix)做組合,而不是光靠某一種工具。

一個現代化的百萬級人口的城市公共交通觀念如同一棵樹
1. 軌道是“骨幹”,取其準時可靠度高的優點;
2. 以各捷運站為始發與終點的小區域巡迴公車為“分支”,取其涵蓋區域廣與變更路線彈性高的優點;
3. 自行車則是“葉片”,填補公車服務不到的縫隙或是目的地用走路嫌太遠,搭公車卻嫌太近的中間地帶

當然也有非騎機車不可的人,也是要盡可能去規劃捷運站週邊機車停車場,但不會每個站都有

台南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有駕照卻不適合騎車開車的老人家越來越多,對捷運的需求將有增無減。有些人其實不愛騎機車,尤其是小姐太太們,會騎車上路也是被逼的,他們有些其實不喜歡騎,喜歡不用費神騎車又可以吹冷氣到目的地,曬太陽騎車是討厭又累的苦事。

還有就是發展捷運從來不是要逼人放棄原來的交通工具,他只是多提供一種交通方式,就像你原本喜歡吃自助餐,有天旁邊開了一家麥當勞,您會害怕因爲麥當勞的出現而可能逼您放棄吃自助餐嗎?所以您不需要擔心捷運出現後,您會被迫放棄機車,台北那麼多捷運線,照樣騎機車的還不是一大堆?沒有聽說捷運出現就被逼放棄騎機車的,反而是今天晴天我想騎機車就騎,明天下雨我想搭捷運配公車就搭,多一種選擇更好。
kuomingbing wrote:
台南交通以機車為主...(恕刪)


看了這麼多的意見.我個人覺得這個方式現階段最適合.
台南不要什麼補助都比其它五都少.
小城市有小城市的生存規則.不一定非得要學別人.
每次從東區後甲到安平區.橫跨整個原台南市區.騎乘機車才20分
如果是晚一點車少的話.了不起10多分.
未來鐵路地下化之後.時間更是縮短.
這樣門對門的工具才是小城市最需要的

每次到北部出差.看到高架橋繞來繞去的..頭都暈暈的
首都的交通需求有當時的時空背景...
像高雄的捷運若有加上折舊費用早就虧損連連了.
目前北捷也是靠著廣告及商店街的業外收入才平衡.
而台南好不容易才縫合東西區的鐵路地下化..
現在又跑出個高架軌道..

如果真的有預算..首先要用來改善市區的道路品質.
市區的道路永遠都只是幾條還可以的路.
其它都是坑坑洞洞.去年不還是有天坑發生呢
電線桿的地下化也要做.除了原市區巳經改善之外.
鄰近區域仍是電線桿林立.市容雜亂..

除了補貼大家換電動機車之後.
可以達到立即節能減碳的效果.減少空氣污染對人體的傷害
也或許下一世代交通工具就像電影上的個人飛行載具了..
每個人都從家裡陽台上直接飛行到目的地..

另外要開始想辦法因應未來人口老化的社會需求才是..尤其是台南地區.
收購退場的學校或機關用地.廣設市立老人安養中心.
讓大家未來不要成為家裡被照顧的包袱.
利用團體生活模式不再讓老人感到孤獨.

讓未來的年輕人能心無旁鶩的打拚..
使老人安心.青年全心.幼兒開心

才是活化整個城市最好的遠見方針

以上是個人的淺見.
個人覺得家庭是社會的縮影..
一個小窮家庭.薪水有限情形下.
除了必要支出之外.
許多設備都老化都等著更新.加上未來的銀髮居家安全措施
現階段要把錢拿去買ps4 或者去養寵物.
為了娛樂身心.或招待外客..
買了之後.又要花錢維持更新.或照養生命..
而家裡的電線.水管.基礎設施置之不理..
是不是本末倒置...

只可惜現今的政治環境.讓政治人物無法長遠計畫.
為了短時間的選票.
只能像政客一樣.哪裡有利可圖就往哪裡去..
蓋了一堆公共設施.而事後的維護卻是乏善可陳..
使用率也是呵呵呵.....
反正先蓋再說..沒蓋哪有錢可A....
至於未來的責任歸屬...可想像的是..大家都是推推推...




騎機車沿路想買什麼都很方便
捷運若真蓋了
道路縮小
住家往外看出去是軌道
沿途的商家,生意多少也會受到影響吧

舒緩車流量的部分
整條中華路上下班時段,滿滿車潮
就算捷運取代我騎車走那條路段
但出站後也不是我上班的地點
適必得再換一個交通工具
不如我騎車或開車直接到位

這筆經費,個人是覺得補助大家換電動汽機車
完善道路設備跟安全維護
也比花數十年建設捷運,造成交通黑暗期來得好

去台北找朋友時
抬頭都會看到捷運軌道
總覺得狹隘、不開闊
想到小東路之後整段如此
也是覺得悶悶的
以上純屬個人感覺

這建設有好有壞,希望最後能讓台南市民心服、高興
不蓋最好啦 都是為了炒房價
看看那是什麼路線 南科一堆人在上班
竟然連個捷運站的規畫都沒有
反而人少在搭的 卻在設捷運站 這樣不賠錢才怪
官員腦袋砍掉重練比較快
開始學威尼斯對一日遊的遊客收入城稅,然後人口漸漸的沒落,捷運也沒有了需求,小市民就買得起房了,如何?以上是在下心中浮現的場景而已,無意筆戰。

認真的認為:
人口稠密的地區確實需要更多的交通選擇,看著台北市的經驗;開始啟動捷運建設時,台北市也經歷過了很長的一段交通黑暗期;當時也很多人在討論,是否有必要蓋一個這麼貴又沒有滿足大多數市民的交通工具?結果是現在的情況大家有目共睹,無需再贅言了,其實蓋不蓋在於市民的選擇與政客的「遠見」。蓋好後,是否原來運用在溪南的資源可以拿來發展人口數較少的溪北地區?大家都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能夠越來越好,無意筆戰,就當做夢吧⋯⋯


認真辛苦背房貸中,還有20幾年,的台南小市民

redvolant wrote:
開始學威尼斯對一日...(恕刪)



認真地認為

怕蓋捷運的人"擔心房價會再上漲", 越擔心越會發生, 客觀點看待捷運的事情, 改善都市交通, 讓老年人或是婦女帶小孩或是不敢騎車的婦女有便捷的交通工具,是好事不是壞事;又可以帶動觀光發展哪裡不好?

擔心因捷運而造成房地產價值上漲實在模糊了捷運存在的意義

擎天神 wrote:
台南早已進入老齡化...(恕刪)



其實這部分的人只是擔心房地產又會再上漲(因為交通的便捷會帶動都市發展),擔心買不起房又不想結了婚還跟父母親住罷了


台南真的需要捷運! 迫切需要!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