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2001 wrote:
低頻電磁波(電磁場)...(恕刪)
但還是有改善及協調的空間,說不用電似乎有點極端的諷刺
再可改善及協調的空間下,小弟認為最好不要逼怕的人去勉強接受
引用在ncc網站有一篇「世界衛生組織322號文件」【世界衛生組織對行動電話及基地臺之建議】
翻譯文,可參考一下!
http://www.ncc.gov.tw/who/top-01-322.htm
其中幾段這麼寫著
極低頻率電磁場與住宅暴露
電磁場存在於電流通過的地方,如電線、纜線、住宅配線以及電器用品中。電場因電荷產生,測量的單位是「伏特/公尺」(V/m),並可被一般的材質,如木頭或金屬等隔絕。磁場因電荷的流動(電流)產生,測量單位是「特斯拉」(tesla,T),但一般以「毫特斯拉」(millitesla, mT)或「微特斯拉」(microtesla, μT)表示,某些國家則採用「高斯」(gauss, G, 10,000 G=1 T),磁場可輕易穿透一般物質,很難屏障。無論電場或磁場,強度都和距離有關,距離發射源越遠,強度就越弱。
多數電力以每秒50-60次來回振盪的速度運轉,稱為「赫茲」(Hertz, Hz)。在某些電器設備周遭,磁場強度可以達到數百微特斯拉(μT)。位於電線下方的磁場強度大約為200 mG,而電場強度可達每公尺數千伏特;不過住宅區的平均磁場強度遠低於這個數值,在歐洲大約是0.7 mG,北美則為1.1 mG。住家電場強度平均為每公尺數十伏特。
短期效應
目前已有足夠證據顯示,短時間暴露於高強度(遠高於1000 mG 以上)之磁場會產生明確的生物物理反應。外在的極低頻率磁場會誘使體內產生高強度電場及電流,刺激神經與肌肉,並改變中樞神經系統中神經細胞的反應強度。
潛在之長期效應
兒童白血病是探討長期極低頻磁場暴露之健康危害研究的焦點。2002年國際癌症研究署發表的專文,將極低頻率磁場歸類為「可能致癌物」,表示目前對極低頻磁場導致人類癌症的科學證據有限,在動物實驗中也沒有足夠證據支持其致癌性 (咖啡以及焊接燻煙均屬此類)。該專文綜合回顧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暴露在平均磁場強度3至4 mG之住宅者,兒童罹患白血病之危險性增加為兩倍。本專案小組認為,其後的新研究,並未改變原本的致癌分類。
然而,流行病學證據會因為研究方法的問題而削弱,例如潛在的抽樣誤差。另外,目前低劑量暴露與癌症發生之生物物理學機制仍未有定論,如果低劑量暴露會造成健康效應,可能是經由未知的生物機轉。除此之外,動物實驗結果多半未能證實兩者的相關,因此,綜合目前兒童白血病之證據,仍不足以支持因果關係。
兒童白血病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疾病,在2000年,估計全世界發生49,000個新案例,而住家平均磁場強度超過3 mG者很少見,據估計大約只有1%至4%的兒童居住於此種環境。若磁場暴露與兒童罹患白血病具因果關係,根據2000年之數據,應有100至2,400個兒童白血病新案例可歸因於極低頻磁場暴露,亦即0.2%至4.95%的發生率。從全球的觀點來看,如果極低頻磁場確實增加罹患疾病之危險性,其對公共衛生的影響也很有限。
許多研究探討極低頻磁場對健康的危害,包括其他兒童癌症、成人癌症、憂鬱、自殺、心血管功能異常、生殖障礙、發展異常、免疫功能變化、神經行為效應,以及神經發展疾病WHO專案小組認為這些可能危害之科學證據較兒童白血病之研究結果更為薄弱,以心血管疾病與乳癌為例,研究顯示磁場暴露不是導致這兩種疾病的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指引
短期暴露於高強度電磁場造成之健康危害已經科學證實(ICNIRP, 2003),為保護勞工與一般大眾,政策制定者應採行國際暴露指引訂定的標準。在電磁場強度超過標準值之處,電磁場保護計畫應包括暴露強度的測量。
至於長期效應,由於極低頻率磁場的暴露與兒童白血病相關的證據薄弱,因此降低暴露的健康效益仍不明確,有鑒於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1.政府與產業應監測科學進展並鼓勵相關研究,以降低極低頻電磁場暴露造成健康的疑慮與不確定性。根據極低頻電磁場風險評估,可以了解現有的知識差距,研擬新的研究議題。
2.鼓勵會員國邀集利益相關者建立有效且開放的溝通方案,並確保在資訊公開的情況下進行決策,包括設置極低頻電磁場的相關發射設施前,改善與產業、地方政府與民眾的協調溝通。
3.在修建新設施,或設計新儀器時(包括電器用品),應嘗試發展低成本降低暴露的方法。降低暴露的方法因國情而異,目前不建議採行不合理低暴露標準的政策。
變電箱數字比之前還要低(近距離測量)最多15左右
最靠近變電箱位子屋內數字0.6左右,再其他屋內測到數據0(空屋)
但心裡面還是覺得怪怪的,就跟屋主反應並殺價
(就感覺價格殺的下來就買殺不下來就算了)不強求
不再去Follow 了,怕以後會太複雜
謝謝各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