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vt wrote:台灣的城市大概只有台北市有寬敞的人行道,高雄市部分有寬敞的人行道,板橋三重雙和新店有窄窄的人行道,除此之外幾乎都沒有。
我也看過有重劃區只做了窄窄的、聊勝於無的人行道
ncvt wrote:
台灣另一個怪異現象就是騎樓,
騎樓的產權屬於私人,
但卻要求供大眾使用,
騎樓、人行道與自用車之間存在微妙的關係。透過優惠容積率,讓要求私人土地的騎樓供行人通行,獲得正當性〈但因為畢竟是私人地,所以最後還是被私人收歸,被占用來營業或租人、停車〉。接著,因為已經有騎樓供行人行走,所以人行道可以縮減甚至取消。犧牲人行道寬度,讓道路面積變大。道路面積變大,可以容納更多的自用車行駛與停車。
台灣的交通運輸政策偏重自用交通工具,忽略大眾運輸,表現在人行道的寬度上。
我常常說,要到下個路口的便利商店買報紙,最安全便利的方式就是開車,其次騎車,走路最危險最不方便。至於停車問題不是問題,因為馬路就是停車場。
ncvt wrote:日本人蓋的台南州廳可以使用八十幾年以上,台南人蓋的新市政大樓才十六年卻想要換了。
但一定寬度、一定交通量以上的道路沒有人行道或者只有窄窄的人行道實在說不過去。
日本人在海邊鄉下也留人行道,停車位設道路外的空地。台南人在市區卻幾乎不留人行道,停車位幾乎全在馬路上。
台南的行人常常走在快車道上,幾乎要跨上雙黃線了。
兩邊人用錢的觀念不一樣。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