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rencesylphy wrote:
看老照片,的確沒有現...(恕刪)
我看過一份資料...
日治時期...為了因應台灣亞熱帶多雨的天氣...
特別規畫了現在騎樓的設計...
所以在各處的老街都可以看的到...
人行道...反而是後來才有的東西...
早期...應該都沒有人行道的設計...
sandman_ou wrote:
人行道...反而是後來才有的東西...
早期...應該都沒有人行道的設計...
人行道也許是後來才有的東西,不過露天的、騎樓以外的人行的通道,這種概念付諸於實行,可能很早就有了。開山路殘留幾顆年紀很大的金龜樹,我想當年日本人種金龜樹的目的應該是隔離車輛與行人,也就是說金龜樹與房子之間的空間主要是提供行人行走的。
人行道是後來才有的東西,這也許是對的。不過很好笑的是,這種東西到現在也幾乎要消失於台南了。
火車站前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台南分局正在整修騎樓,騎樓全圍起來了,還圍到馬路上,佔據馬路有一公尺左右。中山路是台南行人步行最多的路段前幾名,大概只略遜北門路。
行人要通過那段路段(臨中山路那段),都必須走到快車道,與車爭道。
照理說,應該在圍籬邊設置人行通道,人行通道與道路間必須有欄杆隔開。這在台北捷運施工路段常見的設施,台南這邊沒有。
由此可見,人行道或是行人步行空間的觀念,現在在台南市是很薄弱,幾乎消失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