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不懂為何台鐵不先在中華東路陸橋下做簡易車站?



臺南市假如改善公車系統,就可以提高運量^^

這樣的研究假設真有意思,如何達到顯著性,願聞其詳,

京都的路幅跟臺南很像,所以臺南就像京都,這也很有意思,

臺灣的機車很多,這是臺灣的文化,是臺灣的宿命...在我們有生之年改不過來啦!

除非汽油一公升100元,有誘因~不然只是唱高調!




leon3760 wrote:
臺南市假如改善公車系...(恕刪)


是啊 真有意思
所以在這真有意思的前題之下
台北可以一年通一條捷運
前陣子竟然還為了路線多怎麼轉乘在煩惱
全國新聞版面都要看這種煩惱呢

建議不要蓋捷運了
大家一起騎機車跟開車
共體時艱
台灣的文化
台北要跟進啊

好不好

sandman_ou wrote:
而且...應該自開始就沒有...
看看五棧樓的"林百貨"...就只有騎樓的設計...
看老照片,的確沒有現在人行道的樣子(高過路面),不過行道樹外側路面不像是可以行車和停車的樣子。

Terrencesylphy wrote:
看老照片,的確沒有現...(恕刪)


我看過一份資料...
日治時期...為了因應台灣亞熱帶多雨的天氣...
特別規畫了現在騎樓的設計...

所以在各處的老街都可以看的到...
人行道...反而是後來才有的東西...
早期...應該都沒有人行道的設計...

badstudent wrote:
是啊 真有意思
所以...(恕刪)


所以敢問你跟你家人出門都搭公車?

家裡沒有半臺汽、機車?

leon3760 wrote:
所以敢問你跟你家人出...(恕刪)


政府長期不重視南部大眾運輸的品質
老年人是目前南部公車的主要客群之一
但卻沒有一個舒適的乘車環境
無論是班次班距跟公車品質都有極大改善空間

如果有心
早就輔助南部城市汰換低底盤公車了
誰都知道低底盤公車對老年人比較友善
現有的老舊公車需要爬上爬下的
對老年人來講是多不便利
可是問題是有嗎?

北部捷運是年年通通爽爽
這陣子還為了路線多轉乘在煩惱
反觀南部連要一個有品質的公車環境都是苛求

南部人要捷運 不行
要求公車品質也是困難重重



其實臺南、嘉義、屏東、彰化、雲林、新竹都該有捷運,

花蓮假日路上車水馬龍也需要,

也或者說,臺灣有人居住密集的地方,都該興建捷運,最好連成一個網路,

因為捷運代表進步、代表便利,騎機車、開車就是野蠻、落伍

~臺北有的,大家都要有....那相對的,臺北高房價、高物價你要不要??

但照這種邏輯蓋下去,臺灣不用半年就倒了,

leon3760 wrote:
其實臺南、嘉義、屏東...(恕刪)


不用說這麼遠

先講五都吧
五都扣除雙北
五都其它城市基本的硬體建設是否完善
就說不用講到捷運了
身為五都 連公車系統都不願意做全面性提升與改善嗎?

把捷運跟公車只和台北劃上等號
才是奇怪的事
偏偏台灣就是在做這樣的事
leon3760 wrote:
臺南、嘉義、屏東、彰化、雲林、新竹


高雄捷運延伸屏東,未來屏東有捷運機會增高;台中捷運綠線也是計畫延伸彰化;就只有台南,高雄捷運延伸台南都有人反對(反對理由更好笑,不想當高雄衛星城市,桃園也不是台北衛星城市,機場捷運還是到中壢);至於雲林人口有多到(和台南相比)要蓋捷運嗎?就算要蓋也應該要從台中拉;至於新竹和嘉義市中心太小,人口也太少

也就是說,計畫沒變的話,未來台北,新北,台中,高雄都有捷運外,連彰化,屏東甚至基隆都有可能蓋捷運,身為直轄市的台南卻跟捷運無緣

sandman_ou wrote:
人行道...反而是後來才有的東西...
早期...應該都沒有人行道的設計...


人行道也許是後來才有的東西,不過露天的、騎樓以外的人行的通道,這種概念付諸於實行,可能很早就有了。開山路殘留幾顆年紀很大的金龜樹,我想當年日本人種金龜樹的目的應該是隔離車輛與行人,也就是說金龜樹與房子之間的空間主要是提供行人行走的。

人行道是後來才有的東西,這也許是對的。不過很好笑的是,這種東西到現在也幾乎要消失於台南了。

火車站前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台南分局正在整修騎樓,騎樓全圍起來了,還圍到馬路上,佔據馬路有一公尺左右。中山路是台南行人步行最多的路段前幾名,大概只略遜北門路。

行人要通過那段路段(臨中山路那段),都必須走到快車道,與車爭道。

照理說,應該在圍籬邊設置人行通道,人行通道與道路間必須有欄杆隔開。這在台北捷運施工路段常見的設施,台南這邊沒有。

由此可見,人行道或是行人步行空間的觀念,現在在台南市是很薄弱,幾乎消失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