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了善化一個案子,在南科周也蓋了不少案子。當初看他們別案透天好像蓋得不錯,所以買他們的大樓。驗屋時覺得施工品質不是很好,小瑕疵很多,買的是預售,很多小細節無法在文案或合約呈現呈現,成屋很多小地方的設計不周到。代銷人員換了又換,賣的時候一批人一張嘴,到要交屋時換了兩批人、問什麼都不知道。而且還會上mobile01冒充天真網民探是那個住戶。
驗屋的時候跟工務交手,倒不是說他們惡意蓋不好的房子,而是很多老建商的工法、工班管理能力跟技術都沒有在進步、已經落後了,也許只是這一行做久了也沒別的行業可以做了,也就將就著做。這樣一案推一案,一本文案、一張不成比例的室內平配圖,就可以賣得嚇嚇叫,反正格局、配置不好,會有裝潢的來解決。有錢賺,怎能叫人罷休(退休)呢?
並不是要唱衰大家不要買房,也不是要指責建商就一定黑心。實際來說,台灣的法律對買方的保障是很薄弱的,因此買屋時各個環節都要仔細看清楚,不要急、多問、多親臨現場幾次觀察,買了如果有什麼問題,就實際遇到的問題提出來討論,不要輕易妥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