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uwu wrote:
不好意思吐某個人,來...(恕刪)
我用經濟學的觀點來回你,傳統上都是以供給和需求的蛛網理論,最終達成供需均衡來解釋價格彈性。
但經濟學上的預期心理,往往是那隻最重要看不見的手,如股票,房地產,人買房地產會受預期未來漲價或跌價影響很大,舉例大陸,香港樓盤哄搶,再舉例2008年,到了成本線以下,還是很多二手房再托售。
所以市場價格建立在預期心理比實際上的供需平衡更大關係,政府標售地是未來指標,原因當政府把底價訂得跟市價幾乎一樣時,等於是把所有市場上的人,價格在開標時公開了市場能接受的價格,市場的熱絡在33個標案能否全部標出,當建商買了一坪17.5萬底價以上的透天土地容積180,沒建商會賣低於一千一百萬成本以下的透天,因為賠錢不如存銀行。
所以等同所有人在開標那天知道了九份子未來三年的底價,除非崩盤有人缺錢賣,才會有更便宜的案子推出。
所以九份子27號都沒標出,市價就會再往下,因為要賣的地主都會收到一個訊息17.5萬是沒有人要買。
如果全部脫標,那表示所有參與投標建商都看好,也有足夠的預算和信心,要買下土地等後時間和景氣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