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我的故鄉 大台南的未來......

實在擔心一些人的價值觀如此狹隘

台灣是海洋型的文化,與目前主導世界強權的大陸型文化不同
從生物的觀點來看
海洋型文化的多樣性對比大陸型的單一性

我們看森林,台灣的林相十分複雜多元
而大陸型的森林則是以純林當道
我們台灣的農閒陣頭運動也是多元(如宋江陣的多元角色、八家將的多元分工)
大陸型的則是百人千人萬人,幾乎都是同一裝扮、動作...

台灣的多元,包括文化、生態、政治、地質、經濟...
不是大陸型的國家能想像的
所以台灣的思維不要被大陸型兩大強權的價值所捆綁

台灣的工廠密度世界第一,是其他工業國家的兩倍到數十倍
台灣的污染也是世界第一,環境承受的苦難也是文明國家的數十倍
問題我們的國民所得有一樣別人的數倍到數十倍嗎?
台灣發展大型重工、世界級代工廠是肥了誰?

不要小看了低產值的任何行業
它提供更平穩的社會脈動
它沒有產生短期的經濟高峰,卻創造更長期的生活穩定
這差異不知大家能否體會?
當大家汲汲營營為大資本賣命時
短期的利得不錯,但也代表你要不斷的被取代,你的貢獻被壓縮在短期間內用完

台南的政治位階在荷據、明鄭時達到高峰
但清朝時劉銘傳的經營已開了重北輕南的先鋒(刻意的)
日本人來時,為取得台灣土地資源
目標也是分散城市的分工
加上大力建設高雄港
把工業及港的功能加諸在高雄身上
台南的許多歷史機能都慢慢被移轉到北高
政治地位漸漸失去光環

過往的榮光如何在這一代再升級
是需要一個很長遠的眼光
要期待為政者?
要期待大財團?
還是先想想不同生活價值之間的短長期利益何在?
把城市的未來想像及方向
拿回市民自己的手上
大家會發現表面上的美麗花朵都是為爺們開
我們僅能隔江看別人在芬芳

不要短利、不要單一價值
2012不只是天文的異變
政治版塊的逆斷層之下
台灣任何城市都要看看自己當下的選擇是否超過了土地倫常之所容
守住歷史價值再創新
不要以當政治及財閥的奴才為榮
南都 wrote:
嗯嗯我也覺得kai-kai2說的不錯,台南主打歷史人文為主的觀光,跟墾丁花東自然生態不同性質,各勝其壇,兩種類型觀光都可以豐富台灣的觀光,而台南人文歷史古蹟更是全台第一的,留下來的一二三級古蹟也是全台最多,擁有荷蘭,日本,中國文化也在此其中,歷史意義重大,紅樹林風景也不輸東部好山好水,鳥類生態豐富,台南小吃聲名遠播,這也是近年來台南能在華盛頓郵報上報,發現頻道都來拍攝,外國遊客開始變多的原因,觀光人數也從100萬變成300萬人,也希望能夠做好更多的配套活動,讓遊客能夠體會到台南深厚的歷史文化。

話說我花蓮的朋友來那兩天,走了許多古蹟,也包括安平,四草的紅樹林竹筏,但時間緊迫,還有許多古蹟沒去逛到,甚至安平也沒逛完,但儘管如此,我朋友仍然收穫很多,認為紅樹林生態不輸花蓮的風景,他也很佩服台南市文化的深厚,還能同時還能看到中日荷的文化在此,以及歷史古蹟的魅力,這都是東部無法看到的,他也很希望花蓮也能有台南那樣的文化歷史水準(因為花蓮日治古蹟幾乎都拆光了),我也告訴他古蹟就是要慢慢的看,去慢慢的了解,去提昇自己的文化素養,若只是走馬看花,或是本身文化素養不夠,根本無法瞭解古蹟的價值與內涵

只是這些台南似乎只做半套,古蹟觀光,結果股基本存程度比鹿港艋舺還差(因為大家還是將台南定位商業都市),至於小吃,老實說那貴的要死部親民的擔仔麵和棺材板,還不如去吃路邊攤還更有人情味,而且口味現在都已經和外地差不多呃。
masaei99 wrote:
實在擔心一些人的價值...(恕刪)

我不排ˋ台南走向觀光,但是,要維護一個城市機能,還是要適時的商業化,雖然不一定要跟台北高雄一樣,但是商業化至少也要能跟桃園或台中等中型城市並駕齊驅。

其次再來討論觀光,有錢了,在搞觀光還不遲吧?
我也認同m大的想法,期望新市長,新政府團隊能夠好好的表現,也期望有一天我也能在這落地生根,生活一輩子,但希望房價不要漲太高....哈哈一點小小的心願
台南在同一條街上
A店一碗八寶冰40元、B店一碗水果冰要價近200元
同樣好吃到爆

一個標榜"國際化都市"的城市
說穿了
不過是一個被"全球化商業體制"所統治的方便之地
我在日本在上海在北京在紐約在柏林吃進的一口漢堡
都與在高雄差不了多少
那數千頭不吃草的牛共同擠壓出來的肉泥
就是一個"世界食物標準化"的產物
極盡可能,包括用政治體制去殺戮小商家
以求獨一股權的偉大

你說這是進步
還是倒退

穿了西裝的猴子以為它就是紳士了(我無意貶低猴子)
失了猴樣它就不是猴子了

我相信小商小農的多樣化對地球是相對健康的
台南的商業從沒斷過
甚至還扶植出全國性的大連鎖帝國
但其中的智慧如果是以全民為肉殂,我就不認同了

說實在
台灣已經沒有很純粹的"古蹟、老街"了
鹿港、萬華都已經過抽樑換柱的"復舊"過程
姑且就用舊來定義它們吧
我會想去這些地方
是因為我對其中某些建築某些街弄有所喜愛
更有的是
小店小商小農小販...提供給我更多偶遇的逸趣
這些上不了黃金地段三角窗一流區位
且有資本密集創造輝煌的光鮮
我在高雄就滿街都是了
我幹麻到外地找這些"偉大的商業典範"

在地小規模的商業
保有的常民文化才是一個國家靈魂的內裡
因為我們會見識到"經營者"本人的當下喜怒哀樂
他們會有他們傳統且獨到的產業鍊
他們的文化美學是獨一而特別的
他們的價值在於遵重了歷史及家族傳承的自信與驕傲
說穿了
古蹟老街不過是一種情境的背景
它要交代的是真實的時空感
及特定時空下的美學觀
我們希望看到、感受到的是人,
一個個用數十年經驗遞移過來的溫度
我不要工讀生煮一碗虱目魚稀飯給我
我不要吃大包裝原料交待機器擠到我碗裡的冰
masaei99 wrote:
我相信小商小農的多樣化對地球是相對健康的
台南的商業從沒斷過
甚至還扶植出全國性的大連鎖帝國
但其中的智慧如果是以全民為肉殂,我就不認同了


其實台南市不少扶植出連鎖商店或通路,但是最後變成台南沒幾間,外縣市變成很多間,甚至成為當地特色,例如:小北百貨總公司在台南,高雄卻開很多分店,彷彿小北百貨是高雄的特色。

其實個人覺得現任市長做的不錯,至少將台南商圈弄起來了(例如:友愛街...),只可惜知名度仍然不夠,建議參考台中一中街或高雄玉竹商圈,但是說真的,有這個新已經不錯了。

而且,全球化就是如此,同樣東西,制式化去做,例如7-11的三角飯糰,無論在台南,高雄,台北,東京,上海...,都是一樣口味。

當然個人是希望台南能夠[新舊]並存,舊市區古蹟有他的價值,不能隨便開發,但也不能任其凋零(例如台中舊城區維護就不是很好了),但是新的重劃市區如東區,能發展就發展,爭取建設上,其實台南應該和南部其他縣市共同爭取如國際機場,世貿中心,體育館...,而不是各自爭取自己的;都市計劃也應該整合,先進國家或都市都有完整都市計劃,如東京的六本木以辦公大樓為主,高雄建國路以電腦街為主...,個人也建議,北門路以電腦街為主,至於婚紗以民生路和中山路為主,海安路以商圈為主...

另外,先前我說的蓋30層以上大樓,我也僅限於開發中的東區或永康;當然如果在古蹟旁邊或附近,我也很反對,例如:民生路三大高樓我就覺得很不妥了,因為鄰近古蹟,看起來很突兀。
masaei99 wrote:
台南在同一條街上A店...(恕刪)

看到m大提及鹿港我會想到台南因為經過日本改正,還有戰後現代發展。所以我們老街沒像鹿港那樣古意濃厚,但台南歷史發展上是府城,鹿港只是個小城鎮,所以台南所擁有的古蹟文化還有意義性當然都遠勝於鹿港,根本就不能比較的,不然發現頻道怎麼不拍謎樣鹿港而是謎樣台南呢XD?

台南更可以看到大量不同時期中國傳統建築,日本帶來西方藝術建築在此交會,從孔廟到民生綠園,再到赤崁樓,可以感受到台南歷史的多元,而古蹟也漸漸都在修復中(原林百貨,放送台),且我覺得有些修得還不錯(台南州廳真的太讚了),以後也越來越多隱藏在這城市的古蹟跟我們見面,未來的走向真的需要有台南自己的特色在此

以上是我看到m大文章的感想,m大對古蹟建築的熱愛真的讓我敬佩,我對這方面也有興趣,有機會還想跟m大請教一下
FLY224 wrote:
中國觀光客素質好?
你偉大的高雄西子灣每天都有一大堆中國觀光客
你可以親自去看看那些中國人的素質如何!


很抱歉,西子灣我不會去逛也不想逛,賺錢都沒時間了,還會想逛那些嗎?

再火車站與車廂全面禁煙,台灣人甚至台鐵員工還是會在車站內抽煙,甚至室內候車室我都看過。還有在廁所抽煙也要不得。
在日本,本人碰過台灣人在車上大聲喧嘩,如同我們看東南亞外勞一樣,至於說為何肯定是臺灣人,因為他們說得都是台語,全車日本人在看也毫無關係,台灣人到國外表現不比阿陸仔好。

台灣人的水準比陸客好??至少我是懷疑的。
opelisc2000 wrote:
很抱歉,西子灣我不會...(恕刪)

你以為只有台灣人會說台語嗎
賺錢都沒時間?
我看你有很多時間上來嘴砲啊....
台灣人的水準比中國人好....只有你是懷疑的!
FLY224 wrote:
你以為只有台灣人會說...(恕刪)

隔下可能很久沒出國或是根本沒出國,在日本常見一群台灣人大聲喧嘩,就如同在我們台灣見到的外勞一樣,說台灣人水準比陸客高。

不要再五十步笑一百步!!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