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虎尾寮後甲斷層

真是理窮,經不起提問,還不得問。

理工的大概明瞭我的目的是什麼,按某人的觀點,人民是不用溝通的,只要拋出某某專家的學經歷即可,我噗。無限上綱的安全良心,我又噗。

每每地震後,專家都說是"正常的能量釋放",既是"正常",也不見有人預測成功。也沒聽人說起過"不正常的能量釋放"。
小弟所找到的資料
撰寫人也不是泛泛之輩
不懂為何馬小姐的研究就可信?
其他人的研究就不能信呢?
不懂?
至於~
你要先弄清楚多久前的地震會造成土壤液化,
多久沒發震的區域土壤就會踏實了。

上面這段話小弟十分不認同
阿亮說過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土地也是!
如果只要不發震
液化土壤會自己修復
修復時間要多久?
那台塑幹嘛花50億改善六輕土壤液化問題?
液化的土地必須經過岩盤改良才能改善
這是常識!
由於觀點不同
再這樣各自堅持
就會沒完沒了
所以就此打住!







李德河 教授

│學歷│京都大學 工學 博士(日本 68/04 - 72/01)
京都大學 工學 碩士(日本 66/04 - 68/02)
國立成功大學 土木 碩士(中華民國 63/09 - 65/06)
國立成功大學 土木 學士(中華民國 59/09 - 63/06)

│現任職務│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南部實驗組組長

│經歷│國立成功大學 教授(76/07-
國立成功大學 副教授(72/02-76/06)

│專長及研究領域│岩石力學、地質災害、大地材料、坡地開發、古跡灰漿
嗯~~

這整串看了那麼多人提出的教授、學者研究資料

"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還滿有道理的
我是臻園 wrote:
小弟所找到的資料
撰...(恕刪)


被搞得以為研究地震的只有馬團隊。

水的體積壓縮比極低,空隙被佔了就是被佔了,你的說法符合我背景知識的理解。

可以這麼說?
土壤液化 正比 發震頻率
發震頻率 反比 發震週期
==>土壤液化 反比 發震週期

多元觀點的加入讓人有第二想法,是件好事,差點變成一言堂了。
不提學者專家的研究提什麼?提隔壁李阿姨王老伯說的嗎?這也是頗呵…

各方的意見都很好,都可提供給需要的人參考,當然也可正反論述。

後甲斷層附近是不是一個適合的居住所,有沒有危險性就由有需求的人去抉擇。

這本來就是一個容易得罪人和擋人財路的討論,所以我也就此打住。

建議有置屋需求特別是自住者,買間房子不容易,那是家人安生置命之所在,家人的陪伴,孩子的笑容,這一切是不是要賭運氣要考量清楚,沒有人能替你的未來打包票負責(包括這版上每個人),自己人生的決定總是自己才能承擔。
不想爬文的朋友可以直接看第10頁喔!
不想爬文的朋友可以直接看第10頁喔!
不想爬文的朋友可以直接看第10頁喔!
動不動就說什麼擋人財路,是心虛嗎?怎麼跟那位馬教授回答記者的話同一個調調。
你說別人反對是因擋財路,那你自己也可以是在沽名釣譽。
你怎麼又跳出來對號入座啦~
你要承認我也只能笑笑接受。
至於沽名釣譽,
說個幾句就能沽到名釣到譽也挺划算的。
前面諄諄誨人,一激便立馬素顏見人,你真不擅長。
你真是一個挺有趣的人呢~
謝謝你看到也肯定我諄諄誨人這部份,
不枉我和你對話這麼久。
IDTS wrote:
前面諄諄誨人,一激便...(恕刪)
後面結尾我用"不擅長",就是指"諄諄"是裝的,還在那邊麻趣。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