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人也不是泛泛之輩
不懂為何馬小姐的研究就可信?
其他人的研究就不能信呢?
不懂?
至於~
你要先弄清楚多久前的地震會造成土壤液化,
多久沒發震的區域土壤就會踏實了。
上面這段話小弟十分不認同
阿亮說過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土地也是!
如果只要不發震
液化土壤會自己修復
修復時間要多久?
那台塑幹嘛花50億改善六輕土壤液化問題?
液化的土地必須經過岩盤改良才能改善
這是常識!
由於觀點不同
再這樣各自堅持
就會沒完沒了
所以就此打住!

李德河 教授
│學歷│京都大學 工學 博士(日本 68/04 - 72/01)
京都大學 工學 碩士(日本 66/04 - 68/02)
國立成功大學 土木 碩士(中華民國 63/09 - 65/06)
國立成功大學 土木 學士(中華民國 59/09 - 63/06)
│現任職務│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南部實驗組組長
│經歷│國立成功大學 教授(76/07-
國立成功大學 副教授(72/02-76/06)
│專長及研究領域│岩石力學、地質災害、大地材料、坡地開發、古跡灰漿
我是臻園 wrote:
小弟所找到的資料
撰...(恕刪)
被搞得以為研究地震的只有馬團隊。
水的體積壓縮比極低,空隙被佔了就是被佔了,你的說法符合我背景知識的理解。
可以這麼說?
土壤液化 正比 發震頻率
發震頻率 反比 發震週期
==>土壤液化 反比 發震週期
多元觀點的加入讓人有第二想法,是件好事,差點變成一言堂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