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深呼吸 wrote:
最後只想問問版內公車達人問題,賴神可以改造興南,但是否叫不動高客呢,或高客不甩台南區呢?是否有內幕?...(恕刪)
賴神沒有改造興南客運,興南客運依然是興南客運,興南客運新車上面有交通部交通發展補助字樣,車身統一是白色.
以前偏遠路線時常鬧罷駛,拿人的手短,現在老闆乖乖聽話不會鬧罷駛,
由原本一票直達路線改成棋盤式轉乘,以前搭公車的老人不習慣就是了.
過個三五年公車淘汰期爭取不到補助經費,你就會看到興南客運再度鬧罷駛.
我們安南區中洲寮有規劃要蓋轉運站,蓋在現在的中洲寮夜市,夜市搬到五塊寮或者對面啟智學校旁邊(州南里活動中心預定地)
變成市區公車18號、20號、橘幹線、藍幹線的轉運站.
現在的問題是市政府沒錢,台南縣市合併繼承台南縣一屁股負債,連蓋著轉運站都沒錢.
什麼都向中央討錢,現在都發局把筆拿起來隨便畫一下說要蓋高架單軌觀光捷運,全部都要BOT,公車一年要虧損一億多元,1公里捷運軌道說要2億,哪家建商敢來標台南捷運的案子?
遐想奶茶 wrote:
現在的問題是市政府沒錢,台南縣市合併繼承台南縣一屁股負債,連蓋著轉運站都沒錢.
什麼都向中央討錢,現在都發局把筆拿起來隨便畫一下說要蓋高架單軌觀光捷運,全部都要BOT,公車一年要虧損一億多元,1公里捷運軌道說要2億,哪家建商敢來標台南捷運的案子?
現在合併升格接台南縣的債務就算了,連公車路線原本台南縣大多是公路總局管轄的"公路客運"也變成市區公車,大家看到的紅綠藍...幹線公車和支線公車其實都是原本公路客運改制,結論是台南縣市核定升格對於台南未蒙其利,反而被一個窮縣拖垮
以下應該是大多數台灣人從年輕到老的交通經驗
(文長)
學生時代只能搭破爛的公車或
在人行道與騎樓被占用的環境走路上學
要不然就是騎腳踏車
(還會被逼車)
所以等到18歲
乾脆牽一台機車比較方便
開始工作後
因為大眾運輸環境還是很爛
騎機車與開車的就占大多數
在馬路上看到大體積的公車就不爽
(最近很紅的BRT還佔用了一個車道)
而且因為人人都一台汽機車
外加停車空間不足
乾脆直接占用人行道或騎樓停車
到了老年時期
感官已大不如前
可是綜合上述的環境
還是只能仰賴私有運具
所以就是路上的三寶越來越多
這種情況應該只會越來越嚴重
而且因為從小到大沒有養成走路的好習慣
(到巷口7-11都要騎機車)
在加上鬼島環境的荼毒
導致老年後只能請個外勞來照顧
(好像有點扯太遠了)
不過大家仔細想看看
現在台灣的交通現況
真的是適合永續發展的嗎

103年度經過台南舊市區總運量前十名的公車路線(扣除黃、棕幹線)
原本運量第一的2號公車突然大量下滑,有人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2號公車繞行的路線不知道有沒有要改善
這幾條線的運量都有緩慢上升,希望運量上升後,政府可以減少班距
班距減少到一定程度才能提升轉乘意願
有轉乘才有「路線」變「路網」的可能
運量有明顯上升的紅幹線聽說今年上半年的運量有減少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79107
『至於「吊車尾」的紅幹線,交通局認為,消長比率並不明顯,尚待長期觀察評估。』
新聞內文有詞容易讓人誤會
所謂的吊車尾是指成長率,不是載客量
載客量而言紅幹線還是在六條幹線公車中排名第三
而且遙遙領先第四的棕幹線
另外可以看到六條幹線公車的運量
前三名都是經過台南火車站的綠、藍、紅
可見台南市區到其他區的公共交通需求還是大於其他區(棕、黃、橘)
這三條幹線公車最長班距達30分鐘對於號稱「捷運化」的幹線公車還是太長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