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為了小孩 你會買台南一中學區內的房子嗎?

看了許多學長的回覆
我真的是愧對我念了3年的母校
沒辦法成為李安也沒辦法成為陳前總統
更沒辦法成為社會的精英
話說回來
這版是討論學區的問題
還是討論唸南一中有沒有很了不起??
opelisc 你到底想表達什麼????
那如果本來是有機會
被現在的體制稿的沒有機會的學生和家長該不該去 do something?

大家一味的說高學歷不等於高能力
我不否認
但是不能兼備高學歷和高能力嗎

我推測免試升學以後 會加速城鄉差距和南北差距
使 M 型化社會更定型
窮人的小孩更沒有機會了

因為某人(身分特殊不好意思引用)

現在認真配合免試升學的學校是白目

我是覺得會配合免試升學的家長有三大類

一 佳中經濟OK 希望小學成長快樂些
二 相信教育部說的 免試升學的遠景是美好的 大家都能提升(快吐了)
三 不用花錢讀高中職 又能就近 這其中很多本來是無能力選擇學校的
難得看到自己母校居然會出現在討論區裡
我是89級的
雖然我只是一個小小平凡的老百姓
沒有多大豐功偉業
但不管怎樣,我還是以身為南一中校友為榮

opelisc2000 wrote:
事實上不少老闆的朋友...(恕刪)</blockquote那你的老闆朋友可能不夠多
或是都是小公司
你躲在古井裡是怎麼看的到世界呀!!!
只能說你世面見太少!
你的發言跟更年期的歐巴尚有什麼差別?

vkm5150 wrote:

看了許多學長的回覆我...(恕刪)
他可能太自卑了吧!!
我才發現原來這裡一中人也不少
kangksh wrote:
那如果本來是有機會被...(恕刪)


你的邏輯怪怪的...(這裏只談高學歷的而已, 對於免試升學我沒甚麼立場)

這樣講好了, 為甚麼觀念上大家都希望小孩子上大學? 因為過去大學是培養高階人材的地方, 大學畢業=高知識份子/有能力的菁英, 收入自然就會高

結果到了現在, 大家只在意那個"高學歷", 而忽略到高學歷本來就是代表有培養出高能力, 結果為了"高學歷", 整個社會變成考試戰爭, 填鴨教育, 早就失去大學是為了培養能力的地方的概念, 大家想進大學不是要培養自己在社會上的能力, 而是單純想要那張"畢業證書"而已, 難進好出正是亞洲教育失敗的地方, 導致現在大學畢業不在代表高能力的代表了 (不能說能進好大學的高中生到社會就會很優秀, 大學教育與高中教育完全是兩回事)

在整個教育制度越來越亂的情況下, 我們能期待大學能教出多少社會真正能需要的人材? 台灣高等教育的低落正顯現在經濟學上, 能力越低的勞工們的社會, 平均所得會越低, 台灣薪水會低其實也是反映出這個情況

所以有沒有能力變成自己有沒有努力了, 有人高中很努力, 進好大學就開始過荒唐的生活, 也有人高中過的荒唐, 但進社會開始努力打拼, 導致後者會比前者還要有更好的出路的人到處都是


沒有人全盤否定高學歷=高能力, 很多人高中很努力, 進大學也很努力, 進社會也很努力的話不就是高學歷+高能力? 通常這種人就真的會很吃香, 只是現在台灣的教育制度就是很難辦到這點, 這種人也越來越少




franklin0311 wrote:
我是89級的


這裡一堆大學長們
終於看到一個比我菜的了,我87的
錢花的完是財產,錢花不完是遺產

Allend wrote:
你的邏輯怪怪的......(恕刪)



你沒注意主題吧
為了小孩 你會買台南一中學區內的房子嗎
為何要在南一中旁買房子呢
在南一中旁買房子 免試入學的就近入學有加分啊
像我們舊台南縣的就沒加分

這樣跟免試升學沒關係嗎
大家離開國中太久了 還在談填鴨教育
現在基測考的題目每題設定目標給百分之五十的學生答對
已成為不是高鑑別度的測驗(我沒說是好是壞)
有降低學習壓力嗎
一開始實施時是高的
因為錯個四題考不上第一志願 要補作文 同分先比作文 錯一題可能扣一分 作文一級兩分

要注意的是特色高中可能走回頭路
特色高中自己聯招 他會用基測的難度嗎 ?

如果真要提升學生能力 要從教育著手
不是從升學制度著手 免試升學只會照舊更多放棄學習 沉溺在快樂天堂的學生
讓更多想好好學習的學生失去學習的環境

這樣跟你所為提升能力無關嗎

解決教育要從源頭開始
不是覺得高等教育出差錯 就只整治高等教育
台灣教育問題環環相扣

免試升學自許解決問題
反而在創造更多問題
這就跟前年我同事在說的有點雷同

那時候我同事兒子要考高中

他也是在想說要他兒子讀南一中,如何如何的

那時候我心裡os:先考上再說吧!!還沒考上就說的跟真的一樣

我的想法跟有些人一樣

小孩要是想讀而且功課還不錯,那就幫他找個好的讀書環境讓他讀書

要不然功課普普也許只會讓他痛苦過3年,亦或許一輩子

其實我覺得父母要先跟小孩溝通,在幫他分析一下情況

依他興趣幫他找個適當的讀書環境
這個癥結點應該不是南一中還是建中

而是明星校區永遠不敗。

當然現在每個家長都會說健康長大就好。

騙燒耶。看看明星學區旁邊的房價特別貴,就算買不起,也要把戶籍遷過去。

有沒有效果一回事

小孩有沒有實力是一回事。

但是做家長的總是想給小孩多一點的幫助。雖然不一定是真的幫他。

雖然我是在鄉下的國中考上南一中,但是如果我有一點點能力,還是希望可以住到明星校區,讓小孩一路上升。

畢竟同學的家長也反映了同學的素質。有沒有讀書的氣質是有差的。

偏遠的地區小學家長大部份都是低下階層的工作者或是隔代教養,對小學生的要求是有上學就好。真的是快樂長大。

市區的小學家長大部分是作生意或是白領階級,對小學生可是很多的要求,家長的對學校的要求。會讓學校很煩。相對的訓練出來學生的眼界和能力都不一樣。

就跟南一中或是建中。不是教師的教學好,而是本身學校文化就是大部分的精英去讀的。同學的影響力也是很大的。今天南一中放低標準。所有旁邊的學生只要申請就可以念,那他還是南一中嗎?建中也一樣。

台北市由於實施就近就讀,已經消滅好幾家以前台北市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的高中名校。因為收的學生都是附近的學生,所以整個低落。以前是照成績排名。所以有一定的素質在。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