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aei99 wrote:
關於城市的美學.有時要用減法..
我的構想是把台南市劃分成古蹟區與住宅(如東區)、商辦(科工)區.
古蹟區強調整體美化及修復.住宅商辦區整治大流量運輸.
古蹟區多集中於台南中西區與安平一帶.歐洲國家(如巴黎)保留的舊城區即是如此.
巴黎舊城區連民宅窗戶壞了都不能自行翻修成現代樣式.需仿舊處理.足見其政府整治的態度與決心.
有遠見的地方政府.有傳承歷史責任感的人民.造就終極人文旅遊勝地. 有那個人不想去巴黎住上幾天(年)...
"如果你夠幸運 在年輕時待過巴黎 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 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海明威~
府城能否變成一席流動的饗宴? 雖無法與歐洲那些世紀古城相較.但我還是認為可以!
台南走過荷蘭、明鄭、清代、日據.這些記憶即便時過境遷.感覺還是壟罩在這古城的懸浮質地中.
近年來發起的2屆"老屋欣力".就是一種老城人自覺的知性展現.這些有先見與責任感的居民無不希望這座城市
以其特有的歷史身份發光. 台南不應該跟著台北、高雄發展捷運.人口密度、步調習性、運輸距離都不相同.
我較樂見的是古典輕軌載著買菜媽媽、光觀客經過古蹟的畫面...而府城人適合騎單車~
masaei99大提到的我能理解.時間雕磨自然不造作的街弄樣貌.一直以來是我閒暇時騎車閒繞的樂趣.
該修復的還是需進行.否則繼往凋零.新增建的更需具備美感. 二戰時歐洲地區大多被戰火波及.
建物多於1950年後新建.還是一樣漂亮.巴黎手扶梯、剪刀門電梯的老公寓.在我心中打趴一票台灣看起來
像百貨專櫃裝潢的豪宅.. 一個是充滿人文生命力的.. 一個是豪宅...像在LV專櫃生活一樣!
蓋當代形式大樓容易.而要蓋出(修復)仿舊質地.富有"人"味的建築可得要真功夫了.
台南民國後建築師若有這共識.延續日據時期風格蓋房子.我想台南會變成小巴黎(先這樣形容)
現在設計師只能從1980前的老房子室內著手.而通常老房子裝修後還是會比新房子更有詩意.前提是找對設計師..
※日據風格:日本維新洋化後的建築.帝國主義展現(如勸業銀行.今土地銀行)、洛可可、巴洛克石材雕花建物.
民國後二丁掛建築也獨具韻味.如民權路近全美戲院一帶.※
倫敦男孩wrote:
中國信託,目前在整修中..
我也不知道會作何運用.誠心希望他們別搞砸了(外觀).
個人覺得那一帶有種貴族氣質..可想而知.早年在那置產的.應該全都移居國外許久.
晚上12點後那兒幾乎沒人煙.我特別喜歡繞那附近聽老房說故事.
PUB那條小隧道.感覺住那每天經過很幸福

~我常照你的blog找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