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虎尾寮後甲斷層

IDTS wrote:
政府投資地質研究的...(恕刪)


因此要危害因子有下列兩個

1.不良建商或建案
2.潛在危險區域

以上若2已成立,又遇到1、那災難只是早晚的問題

2成立的狀況下要避禍,唯有建商不完全以營利為目的,而是在法規與良心先決之下決定利潤。
但建商不是公益團體,要獲利,所以合理來講,斷層帶的房價要比一般區域貴才對,因為制震成本高,成本反應在售價上

最佳選擇應是
優良建商建在非潛在危險區域的建案,但購屋要考慮的不只這幾項

所以自己選擇自己承受,買屋跟選老婆差不多 哈哈哈😄
房地產問題討論多了都是爭議,
純就斷層部分討論,
侄子是成大地科的
他說後甲斷層是原來是存疑斷層,隨著探勘技術的進展,後來列爲二類斷層
但近年來探勘的結果發現每年長高1.5-2公分,越來越陡
田野調查也有發現路面因此產生的龜裂
學界普遍認定為活躍斷層,
系上教授已經呼籲了好幾年,應該改列爲一類斷層
不過他們一家也是雷打不動,安住在本區
他說往好處想,絕對不會有淹水的問題



資料原圖取自2015年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 馬國鳳研究團隊
馬國鳳研究團隊曾在2015年發表「台灣地震危害
前試圖」,當時預測未來30年南台灣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機率高達64%,若將時間拉長到50年,南部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機率高達82%,比其他地區來得危險。

上面圖片在這篇新聞看到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973508
若不是斷層帶的錯動引起的地震 我想在斷層帶附近因該都沒問題啦。至於斷層帶會不會錯動,這還是給專業的科學研究去研究吧。

cmwang40 wrote:
房地產問題討論多了都...(恕刪)


不知為何重複發文自刪
https://www.twreporter.org/a/dangerous-fault-architect

這篇比較詳細啦!
要買房子要仔細看,
那條斷層危險!
液化區能不能買!
那種建構格局的房子不能碰!

裡頭買房該知道的不該知道的都有了,
做足功課買到好房的機率就會大增喔!
我沒看錯吧!
後甲里斷層是裡面最高的,幾乎有一半機率!!(不是說不會動的嗎?) 
無論如何買大樓確實要好好評估,地震過後一段時間,這些事很快就會被遺忘,討論串也很快沉到不見,但希望購買斷層帶大樓的網友一定要請建商多加個制震器或防震工程強化,畢竟房子買來是要住一輩子的。
要點進去看,
內容超有用的。
POPER2.TW wrote:
我沒看錯吧!後甲里斷...(恕刪)
旗山斷層 機率6%
車籠埔斷層 機率<1%

古時有逐水草而居,今時有逐已活動之斷層而居。若有久未活動者,高其機率???

中央氣象局有據此發佈地震預警了???

也請上面大談機率的板友不妨教教我們,這裡所謂的機率是什麼除以什麼?
又不是我做的研究我發表的,是馬國鳳發表的。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傑出獎第四屆得主——馬國鳳,畢業於中央大學地球物理學系,取得台大海洋研究所碩士學位之後,在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一年,一九八八年前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地球與行星科學系深造,於一九九三年取得博士學位,同年返國服務,任教於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擔任副教授,一九九九年升等為教授。她是國際知名的地震學家,專門研究地震物理學,探討地震形成、破裂、結束的過程。/font>

你有點進去看內容嗎?
有仔細看嗎?
應該沒吧!
你的問題裡頭都有答案,
為何車籠圃會<1%
內文就有答案。
我努力找最新最仔細的資料出來
不管你要買房或是要賣房
拜託,至少也用心看一下
用點心就能少擔心


IDTS wrote:
旗山斷層 機率6%車...(恕刪)
很多人不愛爬文,我就擷取一小段方便不愛動動手的朋友

2015年,由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馬國鳳領軍的「台灣地震模型」團隊,公布了讓政府以及建商都很頭疼的「台灣孕震構造發震機率圖」。在公布機率圖後,某位部長跟馬國鳳說:「 馬老師你好勇敢喔!這樣會影響房價耶。」馬國鳳心想:「影響房價是我們要關心的嗎?房價會被這些因素影響,也是合理的啊。」比起房價,政府應該更關心的是人命安全、企業與社會的財產損失。這張圖表,正是在提醒主政者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過去,經濟部地質調查所曾經公布33條活動斷層,民眾可上網查詢自家或是公司是不是剛好在斷層帶附近。台灣地震模型團隊這張機率圖,主要任務在提醒台灣地震危害潛勢,主要是用來地震防災演練及地震危害風險管理,但同時也更警醒各界的防災意識。

想要評估發震機率與規模,必須很熟悉每個構造的「脾性」。最基本的,就是要知道每個構造的位置、長度、斷層面幾何、會怎麼破裂等資訊,然後推算若發生地震可能造成多大規模;再來,還要了解每一條構造的地震歷史,知道過去的地震週期,才能推算未來的再現週期。

機率圖中,顏色越深紅的構造,發震機率越高。這次引發花蓮大地震的米崙斷層,在兩年多前即已評估有42%的發震機率,規模6.4,正好就是這次地震的規模。顯示了這張預測圖,無論是對民眾或是政府,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專注於地震教育的「震識」網站副總編輯潘昌志表示:「我覺得可以 highlight(強調)30%以上的那幾個。30%以上就算蠻高的。 隨著一年一年過去,由於板塊運動等因素,外在的作用力仍持續存在,所以它發生的機率會越來越高 。」以未來50年來看,超過30%機率的斷層,大多集中在台灣西南部及東部。

馬國鳳也毫不猶豫的點名西南部的幾條斷層,像是後甲里、木屐寮-六甲斷層,以及中洲構造。拿出一張表格,標示出木屐寮-六甲斷層的發震週期是177年到277年;而上次這個斷層錯動是在西元1862年。也就是說,依照發震週期來看,木屐寮-六甲已經又逼近能量釋放的臨界值了。

需要提醒的是,地震科學還有許多未知;對於機率小的構造,雖然可能不像高機率構造那麼令人緊張,但防災意識絕對是全體台灣人民應該具備的。

此外,這張機率圖,還會隨著時間而動態調整。比方說,米崙斷層這次發震過後,會稍稍平靜幾年,也因此,這張機率圖在2018年底更新時,米崙斷層就會比現在顏色稍淡,而其他斷層顏色會隨時間變深。只是,米崙斷層的週期偏短,大約70年會釋放能量一次,也因此,以未來50年的機率來看,米崙還是會比其他上千年回復週期的斷層紅上很多,不能因為這次震過就掉以輕心。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