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對房產的觀念,
應該是土地會漲跌,但地上建物只有跌的份,但看那些台南東區的老大樓,每間都2x年以上,但開價也是8、9百萬起跳,還有到一千多的,很好奇的是雖說地點位於市中心地帶,真的很棒,但又不是像透天可以砍掉重練,花了8/9百萬,裝潢水電重拉一定少不了,這樣不等於也花了一千買一間年紀比自己大的大樓,真的有人會買嗎?
都2x,甚至快30年的大樓,就算現在結構還好,難保再震個一兩次,不會變成危樓,真的還有這個價值嗎? 有沒有哪裡可以查得到每棟大樓的結構安全嗎?
當初也是跟版主想法一樣.為什麼土地持分少.還能漲了又漲..
甚至開價都直逼市區外圍新透天的價錢..
而且又要花整修費少則數10萬.多則1,2百萬.而且都要現金支出
後來我發現主要是老年化的社會來臨.透天產品變的是愈來愈不吃香..
有些朋友原本住的是新透天.因為管理與整理不易.都想改住大樓..
但是新大樓的地段.大多巷弄之間.地點好的價錢又是天價..
所以退而求其次.老大樓變成很多人的選擇...
原因如下
一.上下樓問題
二.出入安全管理
三.因為行動不便.所以會以生活機能佳為考量..
四.老大樓的公設低.同樣坪數.就是多很多.
五.同一平面好整理.
六.家裡相處較有凝聚力.
七.東區老大樓所在生活機能大多成熟.
八.相對於新大樓的價格還是親民許多..
九.社區與管委會運作巳經上軌道.大樓公費也積累不少..
目前我也花了半年的時間整修完.巳經入住一個多月了..
在經歷最近大雨轟炸之餘..除了.一個窗框滲水問題之外.
其他都處理好了..
總之..漏水是老大樓常見的缺點.但至少看的到.可以處理的到..
能撐個幾十年.我想也夠了..
至於大樓結構部份.就真的要看社區居民的評價了.
當初要買這社區時.發現轉售的紀錄很少..5年來只有3間轉移.
其中2間還是今年的事..
所以觀察社區大樓的售出紀錄也是買老大樓很重要的參考之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