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老舊平房整修(不加蓋)是否違法?

各位前輩:
如果平房年齡相當大(可能超過40年),老到連地政事務所都沒有建物登記(只有土地登記),
住這樣的房子是否違法?
不加蓋,只作結構整修與內部整修的話是否違法?(單單結構整修會被視為違建嗎?)
感謝大家!
2015-03-17 12:4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平房整修
我只知道台南市民國七十幾年之前的屋頂加蓋鐵皮屋違建,之後都不必拆.
我家就是,整排都是屋頂加蓋鐵皮,只被罰過一次.
台南當地房子樓頂加蓋鐵皮變成自家神明廳,拜供奉神明與祖先牌位,有什麼好奇怪的,只要證明加蓋是供奉神明未住人就不罰.

40年前,其實你單獨一戶要蓋什麼東西,市政府官員根本也不會理你,除非被舉報違建.
我印相中,40年前台南市只有19萬人,11萬人住在安南區,其餘區僅8萬人.
南區、安平區、東區,不是魚塭農地就是亂葬崗.

尤其是南區,整片都是舊府城外的亂葬崗.


安南這麼早就發展,為枙排水還這麼差?
goodpeggy wrote:
安南這麼早就發展,...(恕刪)


你必須去問鄭成功或他兒子鄭經.
沒有保存登記就是違建
違建可分 "既存違建與新建違建"。
既存違建是採取緩拆策略,而非就地合法。
新建違建是即報即拆。

原PO所稱之整修,若整修範圍過大,
是有可能會被檢舉後,被建管單位認定為新建違建。

嘉義購屋 wrote:
沒有保存登記就是違...(恕刪)


感謝各位前輩貼版和私訊回覆,
看來如果地政事務所都沒辦法查到保存資料或想辦法申請過建物登記的話,
這房子應該會被視為違建,

另外,關於整修是否違法,
小弟後來查到的資料也說「修建」範圍超過某個程度時,
一定要申請建築執照,私自施工的話就算違建。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7062807307

遐想奶茶 wrote:
40年前台南市只有19萬人,11萬人住在安南區,其餘區僅8萬人.
南區、安平區、東區,不是魚塭農地就是亂葬崗.

根據台南市政府的統計資料
民國64年(40年前)台南市有52萬人,6.8萬人住在安南區,其餘區共有約45萬人,荷蘭人於1624年(390年前)佔領安平,在當時的大員市集興建台灣第一街時,安南區這個名詞還沒有出現。

更新日期: 2013/10/21 17:26:00
市內行政區最大為南化區,位於東經1210,北緯230,面積171.5198平方公里,人口數8925人,最小的行政區為中西區面積為6.4486平方公里,人口數79271人。
一、行政區沿革:
(一)1945年12月14日本市改制成為省轄市自治區,分東、南、西、北、中、安平、青濱、真濱等八個自治區。
(二)1946年,原台南縣安順鄉併入台南市,是為安南區,並重新劃分為東、南、西、北、中、安南、安平等七個區。
(三)2004年,原中區、西區合併為中西區。全市分為東區、南區、中西區、北區、安南區、安平區等六個行政區。
(四)2010年12月25日,原臺南縣與臺南市合併,全市共分為37個行政區域-新營、鹽水、白河、柳營、後壁、東山、麻豆、下營、六甲、官田、大內、佳里、學甲、西港、七股、將軍、北門、新化、新市、善化、安定、山上、玉井、楠西、南化、左鎮、仁德、歸仁、關廟、龍崎、永康、東區、南區、中西區、北區、安南、安平。
二、各行政區域沿革:
1.中西區:
  本區原分別為臺南市中區及西區二個行政區,93年1月1日合併而成為中西區,行政區域東以北門路一段及大同路一段與東區為鄰,南以健康路一段及永華路與南區為界,西以中華西路二段、民權路四段與安平區接壤,北以成功路、文賢路、武聖路、和緯路五段,沿鹽水溪與北區接壤。面積6.4486平方公里,人口約8萬人,分為38里、752鄰。
  區內人口密集,道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名勝古蹟林立,金融機構遍佈,商業發達,轄區內有小學7所,國中3所,高中、高職3所,專科學校1所,大學1所,本區名勝古蹟、文化景點多處,其中一級古蹟5處,二級古蹟4處,三級古蹟21處、4個文化園區、3個輔導商圈,可謂臺南市最精華的地區。
2.東區:
在日據時代,係由竹圍、東門二區改編而成民 國 35年時,安順庄(及現在的安南區)劃入本市,使本區位置趨向臺南市東南方,但是仍沿用原名東區。光復初期,大部分區域均為農田,後因陸續有國立成功大學的設立、竹篙厝、虎尾寮劃為工業區,及民國66年時,竹篙厝段304公頃所開發的第四期重劃區,使得東區公共設施完善,人口遽增,為理想文教住宅區。至民國70年時,共轄分四十二里。民國82年5月崇善里劃分為崇善、崇成二里;大智里劃分為大智、東智二里;關聖、東聖二里,91年2月4日經調整後,計轄45里,轄分1207鄰。
民國95年1月9日重新調整,將關聖里劃分為關聖、文聖、南聖3里,計轄47里,轄分1279鄰。民國99年7月27日中興、復國里併入後甲里,目前計轄45里,1240鄰,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臺南縣市合併改制,區名維持不變。
3.南區:
  本區原為府城南門城以南,古稱南郊地區,行政區域轄有夏林、水交社、大林、鹽埕、鯤鯓、喜樹、灣裡等地區。地理位置:東與東區及仁德區為界,南以二仁溪與高雄市茄萣區為界,西臨臺灣海峽,北與中西區接鄰。因位於臺南市之南,故名南區,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臺南縣市合併改制,區名維持不變。
4.北區:
本區位於(原99年12月25日升格前)台南市北端,故號稱北區,是集日據時代後期之老松町、寶町、明治町、福住町、入船町、北門町、花園町、三分子、鄭子寮、大港寮、文元寮等綜合而成。今(東以柴頭港溪與永康區相隔、北門路、小東路與東區為界,南以成功路與中西區連接,西以武聖路及和緯路與中西區為鄰,北以鹽水溪緊接安南區),全區面積一0.四三四平方公里
5.安南區:
  清光緒 13 年(西元 1887 年)臺灣建省,原臺灣府改稱臺南府,原臺灣縣改稱安平縣。北臺江之和順寮莊(新和順、舊和順、外塭、中州寮、五塊寮)、安順寮莊(下安順、頂安順、溪頂寮、布袋嘴寮、新寮、總頭寮)、溪心寮莊(溪心寮、十三佃)、海尾寮莊(海尾、溪仔墘)、媽祖宮莊(媽祖宮、四草、本淵寮、十二佃)等五大莊屬安平縣外武定里;另北臺江之公親寮莊(公塭仔、青草崙、土城仔)等三大莊以鹿耳門溪為界則屬嘉義縣西港仔堡。
  清光緒 21 年(日明治 28 年,西元 1895 年),日本據臺後,全臺行政區域迭經更動,唯北臺江之外武定里及西港仔堡皆屬臺南管轄。民國 9 年(日大正 9 年,西元 1920 年),全臺行政區域劃分為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五州及花蓮港、臺東兩廳;原外武定里之和順寮、安順寮、溪心寮、海尾寮、媽祖宮及西港仔堡之公親寮、學甲寮合併為新豐郡安順庄,原西港仔堡之土城仔則併入北門郡七股庄。
  民國 27 年(日昭和 13 年,西元 1938 年),土城仔劃入安順庄,合成八大部落。民國 34 年(西元 1945 年),臺灣光復,臺南州回復臺南縣,新豐郡安順庄改為新豐區安順鄉。民國 35 年(西元 1946 年) 3 月 10 日,安順鄉奉令劃歸臺南市管轄;為茲紀念,取安順之「安」與臺南之「南」,合稱為「安南」區,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臺南縣市合併改制,區名維持不變。
6安平區:
  一 五○○年左右,隨著世界海運的暢通,陸續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航經台灣海峽而發現『福爾摩沙』-台灣。明熹宗天啟二年(一六二二年),繼西、葡而來的荷蘭人為了在東洋尋找一個據點,乃佔據澎湖島,後來受到明兵的驅逐,逐於天啟四年(一六二四年)離澎,改向澎湖東邊的台灣-安平,佔領安平之後築『熱蘭遮城』(亦稱台灣城)以為防禦,並形成市鎮,是為『熱蘭遮街』,展開與中國大陸及日本的貿易。
由 更早的歷史記載看來,安平鎮在三國時代被稱為『爽洲』;隋、元時為『琉球』;明代稱為『東番』、『台灣』及『北港』;荷蘭統治時代,單以『大員』之名。明永曆十五年(一六六一年),鄭成功來台驅荷,乃改以『台灣』稱安平鎮,鄭氏三代皆奠都於此。清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鄭克塽降清,台灣歸於清國版圖,以台南為台灣之首府,而安平鎮即為『效忠里』,設有水師協鎮署,並署五館:閩安館、金門館、烽火館、海仙館、提標館等官署。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台灣因清日馬關條約而被割讓。明治三十四年(一九○一年),改效忠里為安平街,隸屬於台南廳。大正九年(一九二○年),台灣自治制施行,將安平街改為安平區乃沿用自今,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臺南縣市合併改制,區名維持不變。
哇…好像在看歷史課本唷~
minhsien0330 wrote:
各位前輩:如果平房...(恕刪)
1905年(明治38年)第一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
州廳別 人口 男 女
臺南廳 19萬2379 10萬2604 8萬9775
鹽水港廳27萬1464 14萬4605 12萬6859

1956年(民國45年)臺閩地區戶口普查
共計 男 女
臺南市 28萬4200 14萬4740 13萬9460
臺南縣 70萬8211 35萬1306 35萬6905

1966年(民國55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
共計 男 女
臺南市 42萬4765 22萬1865 20萬2900
臺南縣 90萬8970 47萬1708 43萬7262

1980年(民國69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
縣市別 人口 戶數 每戶
共計 男 女
臺南市 58萬2485 30萬1548 28萬0937
臺南縣 95萬8917 50萬0989 45萬7928

19萬人看來是110年前的數據...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