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店內有個簡單的辦公桌,室內放滿了榻榻米,雖然東西多但倒不會很雜亂,負責接待的是孫子李宗勳,李金水的第
二代子女都在外工作,並未繼承家業,孫子原本跟在中國經商的父親一同生活,因服兵役的關係回到台南,跟爺爺一同居住,後來也對榻榻米產生興趣,所以就產生了這麼一段爺爺收孫子為徒弟的佳話,讓老店的精神能傳承下去。

我已經事先將想放置榻榻米的地方先量好並寫下來,小老闆會估算尺寸,榻榻米有個標準尺寸,但每個人想做的尺寸多半不同,所以李宗勳先大概在白紙上估算完畫圖後,還會拿給阿公,讓它過目這樣切分是否可行,站在店外,看著祖孫倆互相討論的模樣很讓人感動。阿公李金水是佳里人,二次大戰後因為在鄰居正好在幫在岡山開榻榻米的日本人找學徒,由於當時台灣社會對榻榻米需求量大,所以收入不錯,那時警察薪水一個月日幣24元,榻榻米師傅月收入可達日幣60元,於是李金水便去應徵,這一做就是70年,日本人教會台灣人做榻榻米後,台灣成為榻榻米生產專區,製作出來的十分精實又美觀,加上人工成本較低的關係,所以早年許多日本人還專程來台下單再回國販售,再加上當時許多老房子陸續翻修,所以生意很好,工作之餘還要出貨,最多一天可賣出十多張榻榻米,10多年前,李金水一個月還可做7、8萬元的訂單,近幾年來因現代化的關係,生意慘淡,比較多的是有人會來買跪拜用的蒲團,偶爾有些日本料理店會堅持選用榻榻米,但現在稻草、燈心草的成本也相對提高,而且必需因為客戶尺寸,提供客製的服務。

屋後是自家工作區,還有一口古早式的壓水器,製作榻榻米除了技術外,雞絲頭也有一堆,不同的邊角或草墊裁切,就必需使用不同的刀具,一般常見的榻榻米分為2個部分,表面一層是草蓆,過去以藺草編成,現多改以燈心草,至於面蓆下的是較粗的草墊,多用稻草製成,做榻榻米的稻草必需經大太陽曝曬,等完全乾燥後再進行壓製,過程中還要加入蟲粉,讓榻榻米不易長蟲,然後再用機器把稻草壓平,再用粗繩固定,做成厚厚的草墊。

店內的榻榻米有4種包邊,包邊是榻榻米的精髓,以織錦包覆的邊條,在日本文化裡是為了彰顯主人的貴氣,所以整張榻榻米的質感完全在這包邊上,務求伏貼緊實又不落絲毫縫線痕跡。

現場看阿公製作時,爺孫兩人合力將草墊抬上工作台,用木尺量過,再用裁刀一畫,草墊馬上一分為二,切好的草墊再鋪上面蓆,將四邊的角固定好,然後用布袋針縫上包邊,只見他先在掌心綁著一塊三角形的厚墊,功能相當於女紅使用的頂針,一針扎下去,不急不徐的力道,待整條包邊縫好後,再用鉤子將縫線拉緊,固定好面蓆與草墊。
榻榻米的排法也是個學問,參觀彩虹來了的時候,店主人Erik帶到頂樓參觀和室時特別提到,若是一個空間完全擺同一方向,尖角相對,會顯得銳氣太重,所以泉興的祖孫兩人才會花時間跟客人討論,切割的大小及方向,這種手工製作老店才有的人情味,是現在機器生產無法取代的。
下圖為彩虹來了頂樓空間擺放的榻榻米

我製作的長寬分別是長250cm,寬110cm,泉興的標準榻榻米尺寸為單人大小,約是長180,寬90,售價$1,200,所以我的尺寸是一塊標準榻榻米,其他的區域,泉興會去切割,最後定價是$2,600元,因為跟小老闆說是彩虹來了跟大菜市謝宅介紹的,所以最後是收$2,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