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變哪有那麼簡單。如果每位消費者買預售屋就是看在客變性,那建商不就被搞死?況且也不是說不經過管委會比較好申請變更使用,建商肯定一開始就是按施工圖說去施工的,不可能途中因應客變打掉分間牆或是變更結構的,還是得等建商完工取得使用執照後才可能答應客變需求,別在這裡亂誤導。
大家也得看一下成屋市場,嘉義前一批的預售早就完銷,剩下的不是格局太爛就是調漲3.4次的未來價。成屋部分沒有人釋出。給樓主的選擇是下一批新推案的預售屋但價格應該都上30萬/坪,又或者買換約物件但自備款要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推案預售屋優點:自備款少、格局任選 缺點:總價高、新制無法轉約換約優點:總價低 缺點:自備款高成屋沒物件
基本上嘉義西區不少商圈像是仁愛、文化,又或者是鄰近車站的商圈房屋的增值性都可以期待,也沒有必要執著一定是要新屋或預售屋,若考量預算,在20年內的中古屋也不是不能考慮,如果像前面提到又要變更使用的話,勢必也得將這筆費用算進去吧?
重點是長輩有沒有把增值性給考慮進去吧?要是我就會考慮這一點。我建議可以跟長輩商討生活機能跟增值性這兩部分,若是之後要換掉舊房讓長輩過去住,生活機能這一點就很重要了。誰也不想住在荒郊野外又遇到沒有人可以協助的情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