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長講幾句話爭取選票不用錢.
但是真的蓋下去要考量的因素超級多.
仔細想想就會知道不太可能.
政府其實原本規劃了許多 東西連貫的省道級線,
但是很多 東西連接段不是尚未道路化就是還沒蓋.
很大原因就是 地質 / 保育 / 經費問題.
後續這些路線絕大部份都被解編了.
(不蓋了)
如話題中的 國道六號東延,
走的是 原台14線 廬山 - 銅門段.
台14線原本 是編 彰化-銅門,
但 廬山 - 銅門 段 在 馬總統時期就解編了.
換言之 政府不打算再蓋 這段路.
最大的問題就是地質問題.
該處 路線 由 海拔 1000m 左右的廬山,
要通過 海拔 3000m 以上的 能高山.
沿途山高谷深,
地質破碎.
要穿隧道?
上覆岩盤壓力大得驚人.
搞不好鑽一鑽又鑽到地熱 泉水.
岩層也很多不是好施工的.
要蓋高架?
XD 有開過國六 草屯到埔里 0-400m 海拔 就知道 有多高了,
2000m 落差 會是什麼樣子?
就算硬蓋好了.
信不信來個大一點的地震 或 颱風就讓你蓋好的路段 支離破碎?
所以因地質產生的問題就是: 天價經費 / 施工困難 / 安全問題.
另外還有 保育問題 等其它問題.
如果真的能蓋,
馬政府時期早就蓋了,
幹嘛還解編.
如果像議長講的技術都可克服.
那 中橫 台8線 谷關 - 梨山 段 為何現在還只有 緊急便道?
一般民眾還不得通行哩.
先克服這個給我們看看.
(政府重建多次 還是都還給山了 才放棄)
人不一定勝天,
真的要多想想.
就算想勝天,
也要有錢才行.
雪山隧道 海拔 44m-208m 13公里 花了 600億,
國六東延 穿過能高山, 假設 1500-3000m 假設 15公里, 要花多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