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小弟在看房子的日子
從4.5年前看到的預售屋開價600-800
一個月不到3萬的薪水,而且連頭期款
都要用借的怎麼可能買得起
好不容易薪水高一點,也存了一些頭期款...無奈的
現在的彰化市的預售屋都開始建起小豪宅(奢華電梯別墅)動不動就1200-2000多
隨著投資客炒作房價,現在建商越賺越多,所以有賺到錢後又來搞大一點的
加個電梯,將建材升等好一點,搞點現在化的設計外觀...
一樣的坪數成本可能多個200-300萬...開價卻是快2000萬
專賣給拿頂級黑卡的上流人士
以前那種平價式的小透天都沒人建了
就算是中古屋都是一堆投資客買了,等轉賣賺一手
太舊的老屋也看不上眼,
想到30幾年的老房子,除了問題一堆外,就算花了幾十萬整改,還能住幾年?
一直在想是否能不能自己買地自建,
又考慮到獨立自建獨棟房子的成本會比較高
一樣的建材如果蓋雙併或連棟透天型別墅會比較便宜
有在網路上看到有專業的建築公司,專門承包所有工程
有點類似你自己有地或買地的話,你就是業主,花錢請建築師幫你全包
成本會比你買建設公司(含代銷成本/股東分紅/廣告成本)還來的便宜
假設用法拍的方式取得合適的土地,
蓋個連棟型小透天,因為是自住,不需用高級建材
只需實用型,外觀請人設計一下,也不輸給最近的建案
每棟約建坪約60坪的成本應不會超過600萬
內裝潢看個人需求可自行追加成本
如果用集資的方式採個人名義一起登記為起造人
(自己當建設公司)共同請營造廠蓋房子
我有先查過可以用共同買地自建自住,產權歸分割給各起造人,
也不需課徵契稅/營利稅等...畢竟不是拿來賣的..
除非建好後有人要賣.那是所屬個人行為..該戶需被課稅
不知這個辦法是否可行....有人會跟我一樣的想法嗎????
1地坪算10萬好了,
1地坪蓋2建坪,
每建坪的土地成本就5萬囉,
再加上全RC造價算6萬,
應該還會再炒漲,
這樣1建坪總成本就11萬以上啦,
還要考慮建地的面寬和深度,
如果是120坪地=396.7平方公尺,
假設建地格局是=面寬12X深度33,
這樣只能蓋2戶且偏狹長型的喔
若是面寬20X深度20
這樣可以蓋4戶會好很多,
建地深度超過20米就比較浪費了,
因為一般建物深度很少超過13米的
(建敝率算60%的話,
12/20差不多)
彰化市長壽街巷內的獨棟,
建物非常淺只有8米多左右吧,
巷內似乎還有開價2600萬左右的,
那一間可能有比較深,
我走路測過建物有16.17米深吧
正長壽街店面開3700萬左右
那邊直接是民生國小補習班和市場,
環境有點吵雜,
沒想到能漲成這樣吧
其實要自地自建,
一定要找面寬大的建地,
不然鄰損問題很麻煩,
你想合法開側窗,
不被人檢舉騷擾要封口費,
面寬還得再減去左右各1.5米的,
彰化市區建地面寬都相當的窄,
只能往郊區去找了
長壽街....那邊算是彰化舊市區(車路口)了吧
感覺上已經有點沒落了..除了靠近市場跟學校外
而且現在彰化市區因為家樂福商圈及大埔商圈
這幾年來蓋了不少建案,跟進許多商家開店
人潮有逐漸轉移到南(大埔)北(家樂福)兩邊的趨勢
車路口那邊巷弄內的房子喊到2000多萬太誇張了
如果我有2000多萬,還不如去買中央路那區的豪宅..
在那邊開車交通又方便
如果要找自建地的話,當然不可能會以這些精華區為目標
可能會從外環又不會商場太遠的地方..
例如茄苳段交流道那帶田地
都市計畫後改住宅建地,還是有很多地還沒釋出
或是國聖國小那區卡在台化還未轉型,地價還沒漲多少
最近華山路靠中山路那邊79坪建地法拍被2200萬標走
南興段崑美路那邊法拍價也還在1坪10萬左右
目標是蓋小坪數迷你宅的話,本來就不需要大到100坪以上
如果有那麼大的地釋出..一定很多建商/投資客搶
反而那種坪數不大也不是在精華區.比較有可能買到便宜
最好是原本就是空地後來改建地那種就不會有擾鄰事情
剛好可以建2-3戶的小透天宅(幻想把透天建成小豪宅的感覺)
市區的地還真的碰不得...彰化有錢人還是很多
蓋一間約90建坪的農舍,
大概也要花上600萬含圍牆吧,
蓋農舍其實最爽,
沒有地形的限制和鄰損,
我設計圖都規劃好了哈,
雙併田字型建物,
面寬約9.8米,
深度約11.5米,
單層約34.1建坪,
蓋2.7層左右,
(設計空間時最好把家具和窗戶都規劃好,
這樣才能兼顧隱私和做到最精緻的使用配置,
窗戶亂開會使人產生不安全感,
附近家具也會積超厚的灰塵,
甚至進水發霉,
窗戶的寬度最好1.4米內,
不然做窗簾時會浪費不少布料喔)
1F:3房1衛1廚1儲藏(樓梯下),
樓梯間實際寬約2.36米,
樓梯平台也有1.1米,
這樣搬沙發等大型家具上2F客廳才不會卡人+撞壁弄髒
2F:3房1衛1客廳,
3F:1神明廳和1房1衛1儲藏,
我們不喜歡弄套房去破壞各房間方正的格局,
每層的衛浴都有1.76X2.5米,
(樓梯下千萬別弄小衛浴,
而且每層衛浴要上下層定點定位,
才不會牆內的水管到處亂拉,
水管也不要埋在外牆中,
大地震時容易裂掉漏水,
還有南方和西方的受熱外牆面較容易熱漲冷縮)
(我是設計房子最後面的1個大方格空間給廚房,
而隔壁的衛浴+專吹冷暖氣的較小房間,
又是房子最後面的1個大方格空間,
各佔住左右大方格
田字型就是4-6個幾乎對稱的大方格空間排列組成,
然後廚房水管和浴室水管都做在雙併中間的隔戶牆裡,
隔戶牆用1B磚=2塊磚厚度,
才會容易修復大地震破裂的水管喔)
(樓梯間的位置也是固定比較好)
(很多家庭的套房小衛浴只有1.5X1.8米實在很可憐,好像窮學生套房)
還要另外蓋倉庫放汽機車和農機具,
這樣就能遮風避雨防西曬,
兼享受修機車樂趣了
房子打算朝西北或東南,
這樣子夏天吹西南風的受風面積才會到最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