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彰化將蓋捷運

為什麼往台北跑?因為交通發達丶工作機會多。那麼為什麼不把自己住的地方也變成這樣,不行不行。蓋了會虧損丶老闆就是給低薪資,要改善改變啊!
----------------------------

在交通方面,原PO點出關鍵原因,彰化市和台中市密不可分,兩城市間通勤人口非常龐大,國道大雅-員林路段、台74中彰快速道路,都是常常塞車的路段,尖峰時刻可以說是天天塞,另外,台鐵部分,台中-彰化的運量是台鐵短程運量中的第6名,也就是說「台北-中壢」搭車人數的8成,就是台中-彰化的人數,只比排名第3名的「台北-中壢」少1000旅次。

JC_One wrote:
拉椅子、吃雞排看戲ing...(恕刪)

彰化薪資這樣,就算工作機會增加
大家看到薪水,沒嚇跑也腿軟了一半
彰化另類的幸福城市耶~~~都寧可替老闆想他沒賺錢很可憐發不出薪水,也不會替自己的低薪想
樓上發言本日最中肯!!!
彰化要不是被員林發展預算吃掉的話,早就不是現在這樣了!
火車站前喬友大廈都快成古蹟也不願處理掉蓋個百貨公司之類的.....唉.....
以下是轉貼台北市長柯P對前瞻建設計畫的看法:

【軌道建設應回歸專業、核實評估】

本來今天早上要去立法院公聽會,說明臺北市在過去30年,發展捷運的一些經驗。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想要趁這個機會跟中央說明及提醒。不過後來發現,這個公聽會已成為藍綠之間的口水戰,出席也沒有辦法讓這些問題 可以清楚地表達,所以決定在這裡向大家說明我的完整想法。
 
總金額4200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軌道項目,各縣市無不積極爭取,不過臺北市大部分的軌道建設都已經完成,目前規劃中的「東側南北向軌道運輸系統⏌,今年已編列2400萬元的預算在做可行性評估,要等到可行性評估出來以後,才能知道這個計劃需要多少預算?需要中央幫忙多少?這也反映了我一直以來的施政態度,務實依專業來制定政策,而非淪為政治喊價。籌措經費當然重要,但能否落實執行,讓每一分錢都服務到市民真正的需求,更是軌道建設成功的關鍵。
 
臺北市在過去30年發展捷運,有三個問題做得不好,第一是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以交通為導向的都市建設)失敗。理論上每一個捷運站周圍,都應該是一個小型的都市計畫,有基本的生活功能,包括超商、診所、托嬰、托幼,各種社區福利設施,甚至要刻意減少停車位,換句話說,在這個捷運站旁邊的居民,會盡量以捷運作為代步工具,但這個以捷運交通為導向的都市計劃並沒有落實。
 
第二點是商業化失敗。以日本新大阪車站為例,它就結合了各種商業空間。為什麼我敢說「未來兩年臺北捷運不會漲價」?因為現在市府要求它要最大商業化,以業外收入來彌補運輸的虧損,但是因為以前捷運站設計時,未考慮商業空間,所以現在要商業化、增加業外收入仍有很多限制。理論上,人流就是金流,也就是說,很多人在捷運站聚集,捷運站就會是一個商業重地,所以過去我們興建捷運共構住宅,戰略上是錯誤的,捷運站應該是跟百貨公司、商業的機構去連結,而不是住宅。
 
第三點是產業化失敗。過去臺北市的捷運花了6千億元,可是並沒有因為這樣就建立起臺灣的軌道產業,相對的,中國大陸現在已經在全世界各地輸出高鐵,已經建立自己的高鐵產業。這三個敗筆,當我們要再一次大規模發展軌道建設時,必須反省改進,在組織、制度各方面有所改變,以免重蹈覆轍。
 
這次的4200億元軌道建設特別預算,也要提醒兩個問題,自償性和配合款。我們最近檢討臺北捷運的財務,發現以前在規劃階段時,高估土地開發的利益、也高估運量。對於實際的財務自償性過於樂觀,造成後面的政府團隊接任的時候,處理自償性的債務有相當大的困擾,臺北市也不例外。另外一點,蓋捷運不是只有中央給錢,地方政府也要有配合款,有些縣市需要的配合款根本就超過它的舉債上限,很難想像中央給了地方這麼多錢,將來的配合款是不是又要中央再替它出錢,所以這種財政紀律的問題若不注意,4200億元花了,還是會有後續的問題。
 
另外,我想請全國民眾共同來思考一個問題:目前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還有高雄市,都有捷運工程局或捷運工程處,但臺灣需要5個捷運工程局(處)嗎? 此外,臺北市有臺北捷運公司,但機場捷運線由桃園捷運公司在經營,將來淡海輕軌線是新北市要經營,每一條路線的自償性都很有問題。事實上,臺北市跟新北市為了環狀線中環段(第一階段)已經開始有些爭執,因為這條捷運線通車後,它的現金流量預期會是負的,但這筆虧損到底要由誰負責?公共運輸不一定要賺錢,為了公共利益政府可以補貼,但是要補貼多少?誰補貼?這個要講清楚。
 
今天這筆4200億元特別預算丟下去,執行單位到底是誰?如果每個縣市自己去成立捷運工程局,自己去執行的話,臺灣到底要幾個捷運工程局?蓋好後臺灣需要幾個捷運公司來營運?這個問題我們已經跟交通部討論很久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結果,本來我還特別約林全院長要討論這個問題,不過當時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還沒丟出來,現在這個問題變得更急迫、更嚴重了。
 
坦白講,興建捷運有時候是一個迷思。以基隆輕軌為例,事實上,交通部已有一個基隆河谷的交通整合計畫,包括南港延伸線、汐止民生線、基隆輕軌、臺鐵優化、北宜直鐵、國道幹線公車等,這些是需要整體考量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單單只考慮一條基隆輕軌,那其他的要怎麼處理?
 
交通應該是整體的,包括鐵路、公路、捷運、高鐵等各式各樣的組合,臺北市過去30年發展捷運的一些經驗,可以供大家參考,尤其是組織的問題不解決的話,執行的建設會相當麻煩,會重覆投資、重覆浪費。
 
軌道運輸是專業問題,專業問題應該要專業解決,需要大家平心靜氣秉持專業討論。

(圖:金牌霖/攝)
第三點是產業化失敗。過去臺北市的捷運花了6千億元,可是並沒有因為這樣就建立起臺灣的軌道產業,相對的,中國大陸現在已經在全世界各地輸出高鐵,已經建立自己的高鐵產業。這三個敗筆,當我們要再一次大規模發展軌道建設時,必須反省改進,在組織、制度各方面有所改變,以免重蹈覆轍。
------------///////-------
中肯~所以中丶南部的軌道產業一定要做啊!
我彰化市人!說真的目前彰化根本不需要捷運! 只是在亂花錢而已!通勤工作在台中的大多在工業區跟科學園區!
這些地方大都以開車騎車最方便!
平常日扣掉這些園區通勤上班族好了!
捷運還剩多少人搭?
還有要設幾個站?
光想以上2問題!彰化捷運必定是賠錢大建設!
鐵路先高架化 ,破除東西阻隔!先促進東西向在地繁榮才是優先的!
在台灣本島那個能住人的地方是騎車開車到不了的?
在科學園區,工業區上班的人才是人?
台灣這種交通你放心讓還在就學的子女騎機車去台中市上課?
彰化捷運也只是台中綠線的延伸,不管是之前國民黨規劃終點在矽品附近,還是民進黨加碼的鹿港,應該大部份的彰化人都支持。
講到鐵路,等等等,不知道還要多久?但是彰化市算是少數沒因鐵路阻隔造成二邊發展有落差斷層的現象,個人覺得中山高二邊才有極大落差。
Gundam-00 wrote:
我彰化市人!說真的目...(恕刪)
peter670520 wrote:
這樣不就跟台鐵大慶到彰化這段重疊了,跟高雄捷運很像,鐵路高架比較實際(恕刪)




Mobile01 發言無益,答案發言?益於商人。
ecco007 wrote:
在台灣本島那個能住人...(恕刪)

嫌自己的家鄉落後沒建設的大有人在,
只顧自己跑去外地生活,卻不准政府
在自己的家鄉建設的。

說真的,很自私!!!
既然 彰化捷運也是從台中延伸
建議各位去看看桃園機捷的後續發展 營運狀況。財務狀況
做為參考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