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想買鹿港新建案{森林公園}先停看聽

地質探勘報告 建商一定說很好 官方說法
鹿港人團結起來不要再相信這套官方說法 老話一句 買房是一輩子只有一次 停 看 聽
不要再給人校好盤子了
地質探勘報告也能假喔?
ksfeng wrote:
地質探勘報告 建商一...(恕刪)
看到各位大大發表森林公園,讓我下了一跳!那個地點位置我叔叔在附近已住了四十幾年怎會有人說他是墓地呢?我覺得話真的不能亂說!我堂哥要下定之前還去問叔叔之前土地的狀況,說二十多年前旁邊臨地有一小部份養殖,堂哥才安心決定下來!這次有容用筏式基礎,應該沒問題吧!
我同意樓上大大說法!如果鑽探報不能當依據!那要買房子要相信什麼!
前天有去看了一下詢問價錢有沒有空間?但是價位很硬喔!
樓上有點誤~~已經有樓上大大訂正不是墓地,是說養殖地
不過我也是發現應該是旁邊才是
可能樓主有小誤
不過無論是否有養殖過,也已經二十年以上了,另外就是還是看一下探勘報告就是了
我覺得他們應該也不敢假,那個東西假肯定是要吃官司的
明年房價可能下修5~20% 成交量縮
全台房市因歐債風暴、全球經濟局勢不穩定,再加上奢侈稅的牽制下,自6月開始交易量一路下挫,在量先價行的前提下,預期價格將在明年出現明顯變化。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認為,明年房價可能下修5-20%,尤其是大台北地區的最外環淡水、泰山、林口等,下修壓力最大。

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是由國內取得美國CCIM(國際認證不動產投資師)證照的人士組成,昨日在台北世貿會議中心舉辦2011年台灣不動產論壇,並預測2012年的台灣房市走向,多數會員認為明年房價會出現下修。

該協會將大台北房市分為四環,其中內環是北市信義、大安、中山、中正、松山;中環是北市內湖、士林、北投、文山、大同、新北市蘆洲、永和;外環是北市南港、萬華、新北市三重、新店、中和、板橋、新莊;大外環則是淡水、泰山、汐止、林口。

其中9成會員認為,內環的精華區可能出現漲多跌深的狀況,因此若下修,跌幅約10%,較中環下修的5%還要高,至於外環區跌幅則有5-10%;大外環則有10-20%的跌幅。

CCIM住宅組召集人,同時也是中信房屋副總經理的劉天仁指出,明年大台北的房價可能出現漲1成與修正2成之間震盪。其中房市成交量方面,有高達6成會員認為會萎縮20-30%,因此,在價量相互衰退的情況下,建議自住型客戶可在明年伺機進場,房價可從8折談起。

消息很多
還是有需求者就買,沒需求的等等看吧


被下封口令?地政三法朝野協商破局 各大報隻字未提!

http://house.tw.msn.com/news/article.aspx?cp-documentid=5603412

上週水果報獨家(小篇幅)報導住宅法及地政三法未被排入本屆立院議程,住展企研室以為,這是預料中事;沒想到本週事情出現轉折,這回獨家披露的換成經濟日報,發展則轉變為,相關法案跳過委員會審議程序,直接逕付二讀。不過攸關實價登錄(交易資訊透明化)的地政三法,仍需進行朝野協商,因為民進黨籍立委對於目前國民黨推出的賴士葆委員版本仍有異議。

結果仍不出住展企研室預料,協商果然破局。顯而易見地,對於陳節如委員的修法提案,部分立委大有意見。經濟日報報導就引述劉盛良委員說法指出,實價登錄『茲事體大』,影響層面太廣,應先做好『配套措施』後再說。

劉委員說法,從方向上來看也沒錯,只不過,真正了解市場運作者都知道,地政三法修正或實價登錄才是配套,真正要面對、解決的癥結,是資訊不透明、不對稱。再者,不動產交易移轉行為。以實際交易價格課稅,乃天經地義;尤其交易、移轉(贈與)實是較少發生的行為,何來茲事體大、影響層面太廣?一些立委的辯護(杯葛),真正用意何在,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住展企研室認為,推動實價登錄及市場(交易)資訊透明化,絕對是必須走的改革路;但以地政三法修改做為法源基礎的方式,其實還有爭議。

在國外,大部分情況是政府主動出面,在公證第三者(多為律師或類似身分)監督下,於交易移轉當下提供正確交易資料,相關單位再(登錄)放入相關資料庫中,供有需要的民眾或業者日後查詢。但在地政三法修正案之下,此責任竟由不動產經紀業(房仲及代銷)及地政士負擔;而就住展企研室觀察,現在已演變成兩邊互踢皮球的局面;兩造都說對方要負較多責任。如果陳節如委員提議,預售屋也納入登錄範圍之修正成真,則加入『足球隊』陣容的,將還會有建商。

當然,馬政府已打算這樣幹下去,但就目前發展看來,地政三法選前立法完成機率已微乎其微,甚至內容條文也含資訊透明化章節的住宅法,恐怕也會被拖下水。這不由得讓人懷疑,國、民兩黨不過是共同演一齣戲,意圖誆騙普羅大眾。

不過地政三法朝野協商破局的事件發展之外,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國內六大報紙(中時、聯合、自由、蘋果、工商及經濟)中,只有經濟日報兩天來連續獨家報導,其他各報別說是披露,連一則小消息都沒有,完全是隻字未提。

相較於其他五報的超級冷處理,經濟日報則大力抨擊政府及修法立委,改革只做半套;今天更以整版篇幅及『房市黑百喊 民眾變肥羊』的聳動標題,做深入報導及批判,力道之大,乃該報過去少見。

這兩天來,有關實價登錄修法事件發展,各大報『好像沒有發生』的處理模式,對照數月前此法案剛曝光,或馬英九推出所謂居住、土地正義之包裹土地五法時,各報都正義凜然、大陣仗報導的情況,的確猶如天壤之別;甚至某立場鮮明報社大加抨擊的情況,這次也完全沒有看到。

到底這背後透露著什麼樣的訊息?除非報紙內部高層人士,一般人恐怕很難知曉;或許,和廣告業主的利益(衝突)有關吧?只不過相關修法或朝野協商破局的消息,都是中性的,並不是真的修法過關或實施。然而我們要問的是,如果連這樣重要,與房市未來發展高度相關的事件,各報都可以當作沒有發生,那我們又怎能期待,媒體會恪盡第四權的天職,進而使居住正義獲得實踐?
去看了一下鑽探報告
1公尺左右主要是黏土(超過90%),含水約30%,液性限度約35%,N值4
2-4公尺左右主要是棕灰色黏土(超過90%),含水約30%,液性限度約35%,N值7
4-10公尺主要是灰色粗細沙(70%,沉泥黏土30%),含水量約24%,N從13~16
再往下是灰色中細沙含水跟N大概跟上面的差不多

以上大概是地基會碰到地範圍



據了解:鹿港地區土地近十年不會在土地重劃不會再釋出土地的資源有限短期和中期來看要讓土地價位下降的趨勢幾率不大,大部份的土地皆為多數地主共有是故要等土地將家才能直接影響到房價。依目前的土地供需狀況來看向和美房家看齊。
看來還是等維瓦第的地質探勘報告參考一下,看看附近是否都這樣

1848年的大地震,鹿港是全台最嚴重的地方
筏式不是一定安全,柱位多穩個幾秒鐘,附近有空地可以跑,可能真的蠻重要的

此外鹿港三十年前,其實真的很多地方都是魚塭
所以要找到含水量很低、地盤很穩固的,可能不容易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