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覺得也是另一種 "建設公司" 模式
只是一般的 建設公司 推案時並無確定業主是誰
待建築物設計施工後再慢慢找業主
而產業新聞中的業者
只是在確定業主是誰後....再規劃設計與興建
所以~~~何為減少建屋成本??
也許只能說這業者比較偏像營造廠角色...
業者把它所需的管銷納在了營造廠的營建成本當中...稀釋了而看不出來
唯一會減少的是...減少了不確定業主的風險...及行銷的成本
一般的消費者因為對建築專業的不懂.....
所以"住"的需求...還是需要一個像"經理人"的角色協助辦理
這"經理人"的角色...可以是建築師、建設公司、營造廠或是建築相關從業人員
但可以確定的是....有付出就會有報酬
就看這筆錢是給誰罷了~~~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

除非消費者自己很懂

回歸到"自地自建"議題~~~~
的確~~~"自地自建" 所花費的成本不見得就比 "買建設公司的推案" 貴
業主 與 營造廠 中間少了 建設公司該得的利潤.....是可以省
但 建設公司推案 以量制價....營建成本這方面可降低
比獨戶興建....營建成本佔有優勢
且 好的建設公司 在多案經驗的累積之下
是可減少從施工到使用各階段問題的發生
以往消費者在 自身建築經驗不足、講求買賣單純 及 住的要求不高下
多會直接購買市面上 建設公司所推出迎合大眾需求的一般格局產品
但隨著 消費者 經濟能力及對住的品質要求漸漸提昇下
台灣有開始越來越多像國外自地自建的模式
從事建築工作多年後發現這會是台灣住宅另一種未來的趨勢
自地自建....可以量身訂製專屬自己需求的住宅
也可免去 建設公司該得的利潤
但獨戶建造....營建成本勢必較無降低的空間
且....少了 建設公司 類似 經理人的角色
整個過程業主所要花費的心思則會增加
這時.....找到好的建築師規劃設計及找到好的施工營造廠則是關鍵
好的建築師協助業主規劃設計...控制預算發包...監督營造廠施工
好的營造廠...按圖施工...控制施工品質
如此業主才能省時又省力~~~~還有省錢

~~~以上拙見,提供各位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