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土地交易回溫,麵粉概念資產爆發

7月土地交易回溫,麵粉概念資產爆發
7月土地交易回溫,麵粉概念資產爆發

自7月下旬疫情降至二級警戒,商業活動也逐漸走出疫情陰影,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今(4)日發布統計,2021年6月全台土地交易金額僅76.3億元,但7月直接躍升至302.6億元,月增率高達296.4%,土地交易也增溫至疫情前水準。

瑞普萊坊總經理劉美華分析,7月交易金額接近4月疫情前水準,她認為主因是台北福音大樓、台中波特曼汽車旅館、高雄華園大飯店等三大具重建的「麵粉概念資產」撐起。疫情緩和加速遞延買盤進場,使工業地產交易再創新高。

此外,商用不動產交易也恢復水準,總交易金額為57.9億。最高金額為東立物流購置台北富信大飯店,其次是陸資蘋果代工大廠立訊精密,花15億元跨海包棟長虹新銳科技大樓,不僅顯示內科、南軟、汐止的產業廊道需求、交易仍旺,也可發現單一產權的的整棟物件最受追捧,

劉美華表示,目前商用不動產市況呈現「K型復甦」,觀光、旅館業仍受疫情、邊境封閉等限制,但製造業卻是一枝獨秀,帶動工業地產投資大爆發,光是2021年1至7月的工業地產總金額為906億元,相當接近中美貿易戰以來,2018年全年的911億元、2019年全年的941億元紀錄,也超越2020年、史上最高量的同期交易743億元,年增21.5%。

劉美華提出台商回流所帶來的四大優勢,包含勞動力充沛、土地供給量充足、產業發展成熟和區域建設完整,也牽動台中工業地產發揮聚集效應。劉美華說明,近三個月就有三筆上市櫃成交紀錄,像是致力高端自行車車架研發製造的太宇、工具機產業的晶禧、太陽能導電漿專業製造廠碩禾,顯見台中工業地的續航力最強。

在疫情趨緩、全球復甦的節奏下,產業的多元布局及轉單效應的基調不變,數位轉型及產業升級的需求更強,再加上通膨因素加快投資決策,工業地產的遞延買盤將持續爆量,交易量有望再創新高。
2021-08-04 21:18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