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台中飽受缺水之苦,1個月來梅雨季節是讓苗栗以北、台中以南的水庫都幾乎灌飽了,主要原因當然是苗栗、台中的山區下雨量比較少,根據氣象報告,今年梅雨季節已經結束了。若今年也跟去年一樣,完全沒有颱風帶來大量降雨,恐怕台中地區,年底前就要再度面臨缺水之苦。
供應大台中用水的,主要是鯉魚潭水庫(大安溪)跟德基水庫(大甲溪),鯉魚潭水庫目前已經6成多了,算是有大補,但德基水庫仍是3成多,屬於紅色警告狀態,兩者差異甚大,但苗栗跟台中,在此次梅雨季節降雨量差異並不大。
我的看法是,德基水庫海拔太高了,整個集水區都在1300公尺以上,剛好此次梅雨季節的降雨,大都是在西部沿岸往淺山地區,太高的山區反而沒什麼雨,這一個月來,觀看梨山地區的降雨,幾乎都是個位數,雖然谷關地區雨量不少,但都是直接由大甲溪排出海,真的很可惜。
在全球暖化日漸嚴重的情況之下,乾旱跟水災出現頻率會越來越高,也令人擔心台中地區未來的供水,節流當然是必須的(透過水費調整、要求工廠跟新建大樓提高水資源循環使用..等),但可能也要進一步去想想台中地區還有什麼方式能夠提高儲水量?
蓋水庫是不可行,很久以前的國姓水庫都無法順利興建了,台中地區人口眾多更不可能有地點可以蓋。不知大甲溪沿岸有沒有像烏溪鳥嘴潭人工湖那種環境?畢竟目前大甲溪的集水區,只要在還拔1300公尺以下的降雨,都是流入大甲溪,下游的石岡水壩因位於斷層帶也沒有修復,儲水量僅夠台中地區1天使用,大量雨水幾乎都是直接流入海,真是很可惜,不知網友們能否提供其他可行的方案?

X